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一曲清歌留住半窗云
 
一声珠唱驻行云
 
不放行云飞过
 
入行云
 
唱歌云欲聚
 
林木激越
 
林木馀声
 
歌入青云
 
歌管停云
 
歌声遏断
 
歌莫放行云
  
清唱云不去
 
清歌驻云
 
留住行云
 
留云歌
 
秦讴
  
穿云衢
 
绕行云
 
声入青云
 
声拂行云
 
声振林杪
 
声绕碧山晚云留
 
听歌云断
 
行云驻
 
遏彩云
    
遏云妙响
  
云不去
 
云不度
 
云定
 
云欲断
 
云为歌声不忍行
 
云绕扇
 
云表歌云遏
 
响遏珠尘
  
飞云驻
  
相关人物
秦青
 
薛谭


《列子》卷五《汤问》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晋·张湛注:「二人,秦国之善歌者。」

简释

遏云歌:喻指歌声优美动听。唐罗隐《春思》:”蜀国暖回溪峡浪,卫娘清转遏云歌。”


例句

清唱云不去,弹弦风飒来。 岑参 登凉州尹台寺

独向柏台为老吏,可怜林木响馀声。 崔元范 李尚书命妓歌饯有作奉酬

翠帽珠篇斗丝管,一弹一奏云欲断。 崔颢 卢姬篇

舞态疑回紫阳女,歌声似遏彩云仙。 戎昱 开元观陪杜大夫中元日观乐

响发行云驻,声随子夜新。 李峤

清歌遏流云,艳舞有馀闲。 李白 南都行

收处远缲烟,孤直縆云定。 杜牧 赠沈学士张歌人

吾闻昔秦青,倾侧天下耳。 杜甫 听杨氏歌

小妇无所作,娇歌遏行云。 权德舆 三妇诗

连连贯珠并,袅袅遏云频。 欧阳衮 听郢客歌阳春白雪

度曲飘清汉,馀音遏晓云。 王起 贡举人谒先师闻雅乐

蜀国暖回溪峡浪,卫娘清转遏云歌。 罗隐 春思

空中几处闻清响,欲绕行云不遣飞。 顾况

一声直入青云去,多少悲欢起此时。 高骈 赠歌者二首之一

典故
出门西笑
 
大嚼宁须肉
 
大嚼屠门
   
屠门快
 
过屠门嚼
 
长安西笑

相关人物
曹植


《昭明文选》卷四十二〈书中·与吴季重书〉~905~
植白:季重足下。前日虽因常调,得为密坐,虽燕饮弥日,其于别远会稀,犹不尽其劳积也。若夫觞酌凌波于前,箫笳发音于后,足下鹰扬其体,凤叹虎视,谓萧曹不足俦,卫霍不足侔也。左顾右眄,谓若无人,岂非吾子壮志哉!过屠门而大嚼,虽不得肉,贵且快意。唐·李善注引《桓子新论》曰:「人闻长安乐,则出门向西而笑;知肉味美,对屠门而大嚼。」

例句

高歌酒市非狂者,大嚼屠门亦偶然。 罗隐 黄鹤驿偶题

肯效屠门嚼,久嫌弋者篡。 韩愈 崔十六少府摄伊阳以诗及书见投因酬三十韵

典故
夜深月过女墙
 
山围故国
 
山围水绕
 
怒涛寂寞打孤城
 
潮打孤城


《全唐诗》卷三百六十五〈金陵五题五首〉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典故
城南古树
 
神仙曾过


《蒙斋笔谈》卷下
世传神仙吕洞宾名岩,洞宾其字也。……余记童子时,见大父魏公自湖外罢官还,道岳州客有言洞宾事者云:「近岁常过城南一古寺,题二诗壁间而去。……其二云:「独自行时独自坐,无限时人不识我。惟有城南老树精,分明知道神仙过。」说者云:「寺有一大古松。吕始至时,无能知者。有老人自松颠徐下致恭。故诗云然。」
典故
魑魅喜人过


