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卫星城镇
又称“卫星城市”。为分散市区人口和企事业单位而在大城市郊区或附近地区新建或扩建的独立的城镇。因其像卫星一样分布在中心城市的周围,故名。如闵行、安亭、金山、嘉定等就是上海市的卫星城镇。
《漢語大詞典》:探槽
勘探矿藏时,用以揭示近地表矿体而开挖的一种上宽下窄的长方形槽。 华山 《大戈壁之夜》:“跟着,帐篷、石头房子、土坯房子、汽车跑出来的道路痕迹和战壕似的露出新鲜岩石的探槽,也迅速展现出来。”
《国语辞典》:铺胸纳地(铺胸纳地)  拼音:pū xiōng nà dì
一种上半身贴近地面的跪拜礼,表示虔敬与隆重。《西游记》第一六回:「三藏展背舒身,铺胸纳地,望金像叩头。」
《国语辞典》:高山植物  拼音:gāo shān zhí wù
生长于高山森林界限或雪线附近地带的植物。多耐寒,花期一致,色泽鲜艳。
《国语辞典》:变温层(变温层)  拼音:biàn wēn céng
大气层中的一个层次,最接近地面,空气密度最大,常有对流现象发生。天气现象如雪、雨、雹皆在这一层产生。也称为「对流层」。
《国语辞典》:尘捲风(尘捲风)  拼音:chén juǎn fēng
一种出现于近地气层中,可捲起地面尘沙的短暂旋风。呈漏斗状,范围小,消失得很快。多见于春夏午后的乾燥地面。
《国语辞典》:吸芽  拼音:xī yá
由接近地面或地面下的茎部所发生的芽苗。园艺上常用来繁殖新枝,或作为更新母株的材料。
《漢語大詞典》:棕色人种(椶色人種)
即澳大利亚人种。 大洋洲 及其附近地区的原有居民群体。体质特征:肤色棕黑或浅棕,发型呈波状、卷曲状,也有直状,发色黑;眼色黑褐;唇形为厚唇或中等唇;眼裂较大;鼻较宽。主要分布于 澳大利亚 、 新西兰 、 波利尼西亚 、 巴布 亚新几内亚 、 斯里兰卡 、 印度 南部等地。
《国语辞典》:落雷  拼音:luò léi
带电的云团接近地面时,发出闪电和雷声的现象。也称为「霹雳」。
《国语辞典》:楼底下(楼底下)  拼音:lóu dǐ xià
楼房最接近地面的一层。如:「楼底下热炒店的油烟,让人无法忍受。」《儒林外史》第五五回:「当年迟先生买了多少的傢伙,都是古老样范的,收在这楼底下几张大匮里,而今连匮也不见了!」《文明小史》第五六回:「家人们忙叫看楼的,在楼底下沿湖栏杆里面搬了两张椅子,一个茶几,请他坐下乘凉。」
《国语辞典》:行星风(行星风)  拼音:xíng xīng fēng
接近地球表面上的一般风系。如信风、西风。
《國語辭典》:分蘖(分櫱)  拼音:fēn niè
母植物地下的茎或根发生的不定芽,或禾本科作物如稻、麦在茎节所发生的分枝,称为「分蘖」。也称为「蘖条」、「根蘖」。
《國語辭典》:航天飞机(航天飛機)  拼音:háng tiān fēi jī
大陆地区指太空梭。
《漢語大詞典》:尘卷风(塵卷風)
出现在近地气层中的漏斗状尘沙、旋风。范围小,消失快。常见于春夏午后的干燥地面。
《漢語大詞典》:水照云光
近地平线处阴沉灰色的天空,是由云受海面颜色反射而产生,因而当在覆盖着冰的海洋上看去就像是未冻结的水面
由于空旷水域没有光的反射而在水天接触区域产生的黑暗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