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53,分31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词典
迷离
凄迷
迷津
云迷
烟迷
迷途
迷路
迷人
迷茫
低迷
昏迷
迷烟
迷楼
人迷
迷方
《國語辭典》:迷离(迷離)  拼音:mí lí
模糊难以分辨的样子。《乐府诗集。卷二五。横吹曲辞五。古辞。木兰诗二首之一》:「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儒林外史》第四二回:「对著那河里烟雾迷离,两岸人家都点上了灯火,行船的人往来不绝。」
《國語辭典》:凄迷(淒迷)  拼音:qī mí
1.景物凄凉迷濛。宋。陆游 即事诗八首之三:「烟雨凄迷晚不收,疏帘曲几寄悠悠。」
2.悲悽迷惘。清。陈曾寿〈南歌子。鸡唱催将息〉词:「半床书蠹共销沉,字里凄迷时遇少年心。」
《國語辭典》:迷津  拼音:mí jīn
1.迷失渡头所在。唐。孟浩然 南还舟中寄袁太祝诗:「桃源何处是?游子正迷津。」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八出:「原是看花洞里人,重来那得便迷津。」
2.引申为错误的道路或方向。《红楼梦》第五回:「警幻道:『此即迷津也。深有万丈,遥亘千里,中无舟楫可通。』」
《國語辭典》:迷宫(迷宮)  拼音:mí gōng
1.转弯抹角,令人扑朔迷离,难辨方向与出口的道路。如:「这游乐场的迷宫设施很复杂。」
2.令人混乱,无法釐清态势的局面。如:「如今的情况这般混乱,我好像陷入迷宫中了。」
《骈字类编》:云迷(云迷)
唐 张九龄 初发道中赠王司马兼寄诸公 林隔王公舆,云迷班氏庐。
唐 戴叔伦 宿灵岩寺 雨急山溪涨,云迷岭树低。
唐 张乔 题玄哲禅师影堂 云迷禅处石,院掩写来真。
《骈字类编》:烟迷(烟迷)
唐 孟浩然 夜泊宣城界 火识梅根冶,烟迷杨叶洲。
《國語辭典》:迷途  拼音:mí tú
1.迷失道路。元。赵孟頫 岁暮和刚父杂诗四首之三:「迷途幸未远,回车且委蛇。」《红楼梦》第九八回:「适闻有一故人已死,遂寻访至此,不觉迷途。」
2.比喻错误的趋向。晋。陶渊明〈归去来辞〉:「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三国演义》第七七回:「今某已遇祸而死,愿求清诲,指点迷途。」
《國語辭典》:迷津  拼音:mí jīn
1.迷失渡头所在。唐。孟浩然 南还舟中寄袁太祝诗:「桃源何处是?游子正迷津。」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八出:「原是看花洞里人,重来那得便迷津。」
2.引申为错误的道路或方向。《红楼梦》第五回:「警幻道:『此即迷津也。深有万丈,遥亘千里,中无舟楫可通。』」
《國語辭典》:迷路  拼音:mí lù
1.迷失道路。明。康海《中山狼》第二折:「他乡何处是,迷路问谁来?」
2.离开正途。如:「不良少年就像是迷路的羔羊一样。」
3.生理学上称内耳一系列相互连接的腔或管。
《國語辭典》:迷人  拼音:mí rén
1.使人迷惑而失去本性。《红楼梦》第五回:「幸仙姑偶来,万望先以情欲声色等事警其痴顽,或能使彼跳出迷人圈子,然后入于正路,亦吾弟兄之幸矣。」
2.深具诱惑力的。如:「他的风采十分迷人。」
《國語辭典》:迷茫  拼音:mí máng
1.景色广阔而无法分辨方向。如:「这冰天雪地,一片迷茫。」
2.神情恍惚。如:「解释了半天,他脸上还是一副迷茫的神情。」
《國語辭典》:低迷  拼音:dī mí
1.精神低迷昏沉。《文选。嵇康。养生论》:「夜分而坐,则低迷思寝。」
2.模糊迷离。唐。元稹〈红芍药〉诗:「受露色低迷,向人娇婀娜。」清。邓廷桢〈水龙吟。关河东合梨云〉词:「而今剩了,低迷鱼艇,模黏雁字。」
3.交易清淡。如:「近来股市低迷,投资人损失惨重。」
《國語辭典》:昏迷  拼音:hūn mí
1.思绪昏乱迷惘。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谐讔》:「谜也者,回互其辞,使昏迷也。」《三国演义》第七七回:「起坐内室,秉烛看书,觉神思昏迷,伏几而卧。」
2.愚昧不明事理。《文选。张协。杂诗》:「流俗多昏迷,此理谁能察?」《东周列国志》第一○六回:「赵王一向昏迷,惟郭开之言是听。」
3.沉迷。《英烈传》第一回:「顺帝那里晓得,只在深宫昏迷酒色,并不知外边灾异若何。」
4.失去知觉、意识。《三国演义》第四九回:「心腹搅痛,时复昏迷。」《红楼梦》第六九回:「于是血行不止,二姐就昏迷过去。」
《漢語大詞典》:迷烟(迷煙)
亦作“ 迷烟 ”。
(1).指迷漫的烟雾。 唐 骆宾王 《秋雁》诗:“带月凌空易,迷烟逗浦难。”
(2).迷茫如烟。 宋 吴文英 《忆旧游·别黄淡翁》词:“葵麦迷烟处,问离巢孤燕,飞过谁家?” 宋 李彭老 《祝英台近》词:“露草迷烟,縈緑过前浦。”
《國語辭典》:迷楼(迷樓)  拼音:mí lóu
1.隋炀帝建筑的宫殿。故址在江苏省江都县治西北七里。建筑富丽,穷极工巧。相传一入此楼,往往终日不得出,故称为「迷楼」。
2.借指类似迷楼的建筑物。清。孔尚任《桃花扇》第六出:「短短春衫双卷袖,调筝花里迷楼。」清。王士祯 浣溪沙。北郭青溪词:「香魂零落使人愁,澹烟芳草旧迷楼。」
《韵府拾遗 齐韵》:人迷
苏轼诗禅师吟绝后千古指人迷
分类:人迷
《漢語大詞典》:迷方
(1).迷失方向。 南朝 宋 鲍照 《拟古》诗之一:“南国有儒生,迷方独沦误。” 黄节 补注:“ 胡枕泉 曰:‘方,犹道也。’……此言迷道独沉沦谬误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哀吊:“虽有通才,迷方告控。” 周振甫 注:“ 唐 写本‘告’作‘失’。迷失方向,失去控制。” 唐 韩愈 《秋怀诗》之六:“丧怀若迷方,浮念剧含梗。”旧五代史·世袭传二·钱元瓘:“白昼如雾, 吴 师迷方,遂败之。”
(2).佛教语。指令人迷惑的境界;迷津。 唐 李白 《秋日登扬州西灵塔》诗:“玉毫如可见,于此照迷方。” 唐 皎然 《晚春寻桃源观》诗:“全觉此身离俗境,玄机亦可照迷方。” 明 梅鼎祚 《玉合记·缘合》:“小妮唤名 慧月 ,生来有些劣撇,替人指点迷方,自己积成寃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