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829,分389页显示  上一页  12  13  14  15  16  18  19  20  21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道尊
争道
道本
二道
道穷
吏道
道同
要道
县道
向道
取道
遮道
道眼
通道
栈道
《國語辭典》:道尊  拼音:dào zūn
尊称有学问的长者。《儒林外史》第一○回:「这位王道尊却是了不得,而今朝廷捕获得他甚紧。」
《國語辭典》:争道(爭道)  拼音:zhēng dào
1.争抢行进道路。如:「这些驾驶不顾行车安全,竟在双线上争道而行。」
2.下棋时争抢棋路的位置。《史记。卷八六。刺客传。荆轲传》:「鲁句践与荆轲博,争道,鲁句践怒而叱之。」
分類:下棋道路
《漢語大詞典》:道本
(1).立身行道、经世致用的根本。周礼·地官·师氏:“以三德教国子。一曰至德以为道本,二曰敏德以为行本,三曰孝德以知逆恶。” 贾公彦 疏:“至德以为道本者,至德为至极之德,以为行道之本也。”三国志·魏志·明帝纪:“其郎吏学通一经,才任牧民,博士课试,擢其高第者,亟用;其浮华不务道本者,皆罢退之。”
(2).儒家思想与主张的根本。汉书·艺文志:“ 唐 虞 之隆, 殷 周 之盛, 仲尼 之业,已试之效者也。然惑者既失精微,而辟者又随时抑扬,违离道本。” 唐 柳宗元 《道州文宣王庙碑》:“惟公探夫子之志,考有国之制,光施彝典,革正道本。”
(3).道家思想与主张的根本。 南朝 齐 张融 《门论》:“昔有鸿飞天道,积远难亮, 越 人以为鳬, 楚 人以为乙。人自 楚 越 耳,鸿常一鸿乎?澄本虽一,吾自俱宗其本,鸿迹既分,吾已翔其所集,汝可专尊於佛迹而无侮於道本。” 南朝 齐 周颙 《难张长史〈门论〉》:“ 周 之问曰:‘足下专尊佛跡,无侮道本,吾则心持释训,业爱儒言,未知足下雅意,佛儒安在为当?’” 吴越 钱镠 《天柱观记》:“洎大 唐 创业,以 玄元皇帝 为祖宗,崇尚玄风,恢张道本。”
(4).真性;本来面目。 元 杨暹 《刘行首》第一折:“我着你托化在雨云乡,还宿债在鶯花阵,休迷却前生道本。”
《漢語大詞典》:二道
佛教指无碍道与解脱道。即断惑、证真两种智慧。 唐 李邕 《大唐泗州临淮县普光寺碑》:“兴二道之教,发一师之因。”
《漢語大詞典》:道穷(道窮)
犹言穷途末路。 宋 范镇 《长啸却胡骑赋》:“若 楚 军夜遁之时,闻歌於四面;殊 汉 将道穷之日,振臂而一呼。” 明 夏完淳 《大哀赋》:“叹 马陵 之道穷,絶 龙城 之宵遁。”
《國語辭典》:吏道  拼音:lì dào
1.官吏处理政务之道。《文选。张华。答何劭诗二首之一》:「吏道何其迫,窘然坐自拘。」《旧唐书。卷九八。卢怀慎传》:「怀慎自以为吏道不及崇,每事皆推让之。」
2.古代韩国由汉字组成的一套音节符号。参见「吏读」条。
分類:为政道路
《漢語大詞典》:道同
(1).志趣相投。 唐 韦应物 《移疾会诗因贻诸祠曹》:“道同意暂遣,客散疾徐还。”
(2).引申为沆瀣一气。《再生缘》第三六回:“万般都是你们错,父子道同害 少华 。”
分類:志趣相投
《國語辭典》:要道  拼音:yào dào
1.重要的道路。如:「这个路口是南来北往的交通要道。」《三国演义》第九七回:「不若令一大将,依山傍水,下寨固守;再令良将守把要道,以防街亭之攻。」
2.比喻有权势地位或有权有地位的官员。《警世通言。卷一八。老门生三世报恩》:「倘拼得些银子央要道挽回,不过对调个地方,全然没事。」
3.切要的道理。《孝经。开宗明义章》:「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
《國語辭典》:县道(縣道)  拼音:xiàn dào
联络县市与重要乡镇间的道路。
《漢語大詞典》:向道(嚮道)
(1).指引道路。 唐 韩愈 《送齐皞下第序》:“今之君天下者,不亦劳乎?为有司者,不亦难乎?为人嚮道者,不亦勤乎?” 朱熹 考异:“所谓人者,指应举者而言。为之作嚮道者,谓指引其道路所嚮。”
