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831,分389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页
典故(续上)
白登道
杨花沾泥絮
要言妙道
庾薛
元家道保
张道陵
支遁马
轵道
词典
道路
闻道
道人
吾道
有道
大道
道德
典故
炎汉自勒兵
 
白登围
 
白登道

相关人物
刘邦(汉高祖)

参考典故
出平城


《汉书》卷九十四上〈匈奴传〉~3753~
是时,汉初定,徙韩王信于代,都马邑。匈奴大攻围马邑,韩信降匈奴。匈奴得信,因引兵南踰句注,攻太原,至晋阳下。高帝自将兵往击之。会冬大寒雨雪,卒之堕指者十二三,于是冒顿阳败走,诱汉兵。汉兵逐击冒顿,冒顿匿其精兵,见其羸弱,于是汉悉兵,多步兵,三十二万,北逐之。高帝先至平城,步兵未尽到,冒顿纵精兵三十馀万骑围高帝于白登,七日,汉兵中外不得相救饷。唐·颜师古注:「白登在平城东南,去平城十馀里。」

例句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李白 关山月

动询黄阁老,肯虑白登围。 杜甫 送卢十四弟侍御报韦尚书(之晋)灵榇归上都二十韵

圣主嗤炎汉,无心自勒兵。 杨凭 边塞行

合昏玄兔郡,中夜白登围。 沈佺期 关山月

虏入白登道,烽交紫塞途。 陈子昂 答韩使同在边

典故
杨花沾泥絮

相关人物
道潜(参寥子)


《宋人轶事汇编》卷二十〈禅林〉~20~
东坡守彭城,参寥往见之。坡遣官奴马盼盼索诗,参寥作绝句,有「禅心已作沾泥絮,不逐东风上下狂」之语,东坡曰:「予尝见柳絮落泥,私谓可入诗,偶未收拾,遂为此老所先。」

《昭明文选》卷三十四〈七上·七发八首〉~572~
客曰:「将为太子奏方术之士有资略者,若庄周魏牟杨朱墨翟便蜎詹何之伦。使之论天下之释微,理万物之是非。孔老览观,孟子持筹而算之,万不失一。此亦天下要言妙道也,太子岂欲闻之乎?」于是太子据几而起曰:「涣乎若一听圣人辩士之言。」涊然汗出,霍然病已。
典故
庾薛

相关人物
庾信
 
薛道衡

参考典故
庾信哀


《北史》卷八十三《文苑传·庾信传》
陈氏乃请王褒及信等十数人。武帝唯放王克、殷不害等,信及褒并惜而不遣。寻徵为司宗中大夫。明帝、武帝并雅好文学,信特蒙恩礼。至于赵、滕诸王,周旋款至,有若布衣之交。群公碑志,多相托焉。唯王褒颇与信埒,自馀文人,莫有逮者。
《北史》卷三十六《薛辩传》附《薛道衡传》
子道衡,字玄卿。六岁而孤,专精好学。年十岁,讲左传,见子产相郑之功,作国侨赞,颇有词致,见者奇之。其后才名益著。齐司州牧、彭城王浟引为兵曹从事。尚书左仆射杨愔见而嗟赏,授奉朝请。吏部尚书陇西辛术与语,叹曰:「郑公业不亡矣!」河东裴谳目之曰:「鼎迁河朔,吾谓『关西孔子』,罕遇其人,今复遇薛君矣!」武成即位,兼散骑常侍,接对周、陈二使。武平初,诏与诸儒修定五礼,除尚书左外兵郎。陈使傅縡聘齐,以道衡兼主客郎接对之。縡赠诗五十韵,道衡和之,南北称美。魏收曰:「傅縡所谓以蚓投鱼耳。」待诏文林馆,与范阳卢思道、安平李德林齐名友善。复以本官直中书省,寻拜中书侍郎,仍参太子侍读。齐后主之世,渐见亲用,与侍中斛律孝卿参预政事。道衡具陈备周之策,孝卿不能用。

例句

北朝荣庾薛,西汉盛严徐。 常衮 晚秋集贤院即事寄徐薛二侍郎

典故
元家道保


《全唐诗》卷四百五十一〈和微之道保生三日〉
相看鬓似丝,始作弄璋诗。且有承家望,谁论得力时。莫兴三日叹,犹胜七年迟【案:予老微之七岁。】。我未能忘喜,君应不合悲。嘉名称道保,乞姓号崔儿。但恐持相并,蒹葭琼树枝。
典故
张道陵

