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贤达(賢達)  拼音:xián dá
1.贤能通达。《宋元戏文辑佚。王祥卧冰》:「冷地思之,婶婶贤达人怎比?」《孤本元明杂剧。降桑椹。第一折》:「这孩儿他三从四德为先,贞烈贤达第一。」
2.有才能、品德及声望的人。如:「社会贤达」。
《國語辭典》:交通  拼音:jiāo tōng
1.通达无阻。《管子。度地》:「山川涸落,天气下,地气上,万物交通。」晋。陶渊明〈桃花源记〉:「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交感、感应。《庄子。田子方》:「至阴肃肃,至阳赫赫;肃肃出乎天,赫赫发乎地。两者交通成和而物生焉。」
3.沟通。《礼记。乐记》:「此则周道四达,礼乐交通,则夫武之迟久不亦宜乎!」
4.往来、交往。《史记。卷一○七。魏其武安侯传》:「诸所与交通,无非豪桀大猾。」
5.勾结串通。《三国演义》第一○回:「樊稠何故交通韩遂,欲谋造反?」《红楼梦》第一○五回:「贾赦交通外官,依势凌弱。」
6.汽车、船舶、飞机等各种运输工具在陆地、水上或空中的往来。亦指信函、电报等来往。
《國語辭典》:开明(開明)  拼音:kāi míng
1.由野蛮进化到文明。
2.思想开通,不顽固守旧。如:「他的父母亲都是思想开明的人。」
《漢語大詞典》:开明兽(開明獸)
传说中的神兽名。山海经·海内西经:“ 昆仑 南渊深三百仞。 开明兽 身大类虎而九首,皆人面,东嚮立 昆仑 上。” 袁珂 校注:“ 开明兽 即《西次三经》神 陆吾 也。”按,庄子·大宗师称 肩吾 。亦省称“ 开明 ”。 晋 郭璞 《山海经图赞·海内西经·开明》:“ 开明 天兽,禀兹金精;虎身人面,表此桀形;瞪眎 崑山 ,威慑百灵。” 明 刘基 《述志赋》:“ 开明 怒目而电视兮,貔豹吼而山裂。”
分類:神兽
《國語辭典》:通人  拼音:tōng rén
学识渊博又能融会贯通且晓达事理的人。汉。王充《论衡。超奇》:「通书四篇以上,万卷以下,弘畅雅言,审定文读,而以教授为人师者,通人也。」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论说》:「所以通人恶烦,羞学章句。」
《國語辭典》:四达(四達)  拼音:sì dá
1.通达四方的道路。《尔雅。释宫》:「一达谓之道路,二达谓之歧旁,三达谓之剧旁,四达谓之逵。」
2.通达四方,风行天下。《礼记。乐记》:「周道四达,礼乐交通。」
3.通晓事理。三国魏。嵇康 答向子期难养生论:「若比之于内视反听,爱气啬精,明白四达,而无执无为。」
《國語辭典》:豁达(豁達)  拼音:huò dá
1.开通、通达。《文选。何晏。景福殿赋》:「尔乃开南端之豁达,张笋虡之轮豳。」唐。高适 自蓟北归诗:「苍茫远山口,豁达胡天开。」
2.旷达,度量宽宏。《文选。潘岳。西征赋》:「观夫汉高之兴也,非徒聪明神武,豁达大度而已也。」《红楼梦》第五回:「而且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
《漢語大詞典》:知通
知州和通判的并称。 宋 李纲 《乞正李宏擅杀马友典刑奏状》:“强取钱粮,凌逼知通,跋扈恣横。” 宋 岳飞 《奏收复唐邓州信阳军差官状》:“除已开具随 郢州 襄阳 府知通职次姓名奏闻外,今契勘 唐 、 邓州 信阳军 知通籤判职次姓名下项。”
明智通达。《孔子家语·五帝德》:“﹝ 舜 ﹞睿明知通,为天下帝。”一本作“ 智通 ”。 汉 贾谊 新书·数宁:“及今,天下集於陛下,臣观宽大知通,窃曰足以操乱业,握危势,若今之贤也。”
《漢語大詞典》:通敏
通达聪慧。汉书·赵广汉传:“ 赵广汉 字 子都 ……以廉絜通敏下士为名。”南史·刘孝孙传:“博学通敏,而仕多不遂。” 宋 叶适 《送刘茂实序》:“ 茂实 材厚通敏,顺物险易。” 清 戴名世 《〈蔡瞻岷文集〉序》:“ 瞻岷 通敏有才辨,其气甚豪,而钻研於典籍者又精且熟。”
《國語辭典》:练达(練達)  拼音:liàn dá
熟练通达。多指阅历广博且能通晓人情世故。《三国演义》第一二○回:「杜预为人,老成练达、好学不倦。」《红楼梦》第五回:「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漢語大詞典》:文通
(1).通达文学。南史·檀道济传:“﹝ 檀珪 ﹞与 僧虔 书曰:‘僕一门虽谢文通,乃忝武达。’”
(2).文句的通则。犹文法。 清 马建忠 《〈马氏文通〉序》:“取‘四书’、三《传》《史》《汉》、 韩 文为歷代文词升降之宗,兼及诸子、《语》《策》,为之字櫛句比……涣然冰释,皆有以得其会通,辑为一书,名曰‘文通’。”
《國語辭典》:明达(明達)  拼音:míng dá
对事理有明确透澈的认识。如:「他为人明达公正,颇受大家尊敬。」
《國語辭典》:精通  拼音:jīng tōng
1.精诚感应。《庄子。刻意》:「一之精通,合于天伦。」《吕氏春秋。季秋纪。精通》:「圣人南面而立,以爱利民为心,号令未出而天下皆延颈举踵矣,则精通乎民也。」
2.深入瞭解而贯通。《三国演义》第五回:「二人弓马熟娴,武艺精通。」
《國語辭典》:变动(變動)  拼音:biàn dòng
1.移动、改变。《易经。系辞下》:「变动不居,周流六虚。」《周礼。春官宗伯。保章氏》:「保章氏,掌天星,以志星辰日月之变动,以观天下之迁,辨其吉凶。」
2.不寻常的举动或事故。《荀子。议兵》:「上得天时,下得地利,观敌之变动,后之发,先之至,此用兵之要术也。」三国魏。卫觊 与荀彧书:「郡县贫弱,不能与争,兵家遂强,一旦变动,必有后忧。」
《國語辭典》:清通  拼音:qīng tōng
1.清明通达。《隋书。卷七十五。儒林传。序》:「爰自汉魏,硕学多清通,逮乎近古,巨儒必鄙俗。」
2.文辞清晰通顺。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才略》:「温太真之笔记,循理而清通。」《儒林外史》第三回:「那童生叫做魏好古,文字也还清通。」
《漢語大詞典》:通远(通遠)
通达高远。《晋书·裴秀传》:“尚书令、左光禄大夫 裴秀 ,雅量弘博,思心通远。”隋书·高熲传:“公识鉴通远,器略优深。” 太平天囯 洪仁玕 《军次实录》:“无如世人好怪者多,践实者少,泥近者众,通远者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