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向道(嚮道)
(1).指引道路。 唐 韩愈 《送齐皞下第序》:“今之君天下者,不亦劳乎?为有司者,不亦难乎?为人嚮道者,不亦勤乎?” 朱熹 考异:“所谓人者,指应举者而言。为之作嚮道者,谓指引其道路所嚮。”
(2).指引路或引路的人。 清 戴名世 《纪红苗事》:“内地奸人诱使为 苗 嚮道,阑入攫取人畜。”《续资治通鉴·元世祖至元二十九年》:“昔 镇南王 不用嚮道,率众深入,不战自溃。”参见“ 嚮导 ”。
谓向慕道义。 宋 苏轼 《策略二》:“今者曾不得岁月之暇,则夫礼乐刑政教化之源,所以使天下回心而嚮道者,何时而议也。” 清 邹容 《革命军》第二章:“﹝八旗子弟等﹞不必读书嚮道,以充其识力,由少爷而老爷、而大老爷、而大人、而中堂,红顶花翎,贯摇头上,尚书侍郎,殆若天职。”
(2).指引路或引路的人。 清 戴名世 《纪红苗事》:“内地奸人诱使为 苗 嚮道,阑入攫取人畜。”《续资治通鉴·元世祖至元二十九年》:“昔 镇南王 不用嚮道,率众深入,不战自溃。”参见“ 嚮导 ”。
谓向慕道义。 宋 苏轼 《策略二》:“今者曾不得岁月之暇,则夫礼乐刑政教化之源,所以使天下回心而嚮道者,何时而议也。” 清 邹容 《革命军》第二章:“﹝八旗子弟等﹞不必读书嚮道,以充其识力,由少爷而老爷、而大老爷、而大人、而中堂,红顶花翎,贯摇头上,尚书侍郎,殆若天职。”
《漢語大詞典》:武节(武節)
(1).古代将帅凭以专制军事的符节。《汉书·武帝纪》:“朕将巡边垂,择兵振旅,躬秉武节。置十二部将军,亲帅师焉。”《北史·隋纪下·炀帝》:“朕当亲执武节,临御诸军。” 隋炀帝 《饮马长城窟行示从征群臣》:“ 北河 秉武节,千里捲戎旌。”
(2).武德。使用武力应遵循的道义准则。《文选·张衡〈东京赋〉》:“文德既昭,武节是宣。” 薛综 注:“言文武之教,无处不临。” 唐 李德裕 《〈异域归忠传〉序》:“英才天纵,武节霆驰。” 章炳麟 《辨诗》:“及武节既衰,驰骋者至于絶臏,犹弗能企。”
(3).勇武之气节;尚武的精神。 晋 陆机 《辩亡论上》:“忠规武节未有如此其著者也。”《隋书·地理志上》:“ 平凉 、 朔方 ……地接边荒,多尚武节,亦习俗然焉。” 清 方苞 《读〈齐风〉》:“ 齐 之立国能强,由其民习於武节。”
(2).武德。使用武力应遵循的道义准则。《文选·张衡〈东京赋〉》:“文德既昭,武节是宣。” 薛综 注:“言文武之教,无处不临。” 唐 李德裕 《〈异域归忠传〉序》:“英才天纵,武节霆驰。” 章炳麟 《辨诗》:“及武节既衰,驰骋者至于絶臏,犹弗能企。”
(3).勇武之气节;尚武的精神。 晋 陆机 《辩亡论上》:“忠规武节未有如此其著者也。”《隋书·地理志上》:“ 平凉 、 朔方 ……地接边荒,多尚武节,亦习俗然焉。” 清 方苞 《读〈齐风〉》:“ 齐 之立国能强,由其民习於武节。”
《漢語大詞典》:守义(守義)
(1).犹守节,守贞。《诗·鄘风·柏舟序》:“ 卫 世子 共伯 早死,其妻守义,父母欲夺而嫁之,誓而弗许。” 孔颖达 疏:“夫死不嫁,是夫妻之义也。” 宋 陈亮 《喻夫人王氏改葬墓志铭》:“ 夏卿 四子。次子 大方 早夭,其孤 遐老 又夭,妇 陈氏 守义不去,以 檜老 为嗣。”
(2).坚守道义。《史记·蒙恬列传》:“今臣将兵三十餘万,身虽囚繫,其势足以倍畔,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不忘先主也。” 唐 韩愈 《答胡生书》:“生远客,怀道守义,非其人不交,得无病乎!” 清 孙鼎臣 《与郭筠仙书》:“自兵兴以来,贼蹂躪半天下。守土之吏,行间之士,与夫团结乡兵,州县之豪儁,下至匹夫匹妇,执节守义,临难不苟免者,所在而是。”
(2).坚守道义。《史记·蒙恬列传》:“今臣将兵三十餘万,身虽囚繫,其势足以倍畔,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不忘先主也。” 唐 韩愈 《答胡生书》:“生远客,怀道守义,非其人不交,得无病乎!” 清 孙鼎臣 《与郭筠仙书》:“自兵兴以来,贼蹂躪半天下。守土之吏,行间之士,与夫团结乡兵,州县之豪儁,下至匹夫匹妇,执节守义,临难不苟免者,所在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