《全唐诗》卷二百二十五〈天末怀李白〉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典故
宠过韦
 
韦贤相汉

相关人物
韦贤


《汉书》卷七十三〈韦贤列传〉~307~
自孟至贤五世。贤为人质朴少欲,笃志于学,兼通礼、尚书,以诗教授,号称邹鲁大儒。徵为博士,给事中,进授昭帝诗,稍迁光禄大夫詹事,至大鸿胪。昭帝崩,无嗣,大将军霍光与公卿共尊立孝宣帝。帝初即位,贤以与谋议,安宗庙,赐爵关内侯,食邑。徙为长信少府。以先帝师,甚见尊重。本始三年,代蔡义为丞相,封扶阳侯,食邑七百户。时贤七十馀,为相五岁,地节三年以老病乞骸骨,赐黄金百斤,罢归,加赐弟一区。丞相致仕自贤始。年八十二薨,谥曰节侯。

例句

韦贤初相汉,范叔已归秦。 杜甫 上韦左相二十韵

将门高胜霍,相子宠过韦。 钱起 陪南省诸公宴殿中李监宅

典故
倒食蔗
 
倒餐甘蔗
 
初味犹啖蔗
 
初啖蔗
 
啖蔗佳境
 
啖蔗过尾
 
渐入佳趣
  
食蔗
 
食蔗先食根
 
食蔗从梢


《世说新语笺疏》下卷下〈排调〉~89~
顾长康啖甘蔗,先食尾。问所以,云:「渐至佳境。」
《晋书》卷九十二〈文苑列传·顾恺之〉~2404~
顾恺之字长康,晋陵无锡人也。父悦之,尚书左丞。恺之博学有才气,尝为〈筝赋〉成,谓人曰:「吾赋之比嵇康琴,不赏者必以后出相遗,深识者亦当以高奇见贵。」桓温引为大司马参军,甚见亲昵。温薨后,恺之拜温墓,赋诗云:「山崩溟海竭,鱼鸟将何依!」或问之曰:「卿凭重桓公乃尔,哭状其可见乎?」答曰:「声如震雷破山,泪如倾河注海。」恺之好谐谑,人多爱狎之。后为殷仲堪参军,亦深被眷接。仲堪在荆州,恺之尝因假还,仲堪特以布帆借之,至破冢,遭风大败。恺之与仲堪笺曰:「地名破冢。真破冢而出。行人安稳,布帆无恙。」还至荆州,人问以会稽山川之状。恺之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若云兴霞蔚。」桓玄时与恺之同在仲堪坐,共作了语。恺之先曰:「火烧平原无遗燎。」玄曰:「白布缠根树旒旐。」仲堪曰:「投鱼深泉放飞鸟。」复作危语。玄曰:「矛头淅米剑头炊。」仲堪曰:「百岁老翁攀枯枝。」有一参军云:「盲人骑瞎马临深池。」仲堪眇目,惊曰:「此太逼人!」因罢。恺之每食甘蔗,恒自尾至本。人或怪之。云:「渐入佳境。」
典故
春光犹有三分之一
 
春色三分,才过一


《东坡乐府》卷上〈满江红〉
东武南城,新堤固、涟漪初溢。隐隐遍、长林高阜。卧红堆碧,枝上残花吹尽也。与君试向江边觅,问向前、犹有几多春,三之一。官里事,何时毕。风雨外,无多日。相将泛曲水,满城争出。君不见、兰亭修禊事。当时坐上皆豪逸,到如今、修竹满山阴,空陈迹。
典故
东西鸿爪
 
