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78,分26页显示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7  18  19  20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遗蕴
顺说
节理
理色
邃理
研幽
鉴道
劝告
理准
无意义
论头
正确
章理
醇听
诚谛
《漢語大詞典》:遗蕴(遺藴)
(1).谓遗漏而未被阐发的深奥涵义。 宋 叶梦得 石林诗话卷上:“以古人姓名藏句中,盖以文为戏……则 德舆 ( 权德舆 )已尝为此体,不知古人文章之变,殆无遗藴。” 明 归有光 《答顾伯刚书》:“来教推顺应之説,而以禪授放伐言之,可谓发明无遗藴矣。” 清 龚炜 巢林笔谈续编·读性理书:“性理书,歷 周 、 程 、 张 、 朱 诸大儒,已透闢无遗藴。”
(2).指前人遗下的识见、道理等。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朱陆:“不知即是前人之遗藴者,识不足也。”
(3).犹言遗漏隐匿。 清 王韬 《拟请建蒋芗泉中丞专祠议》:“邇来设关徵税者,几於榷尽錙銖,搜无遗藴。”
《漢語大詞典》:顺说(順説)
顺着次序述说。亦谓顺着道理述说。朱子语类卷二一:“‘道千乘之国’,五者相因,这只消从上顺説。” 李準 《不能走那条路》:“他想着 东山 有个别脾气,年轻人得慢慢顺说。”
《國語辭典》:节理(節理)  拼音:jié lǐ
1.节操、义行。汉。刘向《说苑。卷四。立节》:「士有杀身以成仁,触害以立义,倚于节理而不议死地,故能身死,名流于来世,非有勇断孰能行之?」
2.地质学名词。岩石因体积收缩或受外力作用而产生的裂缝。多成群出现,相互平行或纵横交错,并无明显位移现象。通常依发生于岩石成岩前后,可分为原生节理与次生节理二种。
《漢語大詞典》:理色
(1).道理、颜色。犹言道义和面子。《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辞令。” 李善 注:“理,道理;色,颜色也。”
(2).肌肤的颜色。 章炳麟 《訄书·序种姓上》:“燥溼沧热之异而理色变,牝牡接构之异而颅骨变。”
《漢語大詞典》:邃理
精深的道理。 南朝 齐 王融 《赠族叔卫军》诗:“宏踪漭邈,邃理睢盱。” 唐 沈元明 《〈成唯识论〉后序》:“尽邃理之希徽,阐法王之奥曲。”
分類:精深道理
《漢語大詞典》:研幽
研究深奥的道理。 晋 陆机 《与赵王伦笺荐戴渊》:“伏见处士 广陵 戴若思 ……思理足以研幽,才鉴足以辨物。”
分類:深奥道理
《漢語大詞典》:鉴道(鑑道)
明察道理。尸子卷下:“未有不因学而鑑道,不假学而光身者也。”
分類:明察道理
《國語辭典》:劝告(勸告)  拼音:quàn gào
据理开导人,使人接受。《新唐书。卷一二一。崔日用传》:「会帝诞日,日用采《诗》大、小雅二十篇及司马相如〈封禅书〉献之,借以讽谕,且劝告成事。」
《漢語大詞典》:理准(理準)
道理准确。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议对:“言中理準,譬射侯中的,二名虽殊,即议之别体也。”
分類:道理准确
《国语辞典》:无意义(无意义)  拼音:wú yì yì
不具备事物的道理及旨趣。如:「大家应心平气和的商谈,口舌之争并无意义。」
《国语辞典》:论头(论头)  拼音:lùn tou
道理、见解。《西游记》第六九回:「好呆子,倒也有些论头!既如此说,你两个护持在此,等老孙去问他个名号,好与国王救取金圣宫来朝。」
分类:道理见解
《國語辭典》:正确(正確)  拼音:zhèng què
准确、无误。如:「正确答案」、「你的见解很正确。」
《漢語大詞典》:章理
显明的道理。战国策·秦策一:“明言章理,兵甲愈起。” 吴师道 补注:“章亦明也,谓明著之言,章显之理。”
分類:显明道理
《漢語大詞典》:醇听(醇聽)
听取纯正忠厚的道理。文选·左思〈魏都赋〉:“过以汎剽之单惠,歷执古之醇听。” 张铣 注:“歷古醇厚之义入於我听。”
《漢語大詞典》:诚谛(誠諦)
(1).真实而详审。《华严经·十回向品》:“为令一切众生,得六十种音声,发言诚諦,皆可信受。”
(2).真谛,真正的道理或意义。 章炳麟 《四惑论》:“今人以为神圣不可干者,一曰公理,二曰进化,三曰惟物,四曰自然。有如其实而强施者,有非其实而谬託者,要之,皆眩惑失情,不由诚諦。”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儗播布美术意见书》:“顾实则美术诚諦,固在发扬真美,以娱人情,比其见利致用,乃不期之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