相关人物
张道陵


《神仙传》卷四
张道陵者,沛国人也,本太学书生,博通五经,晚乃叹曰:「此无益于年命!」遂学长生之道,得黄帝九鼎丹法……乃与弟子入蜀住鹄鸣山,著作道书二十四篇。乃精思炼志,忽有天人下……乃授陵以新出正一明威之道,陵受之能治病,于是百姓翕然奉事之以为师……后陵与升长三人皆白日冲天而去。
《后汉书》卷七十五《刘焉传》附《张鲁传》
鲁字公旗。初,祖父陵,顺帝时客于蜀,学道鹤鸣山中,造作符书,以惑百姓。受其道者辄出米五斗,故谓之「米贼」。

例句

病老正相仍,忽逢张道陵。 卢纶 送道士郤彝素归内道场

典故
支遁马

相关人物
支道林


《世说新语》上卷上《言语》
「支道林常养数匹马。或言道人畜马不韵,支曰:贫道重其神骏。」南朝梁·刘孝标注引《高逸沙门传》:「支遁字道林,河内林虑人,或曰陈留人,本姓关氏。少而任心独往,风期高亮,家世奉法。尝于馀杭山沈思道行,泠然独畅。年二十五始释形入道。年五十三终于洛阳。」

例句

枥嘶支遁马,池养右军鹅。 孟浩然 宴荣二山池

典故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275~
子婴为秦王四十六日,楚将沛公破秦军入武关,遂至霸上,使人约降子婴。子婴即系颈以组,白马素车,奉天子玺符,降轵道旁。
《國語辭典》:道路  拼音:dào lù
1.地面上供人车通行的路,通称为「道路」。
2.办法或门路。《文明小史》第三七回:「慕政听得有这许多道路,也就打断了投海的念头。」
3.一事进行的动作及步骤。《红楼梦》第三四回:「又摸不著他的道路,因此各处察访。」
4.生意。《醒世恒言。卷三五。徐老仆义愤成家》:「闻得贩漆这项道路颇有利息,况又在近处,何不去试他一试?」《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年三十馀,觉得心里不耐烦做此道路,告脱了在本县去,别寻生理。」
《國語辭典》:闻道(聞道)  拼音:wén dào
追求知识学问。唐。韩愈〈师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國語辭典》:道人  拼音:dào rén
1.修道或得道的人。《三国演义》第九回:「忽见一道人,青袍白巾,手执长竿。」《西游记》第二一回:「大圣直至门前,见一道人,项挂数珠,口中念佛。」
2.寺院里的侍役。《京本通俗小说。菩萨蛮》:「道人报与长老知道。长老将自己龛子,妆了可常,抬出山顶。」
《漢語大詞典》:吾道
我的学说或主张。《论语·里仁》:“子曰:‘ 参 乎!吾道一以贯之。’” 唐 杜甫 《屏迹》诗之二:“用拙存吾道,幽居近物情。”宋史·道学传二·杨时:“ 顥 目送之曰:‘吾道南矣。’” 章炳麟 《致陶柳二子书》:“闻 孙逸仙 亦倡是説,窃幸吾道不孤。”
分類:学说主张
《國語辭典》:有道  拼音:yǒu dào
1.称有学问有道德的人。《礼记。礼器》:「昔先王尚有德,尊有道。」汉。张衡〈西京赋〉:「招有道于侧陋,开敢谏之直言。」
2.有学问道德。《周礼。春官宗伯。大司乐》:「凡有道者、有德者,使教焉。」《史记。卷一二四。游侠列传。序》:「此皆学士所谓有道仁人也,犹然遭此菑,况以中材而涉乱世之末流乎?」
3.政治清明、天下太平。《论语。卫灵公》:「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金瓶梅》第四八回:「值圣明有道之世,老翁在家康健之时。」
4.汉代举士科目之一。《后汉书。卷六八。郭符许列传。郭太》:「司徒黄琼辟,太常赵典举有道。」
5.合理。如:「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公羊传。桓公十一年》:「行权有道,自贬损以行权,不害人以行权。」
6.书函中常用作对人的敬称。
《國語辭典》:大道  拼音:dà dào
1.大路。如:「国家必须在稳定中求成长,在成长中求进步,才能迈向康庄大道。」
2.天地间的理法。《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文选。曹植。赠丁翼诗》:「君子通大道,无愿为世儒。」
《國語辭典》:道德  拼音:dào dé
人类共同生活时,行为举止应合宜的规范与准则。《易经。说卦》:「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國語辭典》:要言妙道  拼音:yào yán miào dào
精要的言论和玄妙的道理。《文选。枚乘。七发》:「今太子之病可无药石针制灸疗而已,可以要言妙道说而去也。」宋。辛弃疾 六州歌头。晨来问疾词:「有要言妙道,往问北山愚,庶有瘳乎!」也作「妙言要道」。
《國語辭典》:轵道(軹道)  拼音:zhǐ dào
位于今陕西省咸阳县东北的一座亭子。刘邦攻入咸阳,秦王子婴在此投降。《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子婴即系颈以组,白马素车,奉天子玺符,降轵道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