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073,分139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东道
漫道
驰道
道中
非道
百道
道行
道行
长安道
道山
官道
报道
道州
正道
道术
《國語辭典》:东道(東道)  拼音:dōng dào
本为设宴待客之意,后指请客的主人。参见「东道主」条。《通俗编。交际》:「世俗谓主人曰东家,具觞款客曰作东道。」
《國語辭典》:东道主(東道主)  拼音:dōng dào zhǔ
春秋时郑大夫烛之武见秦穆公,要求秦军停止进攻郑国,郑国今后作为东路上的居停主人招待来往的秦国使者。因郑国在秦国东面,所以称为「东道主」。语出《左传。僖公三十年》:「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后借以泛称接待或宴请宾客的主人。唐。李白 望九华赠青阳韦仲堪诗:「君为东道主,于此卧云松。」也作「东道」、「东道主人」。
《國語辭典》:漫道  拼音:màn dào
莫说、别说。唐。王昌龄 送裴图南诗:「漫道闺中飞破镜,犹看陌上别行人。」
《國語辭典》:驰道(馳道)  拼音:chí dào
旧称天子所行的道路。《礼记。曲礼下》:「岁凶,年谷不登,君膳不祭肺,马不食谷,驰道不除,祭事不县。」《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是岁,赐爵一级。治驰道。」
《漢語大詞典》:道中
(1).中途;半途。战国策·齐策四:“ 孟尝君 就国於 薛 ,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
(2).路上。后汉书·方术传上·许杨:“即夜出 杨 ,遣归。时天大阴晦,道中若有火光照之,时人异焉。”
《漢語大詞典》:非道
(1).不合道义;不正当的手段。《书·太甲下》:“有言逆于汝心,必求诸道;有言逊于汝志,必求诸非道。” 孔 传:“人以言咈违汝心,必以道义,求其意,勿拒逆之;逊,顺也。言顺汝心,必以非道察之,勿以自臧。” 宋 储泳 《祛疑说》:“君子可欺以其方,难罔以非其道,惟达理者不受非道之欺。”
(2).不恰当;不适宜。韩非子·奸劫弑臣:“处非道之位,被众口之譖,溺於当世之言,而欲当严天子而求安,几不亦难哉!”
(3).非常事故,变故。太平广记卷一一五引 唐 戴孚 《广异记·王乙》:“洎夜秉烛,其从悉已大酣,乙虑有非道,默坐念咒。”
《漢語大詞典》:百道
(1).犹百股。极言其多。 唐 沈佺期 《奉和春初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云间树色千花满,竹里泉声百道飞。”
(2).想尽一切办法。 明 徐复祚《一文钱》第一折:“小生又百道营求,千方省俭,遂至财帛如山,门庭如市。”
分類:办法
《漢語大詞典》:道行
1.僧道修行的功夫。 晋 支遁 《五月长斋诗》:“渊汪道行深,婉婉化理长。” 宋 钱易 南部新书癸:“门僧 曇照 道行甚高,能知休咎。”红楼梦第一○一回:“这个散花菩萨,根基不浅,道行非常。”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我的第一个师父》:“后来,三师兄也有了老婆,出身是小姐,是尼姑,还是‘小家碧玉’呢,我不明白,他也严守秘密,道行远不及他的父亲了。”
2.泛指一个人的涵养。《小说月报》1981年第4期:“他倒了一杯白开水,点燃了一支廉价烟,坐在靠背椅上,慢慢抽,慢慢呷,想享点清福。但是,他没有那道行;心头一股气,被喉咙结塞住了,在胸膛里窜来窜去,不得平静。”
3.谓能力、本领。 老舍 《神拳》第四幕:“好嘛,咱年纪轻,道行浅,压不住台呀!” 艾明之 《火种》第四章:“他在店伙当中,毕竟资历最浅,道行最低呵!”
