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西偏
(1).西部;西方边远地区。左传·隐公十一年:“﹝ 郑伯 ﹞乃使 公孙获 处 许 西偏。” 南朝 梁 江淹 《遂古篇》:“青鸟所解,路诚亶兮;五色玉石,出西偏兮。”
(2).西侧。 三国 魏 何晏 《景福殿赋》:“温房承其东序,凉室处其西偏。” 宋 陆游 《涪州》诗:“古垒西偏晓繫舟,倚栏搔首思悠悠。”
《國語辭典》:长征(長征)  拼音:cháng zhēng
远行、远征。唐。李颀〈古意〉诗:「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唐。王昌龄出塞〉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漢語大詞典》:穷边(窮邊)
荒僻的边远地区。 宋 苏舜钦 《己卯冬大寒有感》诗:“穷边苦寒地,兵气相缠结。” 清 纳兰性德 《沁园春》词:“穷边自足愁怀,又何必平生多恨哉!” 张素 《吉长道中》诗:“客来远道奔驰苦,地入穷边感慨多。”
《國語辭典》:迁徙(遷徙)  拼音:qiān xǐ
1.搬移、迁移。《礼记。月令》:「季夏行春令,则谷实鲜落,国多风欬,民乃迁徙。」《老残游记》第一四回:「如果可以一劳永逸,何不另酬一笔款项,把百姓迁徙出去呢?」
2.更改、改变。《国语。齐语》:「内教既成,令勿使迁徙。」《史记。卷一。五帝本纪》:「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卫。」
《國語辭典》:荒服  拼音:huāng fú
古「五服」之一。称离京师二千到二千五百里的边远地方。亦泛指边远地区。《书经。禹贡》:「五百里荒服。」《史记。卷四。周本纪》:「夷蛮要服,戎翟荒服。」
《國語辭典》:五服  拼音:wǔ fú
1.五等丧服。分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种,以亲疏为差等。
2.古代王城外围,每五百里为一区画,共分侯、甸、绥、要、荒五等,称为「五服」。《书经。益稷》:「弼成五服。」
3.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礼服的合称。《书经。皋陶谟》:「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
《國語辭典》:游历(游歷)  拼音:yóu lì
四处游览参观。南朝宋。谢灵运〈撰征赋〉:「发汴口而游历,迄西山而弭辔。」《三国演义》第七八回:「吾平生游历普天之下,四十馀年。」
《國語辭典》:游历(遊歷)  拼音:yóu lì
考察游览。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简傲》:「王子敬自会稽经吴,……而王游历既毕,指麾好恶,傍若无人。」《老残游记》第六回:「弟等耳目有所隔阂,先生布衣游历,必可得其实在情形。」
《國語辭典》:远离(遠離)  拼音:yuǎn lí
远行。《文选。诸葛亮。出师表》:「今当远离,临表涕泣,不知所云。」《薛仁贵征辽事略》:「父母在浅土,未曾迁葬,孝服在身,远离父母坟所,乃大不称心也!」
《漢語大詞典》:北户
(1).古国名。亦借指南方边远地区。尔雅·释地:“ 觚竹 、 北户 、 西王母 、 日下 ,谓之四荒。” 郭璞 注:“ 觚竹 在北, 北户 在南。” 邢昺 疏:“ 北户 者,即 日南郡 是也。 颜师古 曰:‘言其在日之南,所谓北户以向日者。’” 秦 李斯 《琅玡台刻石》:“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西涉 流沙 ,南尽 北户 ,东有 东海 ,北过 大夏 。人迹所至,无不臣者。” 唐 郎士元 《送林宗配雷州》诗:“海雾多为瘴,山雷乍作邻,遥怜 北户 月,与子独相亲。” 清 姚鼐 《圣驾南巡赋》:“圣孝攸崇,推恩庻类, 北户 而北, 穷髮 之南,靡弗欣懌。”