此身应似去来鸿
 
踏雪飞鸿
  
雪泥迹
  
雪销鸿去
 
飞鸿雪迹
 
鸿爪迹
 
鸿爪雪
 
鸿留爪
 
鸿过雪


《苏轼诗集》卷三〈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典故
待月西厢下
 
明月过西厢
 
月下待红娘
 
独立西厢花拂墙
 
蒲东倦客
 
西窗疑是故人来
 
莺莺相候

相关人物
张生


《太平广记》卷四百八十八〈杂传记五·莺莺传〉~402~
唐贞元中,有张生者,性温茂,美风容,内秉坚孤,非礼不可入。或朋从游宴,扰杂其间,他人皆汹汹拳拳,若将不及;张生容顺而已,终不能乱。以是年二十三,未尝近女色。知者诘之,谢而言曰:「登徒子非好色者,是有凶行。馀真好色者,而适不我值。何以言之?大凡物之尤者,未尝不留连于心,是知其非忘情者也。」诘者识之。无几何,张生游于蒲,蒲之东十馀里,有僧舍曰普救寺,张生寓焉。适有崔氏孀妇,将归长安,路出于蒲,亦止兹寺。崔氏妇,郑女也;张出于郑,绪其亲,乃异派之从母。是岁,浑洌薨于蒲,有中人丁文雅,不善于军,军人因丧而扰,大掠蒲人。崔氏之家,财产甚厚,多奴仆,旅寓惶骇,不知所托。先是张与蒲将之党有善,请吏护之,遂不及于难。十余日,廉使杜确将天子命以总戎节,令于军,军由是戢。郑厚张之德甚,因饰馔以命张,中堂宴之。复谓张曰:「姨之孤嫠未亡,提携幼稚,不幸属师徒大溃,实不保其身,弱子幼女,犹君之生,岂可比常恩哉?今俾以仁兄礼奉见,冀所以报恩也。」命其子,曰欢郎,可十余岁,容甚温美。次命女:「出拜尔兄,尔兄活尔。」久之辞疾,郑怒曰:「张兄保尔之命,不然,尔且掳矣,能复远嫌乎?」久之乃至,常服氢容,不加新饰。垂鬟接黛,双脸销红而已,颜色艳异,光辉动人。张惊为之礼,因坐郑旁。以郑之抑而见也,凝睇怨绝,若不胜其体者。问其年纪,郑曰:「今天子甲子岁之七月,终于贞元庚辰,生年十七矣。」张生稍以词导之,不对,终席而罢。张自是惑之,愿致其情,无由得也。崔之婢曰红娘,生私为之礼者数四,乘间遂道其衷。婢果惊沮,腆然而奔,张生悔之。翼日,婢复至,张生乃羞而谢之,不复云所求矣。婢因谓张曰:「郎之言,所不敢言,亦不敢泄。然而崔之姻族,君所详也,何不因其德而求娶焉?」张曰:「馀始自孩提,性不苟合。或时绮间居,曾莫流盼。不为当年,终有所蔽。昨日一席间,几不自持。数日来,行忘止,食忘饱,恐不能逾旦暮。若因媒氏而娶,纳采问名,则三数月间,索我于枯鱼之肆矣。尔其谓我何?」婢曰:「崔之贞慎自保,虽所尊不可以非语犯之,下人之谋,固难入矣。然而善属文,往往沉吟章句,怨慕者久之。君试为喻情诗以乱之,不然则无由也。」张大喜,立缀春词二首以授之。是夕,红娘复至,持彩笺以授张曰:「崔所命也。」题其篇曰《明月三五夜》,其词曰:「待月西厢下,近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张亦微喻其旨,是夕,岁二月旬有四日矣。崔之东有杏花一株,攀援可逾。既望之夕,张因梯其树而逾焉,达于西厢,则户半开矣。红娘寝于床,生因惊之。红娘骇曰:「郎何以至?」张因之曰:「崔氏之笺召我也,尔为我告之。」无几,红娘复来,连曰:「至矣!至矣!」张生且喜且骇,必谓获济。及崔至,则端服严容,大数张曰:「兄之恩,活我之家,厚矣。是以慈母以弱子幼女见托。奈何因不令之婢,致淫逸之词,始以护人之乱为义,而终掠乱以求之,是以乱易乱,其去几何?试欲寝其词,则保人之奸,不义;明之于母,则背人之惠,不祥;将寄与婢仆,又惧不得发其真诚。是用托短章,愿自陈启,犹惧兄之见难,是用鄙靡之词,以求其必至。非礼之动,能不愧心,特愿以礼自持,无及于乱。」言毕,翻然而逝。
典故
风过耳


《南齐书》卷四十〈武十七王列传·庐陵王子卿〉~703~
卿在镇,营造服饰,多违制度。上敕之曰:「吾前后有敕,非复一两过,道诸王不得作乖体格服饰,汝何意都不忆吾敕邪?忽作瑁乘具,何意?已成不须坏,可速送下。纯银乘具,乃复可尔,何以作镫亦是银?可即坏之。忽用金薄裹箭脚,何意?亦速坏去。凡诸服章,自今不启吾知复专辄作者,后有所闻,当复得痛杖。」又曰:「汝比在都,读学不就,年转成长,吾日冀汝美,勿得敕如风过耳,使吾失气。」
典故

