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夫夫
人人。 汉 蔡邕 《释诲》:“夫夫有逸群之才,人人有优赡之智,童子不问疑於老成,瞳矇不稽谋些先生。”
犹言这个男子。礼记·檀弓上:“ 曾子 指 子游 而示人曰:‘夫夫也,为习於礼者。’” 郑玄 注:“夫夫,犹言此丈夫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金陵女子:“ 沂水 居民 赵 某,以故自城中归,见女子白衣哭路侧,甚哀。睨之,美。悦之,凝注不去,女垂涕曰:‘夫夫也,路不行而顾我!’”
《國語辭典》:格格  拼音:gé gé
捍格,指抵触阻隔而难以相合的状态。清。徐珂《清稗类钞。种族类。鱼皮鞑子》:「性嗜饮而健啖,所需酒品,皆以所采桦树皮,及猎得之禽兽,乞俄人换之。故皆能操俄语,而汉语则格格不通,汉文更无论矣。」
《國語辭典》:格格  拼音:gé ge
清代贵族上自亲王,下至辅国的女儿称为「格格」。地位在公主之下,宗人女之上。
《國語辭典》:说理(說理)  拼音:shuō lǐ
1.说明理由。如:「就为这件事情,他正在那里说理呢!」
2.讲理。如:「他是一个说理的人。」
《國語辭典》:解开(解開)  拼音:jiě kāi
脱开、打开。如:「解开绳结」。
《國語辭典》:无是处(無是處)  拼音:wú shì chù
1.不知如何是好。元。关汉卿《蝴蝶梦》第二折:「教我两下里难顾瞻,百般里无是处。」元。张养浩〈得胜令。万象〉曲:「农夫,舞破蓑衣绿。和余,欢喜的无是处。」
2.没有是处。指人品行不好,专做坏事。元。关汉卿《救风尘》第四折:「你一心淫滥无是处,要将人白赖取。」
《國語辭典》:阿堵物  拼音:ā dǔ wù
晋王衍嫉其妇贪浊,口未曾言钱字。妇欲试之,使婢以钱绕床,王衍晨起,即令婢曰:「举却阿堵物。」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规箴》。后遂借指钱。宋。张耒 和无咎诗二首之二:「爱酒苦无阿堵物,寻春奈有主人家?」
分類:这个东西
《漢語大詞典》:本宅
(1).自己的住宅。《宋书·徐湛之传》:“可令归居本宅,厚加恤赐。”红楼梦第一○五回:“如今满堂中筵席未散,想有亲友在此未便,且请众位府上亲友各散,独留本宅的人听候。”
(2).这个住宅,这个宅子。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本宅众亲簇拥新人到了堂前,朝西立定。”
(3).自己的墓穴。 晋 陶潜 《自祭文》:“ 陶子 将辞逆旅之馆,永归於本宅。” 清 孙枝蔚 《箧中偶检亡友姚山期一绝有作》诗:“笑别相知还本宅,九重泉下不闻鹃。”
(4).自己的位置。 唐 李白 《草创大还赠柳官迪》诗:“朱鸟张炎威,白虎守本宅。”
《国语辞典》:这头(这头)  拼音:zhè tou
这一边,这个方向。如:「我在这头,你在那头,两地相隔,心却相投。」
分类:这个方向
《國語辭典》:认识(認識)  拼音:rèn shi
1.曾经相识。《红楼梦》第六回:「随在京中的知有此一门连宗之族,馀者皆不认识。」《文明小史》第三七回:「打听仲翔在这里,特地找他说话。慕政也合他认识,拉来同坐。」
2.认得。如:「他上小学前,已认识很多字。」
《漢語大詞典》:本班
我们班
这个班
分類:这个我们
《漢語大詞典》:本案
此案,这个案件。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遴捕役》:“若果能擒获本案真盗,絶不株连,则必尔赏。”
《國語辭典》:现代(現代)  拼音:xiàn dài
1.当代、当下所处的时代。如:「现代化」、「现代社会」。
2.我国历史上专指五四运动到现在的时期。
《國語辭典》:这其间(這其間)  拼音:zhè qí jiān
1.在这段时间内。如:「这其间,他已进入宅院。」
2.这个事物或事件的中间。如:「这其间的是非曲直就非你我所能知道了。」
《國語辭典》:告状(告狀)  拼音:gào zhuàng
1.诉说事件的状况。《魏书。卷一五。昭成子孙列传。秦王翰》:「遂留闻召,恐发,踰墙告状,太祖秘而恕之。」
2.请求司法机关审理案件。《红楼梦》第一五回:「偏不许退定礼,就打官司告状起来。那张家急了,只得著人上京来寻门路。」
3.向某人的尊长或上级投诉某人的罪行。如:「他受到欺负,却因惧怕报复而不敢告状。」
《漢語大詞典》:阿睹
这,这个。 元 杨瑀 山居新话:“ 王衍 以铜钱为阿睹物, 顾长康 画神,指眼为阿睹中,二説於理未通。今北方人凡指此物,皆曰阿的,即阿睹之説明矣。”参见“ 阿堵 ”。
分類:这个
《國語辭典》:阿堵  拼音:ē dǔ
六朝及唐人常用的指称词。相当于这或这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殷中军见佛经云:『理亦应阿堵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