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随肩(隨肩)
(1).《礼记·曲礼上》:“十年以长,则兄事之;五年以长,则肩随之。” 郑玄 注:“肩随者,与之并行差退。”后用“随肩”表示追随左右,形影不离。 南朝 梁 萧统 《七契》:“陶嘉月而结交游,藉芳辰而宴朋友。望 宜春 以随肩,入 长杨 以携手。” 唐 杜甫 《寄岳州贾司马六丈巴州严八使君两阁老五十韵》:“恩荣同拜手,出入最随肩。” 清 唐孙华 《挽磐庵弟》诗:“出入每随肩,连柎暎蕚棣。”
(2).客套话。犹言附骥尾、忝陪末列。 清 恽敬 《文昌宫碑阴录》:“ 敬 以愚瞀随肩州县下吏,无以仰辅朝廷之制作。”
(3).朋友;故交。 唐 杜甫 《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两京犹薄产,四海絶随肩。” 仇兆鳌 注:“薄产,田园久荒。随肩,故交日替。”
《國語辭典》:景从(景從)  拼音:yǐng cóng
紧相追随,如影随形。《文选。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唐。陈鸿《长恨传》:「内外命妇,熠耀景从。」
《漢語大詞典》:追从(追從)
追随跟从。 宋 司马光 《谢兴宗惠草虫扇》诗:“枯枝拥寒蜩,黄蘃粘飞蜂。翾然得生意,上下相追从。” 明 王宠 《旦发胥口经湖中瞻眺》诗:“灵境指顾间,行当往追从。” 清 吴伟业 《东莱行》:“爱弟弃官相追从,避兵尽室来 江 东。”
分類:追随跟从
《國語辭典》:追述  拼音:zhuī shù
追溯往事,加以记载。《汉书。卷一六。高惠高后文功臣表。序》:「追述先父之志,录遗老之策。」
《漢語大詞典》:追赏(追賞)
(1).补加封赏。魏书·源子恭传:“以 子恭 前在 豫州 战功,追赏 襄城县开国男 ,食邑二百户。”
(2).追随游赏。旧唐书·德宗纪下:“宜任文武百僚选胜地追赏为乐。” 宋 苏辙 《登真兴寺楼赋》:“非有意於求慕兮,徒今世之追赏。”
《國語辭典》:附和  拼音:fù hè
1.自己毫无定见,随他人意见或行动而同声应和。《古今小说。卷四○。沈小霞相会出师表》:「或时唾骂严贼,地方人等齐声附和。」《文明小史》第三二回:「你如何倒附和起新党来?索性要开学堂了。」
2.依附勾结。宋。叶适〈国子监主簿周公墓志铭〉:「声连势合,附和倾朝廷。」《明史。卷一七九。列传。邹智》:「李林甫、牛仙客与高力士相附和,而唐政不纲。」
3.响应、追随。如:「许多同侪都附和他的政策主张。」
《国语辞典》:随轩(随轩)  拼音:suí xuān
跟随于车子后面。比喻追随。宋。秦醇《谭意哥传》:「魏谏议之镇长沙,游岳麓时,意随轩。」
《漢語大詞典》:影从(影從)
如影随形。形容迅速依附、追随。 晋 袁宏 后汉纪·灵帝纪中:“如此,则无交兵,守无坚城,不招必影从。”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三:“天下忠义之士,必云合而影从。” 郭沫若 《羽书集·发挥大无畏精神》:“必须先有诚意,然后工作方能得心应手;必须先能见重,然后对象方能响应影从。”
《国语辞典》:郯子  拼音:tán zǐ
春秋时郯国的国君,孔子曾追随他学习。唐。韩愈〈师说〉:「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漢語大詞典》:攀追
攀比追随;攀高追远。 唐 李商隐 《韩碑》诗:“公之斯文不示后,曷与三五相攀追?” 清 薛福成 《〈合肥苏氏族谱〉序》:“夫攀追先民於旷远之世,於实无徵,於义无取。”
分類:追随攀高
《國語辭典》:依随(依隨)  拼音:yī suí
1.顺从。宋。柳永 驻马听。凤枕鸾帷词:「二三载,如鱼似水相知。良天好景,深怜多爱,无非尽意依随。」也作「依从」。
2.跟随。《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宦门子弟错立身。第一二出》:「被父母禁持,投东摸西,将一个表子依随。」
《國語辭典》:步后尘(步後塵)  拼音:bù hòu chén
追随仿效。也作「步人后尘」。
《漢語大詞典》:波委
(1).如水波聚积。形容众多。 唐 李逢吉 《石壁寺甘露义坛碑》:“入货者波委,就役者子来。”
(2).随波浮沉。比喻追随世俗。 清 黄宗羲 《黄孚先诗序》:“ 孚先 情意真挚,不随世俗波委。”
《國語辭典》:喽啰(嘍囉)  拼音:lóu luó
1.聪明干练。明。贾仲名《对玉梳》第二折:「刬地你拽大拳人面前逞喽啰,请起来波小哥。」也作「娄罗」、「偻儸」、「楼罗」。
2.蛮族的语言和声调。也作「娄罗」、「偻儸」、「楼罗」。
3.盗匪的部下。《水浒传》第二回:「如今近日上面添了一夥强人,扎下个山寨在上面,聚集著五七百个小喽啰,有百十匹好马。」也作「娄罗」、「偻儸」。
《漢語大詞典》:追参(追參)
追随参与。 三国 魏 应璩 《与侍郎曹长思书》:“薄援助者,不能追参於高妙,復歛翼於故枝。” 宋 曾巩 《谢中书舍人表》:“敷导训辞,惧空疎之难强;追参讽议,忧蹇浅之易穷。”
分類:追随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