《太平广记》卷二百六十五〈轻薄一·李贺〉~2075~
李贺,唐诸王孙也。年七岁,元和中,以歌诗著名。韩退之、皇甫湜览贺所作奇之,相谓曰:「若是古人,吾曹有不知者。,若是今人,岂有不知之理。」因连骑造门请见。贺总角荷衣而出。二公面试一篇。贺承命欣然,操觚染翰,傍若无人,题曰「高轩过」。二公大惊,以所乘马联镳而还。元稹以明经中第,愿与贺交。贺见刺曰:「明经及第,何事来见李贺?」稹惭而退。未几制策登科,为礼部郎官,乃议贺父名晋,不合举进士,时辈从而排之,贺竟不第。按唐李公藩尝缀贺歌诗,为之叙未成,知贺有外兄,与贺有笔研旧,召见,托以搜采放失。其人诺,不且请曰:「某尽记贺篇咏,然黵改处多,愿得公所辑视之,当为是正。」公喜,并付之,弥年绝迹。复召诘之,乃云:「某与贺中表,自幼同处,恨其倨忽,常思报之。今幸得公所藏,并旧有者,悉投堰中矣。」公大恚,叱出之。元和中,进士李贺善为歌篇,翰愈深所知重,于缙绅间每为延誉,由此声华藉甚。时元稹年少,以明经擢第一,攻篇什,常交结于贺。一日执贽造门,贺览刺不容遽入,仆者谓曰:「明经及第,何事来看李贺?」稹无复致情,惭愤而退。其后自左拾遗制策登科,日当要路,及为礼部郎中,因议贺祖讳晋,不合应举;贺亦以轻薄为时辈所排,遂致撼轲。韩愈惜其才。为著《讳辩》录明之,然竟不成名。
《新唐书》卷二百三〈文艺列传下·李贺〉~5787~
李贺字长吉,系出郑王后。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湜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辄就如素构,自目曰高轩过,二人大惊,自是有名。
《全唐诗》卷三百九十三〈高轩过〉【案:韩员外愈、皇甫侍御湜见过。因而命作。】
华裾织翠青如葱,金环压辔摇玲珑【金环压辔摇冬珑】。马蹄隐耳声隆隆【马蹄隐隐声隆隆】,入门下马气如虹。云是东京才子【东京才子】,文章钜公【文章公】。二十八宿罗心胸,九精照耀贯当中【元精耿耿贯当中】。殿前作赋声摩空,笔补造化天无功。庞眉书客感秋蓬,谁知死草生华风。我今垂翅附冥鸿,他日不羞蛇作龙。
典故
狗窦从君过


《世说新语笺疏》下卷下〈排调〉~803~
张吴兴年八岁,亏齿,先达知其不常,故戏之曰:「君口中何为开狗窦?」张应声答曰:「正使君辈从此中出入!」
典故
光阴如过鸟


《昭明文选》卷二十九〈诗己·杂诗上·杂诗十首〉~378~
大火流坤维,白日驰西陆。浮阳映翠林,回飙扇绿竹。雨洒朝兰,轻露栖丛菊。龙蛰暄气凝,天高万物肃。弱条不重结,芳蕤岂再馥。人生瀛海内,忽如鸟过目。川上之叹逝,前脩以自勖。
典故
戒鲂鲤
    
