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内德(內德)  拼音:nèi dé
1.内在的德性。《诗经。卫风。芄兰》唐。孔颖达。正义:「而内德不称,无礼以行之。」《史记。卷四九。外戚世家。序》:「自古受命帝王及继体守文之君,非独内德茂也,盖亦有外戚之助焉。」
2.后妃之德。《陈书。卷七。皇后传。序》:「然受命继体之主,非独外相佐也,盖亦有内德助焉。」南朝梁。任昉〈王贵嫔哀策文〉:「坤载既厚,内德之助。」也作「坤德」。
《漢語大詞典》:希天
仰慕上天。谓使道德、修养等达到最高的境界。鹖冠子·泰鸿:“ 泰皇 问 泰一 曰:‘天地人事,三者孰急?’ 泰一 曰:‘爱精养神,内端者所以希天。天也者,神明之所根也。’” 陆佃 注:“内直者,与天为徒。” 宋 周敦颐 通书·志学:“圣希天,贤希圣,士希贤。” 清 王夫之 张子正蒙注·动物:“秩序,人所必由;而推之使通,辨之使精,则存乎学问。故博文约礼为希天之始教。”
《國語辭典》:达德(達德)  拼音:dá dé
1.常行不变的道德。《礼记。中庸》:「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
2.选拔录用有才德的人。如:「尊贤达德」。
《漢語大詞典》:含德
(1).谓隐匿意旨,秘不宣旨。《书·盘庚上》:“非予自荒兹德,惟汝含德,不惕予一人。” 曾运乾 正读:“惟汝含德者,汝自匿厥指也。”
(2).怀藏道德。老子:“含德之厚,比於赤子。”《淮南子·本经训》:“今至人生乱世之中,含德怀道,拘无穷之智,钳口寝説,遂不言而死者众矣,然天下莫知贵其不言也。” 南朝 梁 萧统 《〈陶渊明集〉序》:“含德之至,莫踰於道;亲己之切,无重於身。”
《漢語大詞典》:镌磨(鐫磨)
亦作“鎸磨”。
(1).雕刻;磨磋。 清 唐孙华 《国学进士题名碑》诗:“是时科目独崇重,勒名巨石精鎸磨。”
(2).比喻道德文章的砥砺锤炼。 宋 王安石 《得子固书因寄》诗:“旧学待鐫磨,新文得删拾。” 宋 曾巩 《王制一》:“聪明先物不自于鐫磨,孝爱絶人非繇于奬励。” 宋 叶适 《祭陈益之待制文》:“耆旧昔闻, 汝潁 今评;攄吐宿虑,鐫磨晚生。”
《漢語大詞典》:福基
福祉的基础。指道德善行。国语·晋语六:“夫德,福之基也,无德而福隆,犹无基而厚墉也,其坏无日矣。”南史·颜延之传:“恭敬尊节,福之基也。”《再生缘》第十回:“为人养女能如此,真正是,前世修行有福基。”
《漢語大詞典》:德范(德範)
道德风范。晋书·张华传:“初, 陆机 兄弟志气高爽,自以 吴 之名家,初入 洛 ,不推中国人士,见 华 一面如旧,钦 华 德范,如师资之礼焉。”
《漢語大詞典》:风道(風道)
(1).风往来的通道。 南朝 齐 孔融 《海赋》:“空居无俗,素馆何尘,谷门风道,林路云真。” 宋 文天祥 《正气歌》序:“乍晴暴热,风道四塞,时则为日气。”
(2).犹言风范道德。南齐书·高帝纪下:“风道沾被,升平可期。”南齐书·豫章文献王嶷传:“丞相风道弘旷,独秀生民。”
(3).谓行事的方式。魏书·崔浩传:“贼前行不止,后已离絶,宜分军隐出,奄击不意。风道在人,岂有常也。”
《國語辭典》:悖德  拼音:bèi dé
违反道德。《孝经。圣治章》:「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
《漢語大詞典》:道素
指纯朴的德行。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履道素而无欲,时虽移而不变者,朴人也。” 宋 朱熹 《复用前韵敬别机仲》:“君家道素几叶传,只今用舍悬诸天。”亦指道德纯朴。南史·袁湛传:“ 袁昂 道素之门,世有忠节,天下须共容之,勿以兵威陵辱。” 明 归有光 《二子字说》:“若其渊雅高尚,以道素自居。”
《漢語大詞典》:德友
指以道德相交的朋友。庄子·德充符:“ 哀公 异日以告 閔子 曰:‘……吾与 孔丘 ,非君臣也,德友而已矣。’”
《高级汉语词典》:淫乱
淫荡乱纪
分类:淫乱
《國語辭典》:心竞(心競)  拼音:xīn jìng
1.以道德、智慧相胜。《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臣不心竞而力争,不务德而争善。」《后汉书。卷七○。孔融传》:「晋侯嘉其臣所争者大,而师旷以为不如心竞。」
2.暗中争胜。《抱朴子。外篇。交际》:「外无计数之诤,内遗心竞之累。」唐。白居易〈为人上宰相书〉:「识者腹非而不言,愚者心竞而是效。」
《漢語大詞典》:违德(違德)
违反道德。《左传·昭公二十六年》:“君无违德,方国将至,何患於彗?”汉书·文帝纪:“上下驩欣,靡有违德。”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二》:“居有令闻,动无违德。”
《漢語大詞典》:纯熙(純熙)
光明。多用于道德或品德。《诗·周颂·酌》:“於鑠王师,遵养时晦,时纯熙矣。” 马瑞辰 通释:“纯熙,谓大光明也。”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殷五代之纯熙,绍伊 唐 之炎精。” 李善 注:“尔雅曰:纯,大也。” 明 唐顺之 《书王氏传家录后》:“岂其翊赞於遵晦之日者,不及乎纯熙大介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