《國語辭典》:道行  拼音:dào hang
僧道修行的功夫。比喻技能本领。《西游记》第一九回:「他倒也有些道行,他曾劝我跟他修行。」《儒林外史》第五四回:「这是我们这里的本师父,极有道行的。」也作「道力」。
《漢語大詞典》:长安道(長安道)
汉 乐府《横吹曲》名。内容多写 长安 道上的景象和客子的感受,故名。 南朝 陈后主 、 徐陵 和 唐 代 韦应物 、 白居易 等均写有此曲。句式长短错落不一。参阅 唐 吴兢 乐府古题要解
《國語辭典》:道山  拼音:dào shān
1.仙山。宋。陆游〈答建宁陈通判启〉:「含英咀华,早预蓬莱道山之选。」明。何良俊《世说新语补。卷一八。排调下》:「世传端明已归道山,今尚尔游戏人间邪?」
2.比喻人文荟萃之地。宋。陈师道〈送赵承议〉诗:「颖水向来须好句,道山今日有宗英。」
《國語辭典》:官道  拼音:guān dào
由政府开凿修筑的道路。唐。白居易 得微之到官后书备知通州之事诗:「虫蛇白昼拦官道,蚊蚋黄昏扑郡楼。」
《國語辭典》:报道(報道)  拼音:bào dào
告知、传达。唐。李涉 山居送僧诗:「若逢城邑人相问,报道花时也不閒。」
《漢語大詞典》:道州
指 唐 诗人 元结 。其晚年曾任 道州 刺史,故称。 明 何良俊 语林·伤逝:“ 元鲁山 亡,族弟 道州 哭之至慟。”
《國語辭典》:正道  拼音:zhèng dào
1.正确的道理。《文选。班固。东都赋》:「既闻正道,请终身而诵之。」《三国演义》第三五回:「公初至此,不教吾以正道,便教作利己妨人之事,备不敢闻教。」
2.正当的途径。《韩非子。说疑》:「朋党比周以事其君,隐正道而行私曲。」也作「正路」。
3.正派。如:「他为人正道吗?」
《漢語大詞典》:道术(道術)
(1).道路。庄子·大宗师:“鱼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术。” 宋 孙奕 《履斋示儿编·正误·道术》:“途之大者谓之道,小者谓之术…… 庄周 以江湖对道术而言,则直指为道路无疑矣。”
(2).指学术,学说。庄子·天下:“后世之学者,不幸不见天地之纯,古人之大体,道术将为天下裂。” 汉 刘歆 《移书让太常博士》:“陵夷至於暴 秦 ,焚经书,杀儒士,设挟书之法,行是古之罪,道术由此遂灭。” 宋 王圭 《除皇伯祖承亮检校工部尚书制》:“曾无车服珍宝之玩,固有诗书道术之明。” 梁启超 《新民说》十一:“ 中国 惟 战国 时代,九流杂兴,道术最广。”
(3).治国之术。吕氏春秋·任数:“ 桓公 得 管子 ,事犹大易,又况於得道术乎!” 汉 张衡 《四愁诗》序:“ 屈原 以美人为君子,以珍宝为仁义,以水深雪雰为小人,思以道术相报,貽於时君,而惧谗邪不得以通。” 宋 司马光 《稷下赋》:“然而诸侯未服,四邻交侵,士有行役之怨,民有愁痛之音,意者臣等道术之浅薄,未足以称王之用心故也。”
(4).道德学问;文章道德。墨子·非命下:“今贤良之人,尊贤而好功道术,故上得其王公大人之赏,下得其万民之誉。”《韩诗外传》卷二:“夫治气养心之术,血气刚强则务之以调和,智慧潜深则一之以易谅,勇毅强果则辅之以道术,齐给便捷则安之以静退。” 汉 荀悦 《汉纪·文帝纪上》:“逐去邪人,不使见邪行者,皆选天下端士,孝弟博闻有道术者以卫翼之,使与太子居处出入。”
(5).道教的法术;方术。后汉书·张楷传:“﹝ 张楷 ﹞性好道术,能作五里雾。” 晋 葛洪 神仙传·魏伯阳:“ 魏伯阳 者, 吴 人也。本高门之子,而性好道术。后与弟子三人入山作神丹。”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麴生》:“ 叶法善 有道术,居 玄真观 。” 明 冯梦龙 《邯郸梦·酒馆求度》:“据著道术呪符,便鸡犬也都堪度。”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盖 仲仙 亦尝述 附云 之名于 可覲 ,并称其有道术。 附云 谓 仲仙 尝得真人宝印,故能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