过河鱼
 
过而留泣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汉诗》卷十〈乐府古辞·杂曲歌辞·枯鱼过河泣〉~286~
枯鱼过河泣,何时悔复及。作书与鲂鱮,相教慎出入。
《漢語大詞典》:歌云(歌雲)
指动听的歌声。典出列子·汤问:“ 薛谭 学謳于 秦青 ,未穷 青 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 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 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宋 张先 《凤栖梧》词:“可惜歌云容易去,东城杨柳东城路。”
分類:动听歌声
《漢語大詞典》:秦青
(1).古善相马者 秦牙 、 管青 的并称。文选·张协〈七命〉:“ 秦青 不能识其众尺, 方堙 不能覩其若灭。” 李善 注:“吕氏春秋曰:‘古者善相马者 管青 相脣吻, 秦牙 相前,皆天下良士也!’”
(2).古时善歌者。列子·汤问:“ 薛谭 学謳於 秦青 ,未穷 青 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 弗止,饯於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 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唐 张祜 《边上逢歌者》诗:“垂老秋歌出塞庭,遏云相付旧 秦青 。” 明 汪廷讷 《广陵月》第二出:“循腔自可成絶唱,千载 秦青 远继芳。”
分類:善相相马
《漢語大詞典》:遏流云(遏流雲)
见“ 遏云 ”。
《國語辭典》:遏云(遏雲)  拼音:è yún
语本《列子。汤问》:「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形容歌声嘹亮。明。刘兑《金童玉女娇红记》:「比及听遏云歌半掩桃花扇,先看它舞罢鹧鸪篇。」
《漢語大詞典》:遏行云(遏行雲)
见“ 遏云 ”。
《國語辭典》:遏云(遏雲)  拼音:è yún
语本《列子。汤问》:「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形容歌声嘹亮。明。刘兑《金童玉女娇红记》:「比及听遏云歌半掩桃花扇,先看它舞罢鹧鸪篇。」
《國語辭典》:遏云(遏雲)  拼音:è yún
语本《列子。汤问》:「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形容歌声嘹亮。明。刘兑《金童玉女娇红记》:「比及听遏云歌半掩桃花扇,先看它舞罢鹧鸪篇。」
《漢語大詞典》:遏云歌(遏雲歌)
指嘹亮优美的歌声。 唐 罗隐 《春思》诗:“ 蜀国 暖回溪峡浪, 卫娘 清转遏云歌。”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艺文赏鉴一》:“ 吴 姬双唱遏云歌,惊散鸳鸯与雁鷺。”参见“ 遏云 ”。
《國語辭典》:遏云(遏雲)  拼音:è yún
语本《列子。汤问》:「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形容歌声嘹亮。明。刘兑《金童玉女娇红记》:「比及听遏云歌半掩桃花扇,先看它舞罢鹧鸪篇。」
《國語辭典》:响遏行云(響遏行雲)  拼音:xiǎng è xíng yún
形容声音响亮高妙,能止住行云。《列子。汤问》:「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漢語大詞典》:驻行云(駐行雲)
形容歌声响亮美妙。 宋 张纲 《浣溪沙·荣国生日》词之一:“百和宝薰笼瑞雾,一声珠唱驻行云。”参见“ 响遏行云 ”。
《國語辭典》:响遏行云(響遏行雲)  拼音:xiǎng è xíng yún
形容声音响亮高妙,能止住行云。《列子。汤问》:「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漢語大詞典》:驻云(駐雲)
使云停留不行。形容歌声响亮,音乐美妙。 宋 苏轼 《苏州闾丘江君二家雨中饮酒》诗之一:“已烦仙袂来行雨,莫遣歌声便驻云。”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混成集:“翁一日自品象管作数声,真有驻云落木之意,要非人间曲也。”参见“ 响遏行云 ”。
