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073,分139页显示  上一页  16  17  18  19  20  22  23  24  25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教道
数道
显道
隧道
道貌
道意
归道
道地
探道
营道
倍道
怪道
道脉
道源
拥道
《漢語大詞典》:教道
同“ 教导 ”。 礼记·月令:“﹝仲冬之月﹞山林藪泽,有能取蔬食、田猎禽兽者,野虞教道之。”《汉书·郑崇传》:“朕幼而孤,皇太太后躬自养育,免于襁褓,教道以礼,至於成人,惠泽茂焉。” 颜师古 注:“道读曰导。” 明 罗贯中 《风云会》第二折:“尊太后如母呵,您百官顿首听教道。”
《漢語大詞典》:数道(數道)
责备。 管桦 《清风店》二:“是不是他数道你来着?”
分類:责备
《國語辭典》:显道(顯道)  拼音:xiǎn dào
1.彰明显著之道。《书经。泰誓下》:「天有显道,厥类惟彰。」
2.宋夏景宗的年号(西元1032~1033)。
《國語辭典》:隧道  拼音:suì dào
1.贯穿因山脉或海峡等地形因素阻隔的通道。如:「雪山隧道」、「海底隧道」。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比水注》:「隆山南有一小山,山阪有两石虎相对,夹隧道,虽处蛮荒,全无破毁,作制甚工,信为妙矣。」宋。邓牧《洞霄图志。卷六。碑记门。天柱观记》:「今天柱山即《真诰》所谓大涤洞天者也,内有隧道,暗通华阳。」
2.古称墓前的甬道为隧道。《晋书。卷三四。列传。杜预》:「其造冢居山之顶,……其隧道唯塞其后而空其前。」唐。褚亮〈左屯卫大将军周孝范碑铭并序〉:「薨徂之日,朝野兴悼,恩加丘陇,礼备哀荣,爰命有司,立碑隧道。」
《國語辭典》:道貌  拼音:dào mào
人的面貌、神态。《三国演义》第三七回:「门外有一先生,峨冠博带,道貌非常,特来相探。」
《漢語大詞典》:道意
(1).指道家无为的主旨。 汉 班固 《奕旨》:“外若无为默而识,浄泊自守以道意,隐居放言远咎悔,行象 虞仲 信可喜。”
(2).表示或传达某种意愿。 南朝 齐 王融 《为竟陵王与隐士刘虬书》:“所以不远千里,尺书道意。” 唐 王勃 《秋晚入洛于毕公宅别道王宴序》:“仰云霞而道意,捨尘事而论心。”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香奁艳语:“ 春春 已为他邸所畜,独 赛师 在,郎君若欲见之,当为道意也。” 田汉 《梵峨璘与蔷薇》第四幕:“鄙人既知小姐必归,所以特驰函道意。”
(3).道教或道家的旨意、气质。 晋 葛洪 抱朴子·塞难:“儒教近而易见,故宗之者众焉。道意远而难识,故达之者寡焉。” 唐 戴叔伦 《汉宫人入道》诗:“萧萧白髮出宫门,羽服星冠道意存。” 宋 苏轼 《辨道歌》:“真心道意非不嘉,餐金闲暇非虚譁。” 查慎行 题注:“ 东坡 晚年,留心养生之术,於龙虎铅汞之説,不但能言,而且能行。” 宋 朱熹 《秀野以喜无多屋宇》诗之七:“仙人空山居,道意妙羣物。度世君则然,脩身吾岂不。”
(4).犹着意。 宋 李清臣 《钦圣宪肃皇后哀册文》:“至性温温,令仪翼翼。道意礼学,生知自得。”
《漢語大詞典》:归道(歸道)
(1).谓辞谢师职。《后汉书·桓荣传》:“臣师道已尽,皆在太子,谨使掾臣 汜 再拜归道。” 李贤 注:“归犹谢也。”
(2).返回的路,退路。六韬·虎韬:“敌人四合而围我,断我归道。”
《國語辭典》:道地  拼音:dào dì
1.事先说明,预留地步。《汉书。卷九○。酷吏传。田延年传》:「丞相议奏延年『主守盗三千万,不道。』霍将军召问延年,欲为道地。」唐。颜师古。注:「为之开通道路,使有安全之地也。」
2.实在的、真正的。元。无名氏《百花亭》第三折:「这果是家园制造,道地收来也。」《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六:「老和尚在里头看见徒弟引得个小夥子进来,道:『是个道地货来了。』」也作「地道」。
3.招呼。《孽海花》第一九回:「如素云是袁尚秋替他招呼,怡云是成伯怡代为道地,老先生还自鸣得意,说是风尘知己哩!」
《韵府拾遗 皓韵》:探道
苏辙诗感君探至道劝我减粱肉
《漢語大詞典》:营道(營道)
研习道艺。礼记·儒行:“儒有合志同方,营道同术。” 孔颖达 疏:“营道同术者,谓经营道艺同齐於术……营道同术,据所习道艺也。” 晋 陆机 《赴洛》诗之一:“希世无高符,营道无烈心。” 唐 储光羲 《荐玄德公庙》诗:“表微在营道,明祀将祈年。”
分類:研习
《國語辭典》:倍道  拼音:bèi dào
1.以加倍的速度赶行。《孙子。军争》:「日夜不处,倍道兼行。」《三国演义》第一四回:「恐夏侯惇孤力难为,故又差臣等倍道而来协助。」
2.违背道理。《孔子家语。卷三。辨政》:「中行文子倍道失义,以亡其国。」
《國語辭典》:怪道  拼音:guài dào
怪不得。《文明小史》第三九回:「原来是位师爷,怪道气派不同。师爷就请进栈坐坐罢。」也作「怪得」、「怪底」。
《漢語大詞典》:道脉(道脈)
犹道统。 元 戴良 《哭汪遯斋二十四韵》:“儒言存道脉,野趣任天真。”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构衅》:“接 洙 泗 之渊源,拟荷千秋之担。绍 昌黎 之道脉,岂兴八代之衰。” 清 颜元 存学编·上太仓陆桴亭先生书:“庶几衍道脉於不坠,续真宗於不差。”
分類:道统
《漢語大詞典》:道源
(1).僧道以为,佛教、道教的经义是事物的本源,故称。 唐 王昌龄 《武陵开元观黄炼师院》诗之三:“暂因问俗到真境,便欲投诚依道源。” 唐 柳宗元 《送文畅上人登五台遂游河朔序》:“今有释 文畅 者,道源生知,善根宿植,深嗜法语,忘甘露之味,服道 江 表,盖三十年。”
(2).知识之源。 唐 李翰 《难进论》:“或以小人所长,乘以君子所短,或以己所未达,不信人所能然,则道源蔽而不通,心境旷而不接。辨虽博万物,不能释其疑辞,智虽络天地,不能效其长策。”
谓引水出流。 宋 欧阳修 《会圣宫颂》:“巍峩穹崇,奠京之东,有山而崧,奫沦道源,匯流而渊。”
《漢語大詞典》:拥道(擁道)
堵塞道路。 明 于谦 《入塞》诗:“弟兄亲戚远相迎,拥道拦街不得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