(2).向北开的门。 晋 左思 《吴都赋》:“开北户以向日,齐 南冥 於 幽都 。” 唐 宋之问 《冬宵引赠司马承祯》诗:“河有冰兮山有雪,北户墐兮行人絶。” 宋 戴复古 《大热》诗之四:“西照坐东偏,南薰开北户。”
《漢語大詞典》:流远(流遠)
(1).传播到远方。 晋 陶潜 《闲情赋》:“鸡敛翅而未鸣,笛流远以清哀。”
(2).流放到边远地区。《元典章·户部六·钞法》:“买使伪钞者,初犯杖一百七下,再犯断罪加徒一年,三犯依上科断流远。”
《國語辭典》:四裔  拼音:sì yì
四方边远的地方。《左传。文公十八年》:「投诸四裔,以禦螭魅。」《文选。班固。西都赋》:「原野萧条,目极四裔。」
《國語辭典》:蛮荒(蠻荒)  拼音:mán huāng
偏远的地方。《后汉书。卷三二。樊宏传》:「化自圣躬,流及蛮荒,匈奴遣伊秩訾王大车且渠来入就学。」唐。韩愈〈潮州刺史谢上表〉:「虽在蛮荒,无不安泰。」
《國語辭典》:烟瘴(煙瘴)  拼音:yān zhàng
1.山林间因湿热蒸郁而成的毒气。元。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赛卢医不合赖钱勒死平民,又不合修合毒药致伤人命,发烟瘴地面,永远充军。」
2.古代将重犯发配边地充军的刑罚。《清史稿。卷一四三。刑法志二》:「明之充军,义主实边,……边远、极边、烟瘴为五军。」
《漢語大詞典》:大教
(1).重要的教导和训戒。礼记·乐记:“五者,天下之大教也。” 南朝 宋 颜延之 《皇太子释奠会作》诗:“肆意芳讯,大教克明。”
(2).尊称别人的教言。与人接谈或书信中所用的套语。儒林外史第三五回:“一路问来,果然问着,今幸得接大教。” 陈启泰 《致缪荃孙书》:“辱大教,存注甚厚,且诵且荷。”
(3).指佛教。 晋 无名氏 《莲社高贤传·慧远法师》:“初是大教流行 江 东,经卷未备,禪法无闻,律藏多闕。”
即南交。指南方边远地带。大戴礼记·五帝德:“南抚 交阯 大教。” 俞樾 诸子平议·大戴礼记二:“大教即大交也。《通鑑》前编引《书大传》,‘中祀大郊’与‘秋祀柳穀’、‘冬祀幽都’对文, 郑 注曰:南交称大交。曰:宅南交。然则大交为南方之地,犹柳穀为西方之地,幽都为北方之地也。此作大教者,‘教’与‘交’声近。”参见“ 南交 ”。
《漢語大詞典》:南交
指 交趾 。古地区名,泛指 五岭 以南。因地处南方,故称。书·尧典:“申命 羲叔 ,宅 南交 。” 蔡沉 传:“ 南交 ,南方 交趾 之地。” 孙星衍 疏引墨子·节用篇:“昔者 尧 治天下,南抚 交趾 ,北降 幽都 。”一说谓太阳由北向南转移之处。见《书·尧典》:“宅南交” 孔 传。
《國語辭典》:荒裔  拼音:huāng yì
边远的地方。《文选。左思。魏都赋》:「列宿分其野,荒裔带其隅。」
《國語辭典》:荒服  拼音:huāng fú
古「五服」之一。称离京师二千到二千五百里的边远地方。亦泛指边远地区。《书经。禹贡》:「五百里荒服。」《史记。卷四。周本纪》:「夷蛮要服,戎翟荒服。」
《國語辭典》:卉服  拼音:huì fú
用絺葛制成的衣服。为蛮夷之服。《书经。禹贡》「岛夷卉服」句下唐。孔颖达。正义:「凡百草一名卉,知卉服是草服,葛越也。葛越,南方布名,用葛为之。」也称为「卉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