《國語辭典》:响遏行云(響遏行雲)  拼音:xiǎng è xíng yún
形容声音响亮高妙,能止住行云。《列子。汤问》:「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漢語大詞典》:屠门嚼(屠門嚼)
见“ 屠门大嚼 ”。
《國語辭典》:屠门大嚼(屠門大嚼)  拼音:tú mén dà jué
比喻内心喜欢而不能得到,于是只好做出已得之状以自慰。三国魏。曹植 与吴季重书:「过屠门而大嚼,虽不得肉,贵且快意。」
《國語辭典》:屠门大嚼(屠門大嚼)  拼音:tú mén dà jué
比喻内心喜欢而不能得到,于是只好做出已得之状以自慰。三国魏。曹植 与吴季重书:「过屠门而大嚼,虽不得肉,贵且快意。」
《國語辭典》:蔗境  拼音:zhè jìng
晋顾恺之吃甘蔗常自末端吃至根部,人问其因,顾恺之答以渐入佳境。见《晋书。卷九二。文苑传。顾恺之传》。后用来比喻佳境。
分類:晚景美好
《漢語大詞典》:蔗尾
晋书·文苑传·顾恺之:“ 愷之 每食甘蔗,恒自尾至本。人或怪之,云:渐入佳境。”后因以“蔗尾”喻先苦后乐,有后福。 元 李俊民 《游青莲》诗:“渐佳如蔗尾,薄险似羊肠。” 清 唐孙华 《早秋杂兴次江位初韵》之五:“佳境谁能全蔗尾,危涂且无上竿头。”
分類:有后
《漢語大詞典》:雪泥
(1).雪后泥路。 唐 李商隐 《西南行却寄相送者》诗:“百里阴云覆雪泥,行人只在雪云西。” 宋 苏辙 《怀渑池寄子瞻兄》诗:“相携话别 郑原 上,共道长途怕雪泥。” 宋 陆游 《雪夜》诗之二:“村路雪泥人断行,佛灯一点絳纱明。”
(2).“雪泥鸿爪”的略语。 元 萨都剌 《经姑苏与张天雨杨廉夫郑明德陈敬初同游虎丘山次东坡旧题韵》:“踪跡留雪泥,宇宙寄泡影。”《随园诗话补遗》卷二引 清 周之桐 《和钮牧村元夕招饮即送赴皖上》:“江馆雪泥传彩笔,桃花红雨送春潮。”
分類:雪后
《國語辭典》:雪泥鸿爪(雪泥鴻爪)  拼音:xuě ní hóng zhǎo
鸿雁踏过雪泥遗留的爪痕。语本宋。苏轼 和子由渑池怀旧诗:「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比喻往事所遗留的痕迹。清。黄宗羲〈王九公邀集湖舫同毛会侯许霜岩王献廷祝儿〉诗:「雪泥鸿爪知无定,相对那能不黯然。」也作「飞鸿踏雪」、「飞鸿雪爪」、「飞鸿印雪」。
《國語辭典》:高轩过(高軒過)  拼音:gāo xuān guò
诗名。唐朝李贺小时为韩愈、皇甫湜的过访所写的诗篇名。《新唐书。卷二○三。文艺传下。李贺传》:「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湜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辄就,如素构,自目曰『高轩过』。二人大惊,自是有名。」
《國語辭典》:枯鱼(枯魚)  拼音:kū yú
乾鱼。《韩非子。外储说左下》:「枯鱼之膳,冬羔裘,夏葛衣,面有饥色。」《文选。应璩。百一诗》:「田家无所有,酌醴焚枯鱼。」
《國語辭典》:枯鱼之肆(枯魚之肆)  拼音:kū yú zhī sì
卖乾鱼的市场。《庄子。外物》:「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比喻处于困境。唐。元稹《莺莺传〉:「若因媒氏而娶,纳采问名,则三数月间,索我于枯鱼之肆矣!」
分類:困境绝境
《漢語大詞典》:枯鱼泣(枯魚泣)
喻身陷绝境。 元 程钜夫 《为曹仲坚题渔父图》诗:“大罾小罟较得失,魴鱮暗作枯鱼泣。” 元 杨维桢 《周急谣》:“君不见曩岁沟魂悔不及,至今寃作枯鱼泣。”参见“ 枯鱼过河泣 ”。
分類:身陷绝境
《漢語大詞典》:枯鱼过河泣(枯魚過河泣)
《乐府诗集·杂曲歌辞十四·枯鱼过河泣》:“枯鱼过河泣,何时悔復及。”后因以喻誓死进击,不顾及失败。 宋 陆游 《闻虏乱有感》诗:“头颅自揣已可知,一死犹思报明主……羞为老驥伏櫪悲,寧作枯鱼过河泣。”
《漢語大詞典》:枯鱼过河泣(枯魚過河泣)
《乐府诗集·杂曲歌辞十四·枯鱼过河泣》:“枯鱼过河泣,何时悔復及。”后因以喻誓死进击,不顾及失败。 宋 陆游 《闻虏乱有感》诗:“头颅自揣已可知,一死犹思报明主……羞为老驥伏櫪悲,寧作枯鱼过河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