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迷津  拼音:mí jīn
1.迷失渡头所在。唐。孟浩然 南还舟中寄袁太祝诗:「桃源何处是?游子正迷津。」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八出:「原是看花洞里人,重来那得便迷津。」
2.引申为错误的道路或方向。《红楼梦》第五回:「警幻道:『此即迷津也。深有万丈,遥亘千里,中无舟楫可通。』」
《國語辭典》:迷宫(迷宮)  拼音:mí gōng
1.转弯抹角,令人扑朔迷离,难辨方向与出口的道路。如:「这游乐场的迷宫设施很复杂。」
2.令人混乱,无法釐清态势的局面。如:「如今的情况这般混乱,我好像陷入迷宫中了。」
《漢語大詞典》:迷径(迷徑)
犹迷路。宋书·谢灵运传:“被宿莽以迷径,覩生烟而知墟。” 南朝 梁 刘孝威 《赋得曲涧诗》:“菱舟失道去,归鳧迷径来。” 清 查慎行 人海记·采参:“採参以夏五月,裹粮披榛而入。或迷径为虎狼所噉;或人相遇,弱者死,强者攖所有而出。”参见“ 迷路 ”。
分類:迷路
《國語辭典》:迷路  拼音:mí lù
1.迷失道路。明。康海《中山狼》第二折:「他乡何处是,迷路问谁来?」
2.离开正途。如:「不良少年就像是迷路的羔羊一样。」
3.生理学上称内耳一系列相互连接的腔或管。
《國語辭典》:迷路  拼音:mí lù
1.迷失道路。明。康海《中山狼》第二折:「他乡何处是,迷路问谁来?」
2.离开正途。如:「不良少年就像是迷路的羔羊一样。」
3.生理学上称内耳一系列相互连接的腔或管。
《國語辭典》:失落  拼音:shī luò
遗失、丢失。《红楼梦》第五七回:「那必定是那个妈妈的当票子失落了,回来急的他们找。」《文明小史》第五回:「拿到的人既不审办,我们失落的东西也不查考。」
《漢語大詞典》:鬼迷
谓黑夜迷路。 明 张四维 《双烈记·计遣》:“明明白日鬼迷,明明青天雨下。”
分類:黑夜迷路
《漢語大詞典》:宵迷
夜间迷路。左传·哀公二年:“六月乙酉, 晋 赵鞅 纳 卫 大子于 戚 。宵迷, 阳虎 曰:‘右 河 而南,必至焉。’” 杨伯峻 注:“临夜迷路。” 唐 赵元一 奉天录卷三:“都统 刘公 宵迷 细柳 ,纵骑奔于敌营也。”
分類:迷路晚上
《國語辭典》:鬼打墙(鬼打牆)  拼音:guǐ dǎ qiáng
1.明明知道出路,却始终在原地打转,走不出去,俗称为「鬼打墙」。
2.被物体挡住视线,看不见前方。《通俗常言疏證。鬼神。鬼打墙》引《虎囊弹剧》:「丑云:『卖酒呀,卖酒。』净上嗽介,丑云:『鬼打墙哉!』」
《国语辞典》:游仙窟  拼音:yóu xiān kū
传奇名。唐张鷟作。述鷟奉使至河源,途中迷路,入神仙之窟,遇十娘五嫂两仙女,相与唱和缱绻的故事。
《国语辞典》:阴陵失道(阴陵失道)  拼音:yīn líng shī dào
指项羽自垓下败走后,逃至阴陵而迷路的事迹。见《史记。卷七。项羽本纪》。
《國語辭典》:迷而知反  拼音:mí ér zhī fǎn
迷失正道而及时觉察,回归正途。比喻知错能改。《三国志。卷六。魏书。袁术传》:「而阴谋不轨,以身试祸,岂不痛哉?若迷而知反,尚可以免。」晋。桓玄 与释慧远书劝罢道:「迷而知反,去道不远,可不三思?」
《國語辭典》:迷而不返  拼音:mí ér bù fǎn
迷失道路而不知回头。比喻犯错而不知悔改。汉。王粲 为刘荆州与袁尚书:「若使迷而不返,遂而不改,则戎狄蛮夷将有诮让之言,况我同盟,复能戮力为君之役哉?」《三国演义》第三三回:「若迷而不返,则是韩卢、东郭自困于前,而遗田父之获也。」
《國語辭典》:迷途知反  拼音:mí tú zhī fǎn
觉察自己步上错误之途,而能加以改正。南朝梁。丘迟 与陈伯之书:「夫迷途知反,往哲是与;不远而复,先典攸高。」也作「迷途知返」、「迷涂知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