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融释(融釋)
(1).熔解。 宋 吴淑 《江淮异人录·耿先生》:“反视其下,若垂酥滴乳之状,盖初为火之所融释也。”
(2).消失;化解。 贾思协 《齐民要术·插梨》原注引《永嘉记》:“ 青田村 民家,有一梨树,名曰‘官梨’;子大,一围五寸。常以供献,名曰‘御梨’。实落地即融释。” 宋 叶适 《〈沈子寿文集〉序》:“读之者如设芳醴珍殽,足饮饜食而无醉饱之失也,又能融释众疑。” 明 唐顺之 《答茅鹿门知县书》之二:“熟观 鹿门 之文及 鹿门 与人论文之书,门庭路径与鄙意殊有契合,虽中间小小异同,异日当自融释,不待喋喋也。”
(3).通解;解释。 清 戴名世 《自订时文全集序》:“见近日所雕刻流传,熟习人口者,卑弱不振,私窃叹之,因以其平日所窥探於经史及诸子者,条贯融释,自闢一径而行。”
(2).消失;化解。 贾思协 《齐民要术·插梨》原注引《永嘉记》:“ 青田村 民家,有一梨树,名曰‘官梨’;子大,一围五寸。常以供献,名曰‘御梨’。实落地即融释。” 宋 叶适 《〈沈子寿文集〉序》:“读之者如设芳醴珍殽,足饮饜食而无醉饱之失也,又能融释众疑。” 明 唐顺之 《答茅鹿门知县书》之二:“熟观 鹿门 之文及 鹿门 与人论文之书,门庭路径与鄙意殊有契合,虽中间小小异同,异日当自融释,不待喋喋也。”
(3).通解;解释。 清 戴名世 《自订时文全集序》:“见近日所雕刻流传,熟习人口者,卑弱不振,私窃叹之,因以其平日所窥探於经史及诸子者,条贯融释,自闢一径而行。”
《漢語大詞典》:六通
(1).谓上下四方无不通畅。 宋 黄庭坚 《和邢惇夫秋怀》诗之四:“六通而四闢,玉烛四时和。”参见“ 六通四辟 ”。
(2).佛教语。谓六种神通力:神境智证通(亦云神足通)、天眼智证通(亦云天眼通)、天耳智证通(亦云天耳通)、他心智证通(亦云他心通)、宿住随念智证通(即宿命智证通,亦云宿命通)、漏尽智证通(亦云漏尽通)。神足通,谓其游涉往来非常自在;天眼通,谓得色界天眼根,能透视无碍;天耳通,谓得色界天耳根,听闻无碍;他心通,谓能知他人之心念而无隔碍;宿命通,谓知自身及六道众生宿世行业而无障碍;漏尽通,谓断尽一切烦恼得自在无碍。前五通,凡夫亦能得之,而第六通,唯圣者始得。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汰法师 云:六通三明同归,正异名耳。”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序》:“至於一乘二諦之原,三明六通之旨,西域备详,东土靡记。” 明谢谠《四喜记·诗礼趋庭》:“飞锡起金池,潦倒沙弥,六通五藴见□迷。”参阅《俱舍论·分别智品》。
(3).谓通解六试题。《宋史·仁宗纪四》:“﹝ 至和 二年九月﹞戊辰,詔:试医官须引《医经》《本草》以对,每试十道,以六通为合格。”《宋史·选举志一》:“凡《三礼》、《三传》、《通礼》每十道义分经註六道,疏义四道,以六通为合格。”
(2).佛教语。谓六种神通力:神境智证通(亦云神足通)、天眼智证通(亦云天眼通)、天耳智证通(亦云天耳通)、他心智证通(亦云他心通)、宿住随念智证通(即宿命智证通,亦云宿命通)、漏尽智证通(亦云漏尽通)。神足通,谓其游涉往来非常自在;天眼通,谓得色界天眼根,能透视无碍;天耳通,谓得色界天耳根,听闻无碍;他心通,谓能知他人之心念而无隔碍;宿命通,谓知自身及六道众生宿世行业而无障碍;漏尽通,谓断尽一切烦恼得自在无碍。前五通,凡夫亦能得之,而第六通,唯圣者始得。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汰法师 云:六通三明同归,正异名耳。”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序》:“至於一乘二諦之原,三明六通之旨,西域备详,东土靡记。” 明谢谠《四喜记·诗礼趋庭》:“飞锡起金池,潦倒沙弥,六通五藴见□迷。”参阅《俱舍论·分别智品》。
(3).谓通解六试题。《宋史·仁宗纪四》:“﹝ 至和 二年九月﹞戊辰,詔:试医官须引《医经》《本草》以对,每试十道,以六通为合格。”《宋史·选举志一》:“凡《三礼》、《三传》、《通礼》每十道义分经註六道,疏义四道,以六通为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