(2).指引路或引路的人。 清 戴名世 《纪红苗事》:“内地奸人诱使为 苗 嚮道,阑入攫取人畜。”续资治通鉴·元世祖至元二十九年:“昔 镇南王 不用嚮道,率众深入,不战自溃。”参见“ 嚮导 ”。
谓向慕道义。 宋 苏轼 《策略二》:“今者曾不得岁月之暇,则夫礼乐刑政教化之源,所以使天下回心而嚮道者,何时而议也。” 清 邹容 《革命军》第二章:“﹝八旗子弟等﹞不必读书嚮道,以充其识力,由少爷而老爷、而大老爷、而大人、而中堂,红顶花翎,贯摇头上,尚书侍郎,殆若天职。”
《國語辭典》:向导(向導)  拼音:xiàng dǎo
引领、指导。《大宋宣和遗事。利集》:「时以郭乐师为向导,药师前驱至浚州。」
《國語辭典》:向导(嚮導)  拼音:xiàng dǎo
1.带路。如:「为了寻找遭遇山难的人,警方特请熟悉山路的原住民在前向导。」
2.带路的人。如:「爬山时,一定要请一位熟悉山路的向导带路。」
《國語辭典》:取道  拼音:qǔ dào
1.上路。《史记。卷八六。刺客列传。荆轲》:「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2.选取经由某地的路线。如:「公司业务考察团取道香港返国。」《官场现形记》第七回:「陶子尧拜别了姊夫姊姊,带了管家,取道东三府,到潍县上火车。」
《國語辭典》:遮道  拼音:zhē dào
挡在道路中间。《史记。卷四八。陈涉世家》:「陈王出,遮道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三国演义》第六回:「始皇巡狩至华阴,有人持玺遮道,与从者曰:『持此还祖龙。』言讫不见。」
分類:拦路
《漢語大詞典》:道眼
(1).佛教语。指能洞察一切,辨别真妄的眼力。《敦煌变文汇录·维摩诘经问疾品变文》:“必使天龙开道眼,教伊八部悟深因。” 宋 苏轼 《与王定国书》:“粉白黛緑者,俱是火宅中狐狸射干之流,愿公以道眼照破。”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艺文赏鉴一:“今此幅得 李唐 法,世人以肉眼观之,则无足取也。若以道眼观之,则形不足而意有餘矣。” 易宗夔 《新世说·巧艺》:“具道眼者,必有以教我。”
(2).旷野中行人踩出来的小路。 刘白羽 《一个温暖的雪夜》:“开头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后来风雪又下得漫天漫地,不知道什么时候一离开道眼,我们就在荒草甸子里转游开了。”
(3).办法;主意。 端木蕻良 《科尔沁旗草原》十八:“你的道眼比我多,快快想个好法子,把 大山 那小子烟消火灭。” 曲波 《林海雪原》十三:“快把你的道眼拿出来呀!留在肚子里叫它生小崽呀!”
(4).指达到目的的途径。 梁斌 《播火记》二一:“你天不怕地不怕,连我也不看在眼里。道眼儿越走越窄,窄到挤不过身子去了。”
(5).言外之意。 管桦 《小英雄雨来》一:“ 雨来 听出 铁头 话里面有道眼,就折转身,朝着河沿跑。”
《國語辭典》:通道  拼音:tōng dào
1.来往通行的大路。《汉书。卷七○。陈汤传》:「老弃敦煌,正当西域通道。」
2.通行天下的伦常法则,指达道而言。《史记。卷一一二。平津侯传》:「君臣、父子、兄弟、夫妇、长幼之序,此五者天下之通道也。」
3.开通道路。《书经。旅獒》:「惟克商,遂通道于九夷八蛮。」
《國語辭典》:栈道(棧道)  拼音:zhàn dào
1.在险绝的崖壁上凿孔架木而筑成的道路。《汉书。卷四○。张良传》:「良因说汉王烧绝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三国演义》第一○○回:「连绵秋雨,栈道断绝,蜀人岂知吾等退军耶?」
2.连接阁楼的通道。《淮南子。本经》:「延楼栈道,鸡栖井干。」汉。高诱。注:「栈道,飞阁复道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