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辩才(辯才)  拼音:biàn cái
1.善于辩论的才能。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归心》:「万行归空,千门入善,辩才智惠,岂徒七经、百氏之博哉?」
2.辨析佛法奥义的才能。《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一:「于诸三昧,具足清净,辩才如海,广大无尽。」
《國語辭典》:辩才无碍(辯才無礙)  拼音:biàn cái wú ài
1.能言善道。《三国演义》第六○回:「且无论其口似悬河,辩才无碍。」《孽海花》第一三回:「这可见韵高的辩才无碍,说得顽石点头了。」
2.析辨深奥的佛法,毫无障碍不解之处。《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七二:「辩才无碍,智慧明达。」
《漢語大詞典》:辩才无阂(辯才無閡)
同“ 辩才无碍 ”。 《艺文类聚》卷七六引 南朝 梁 王筠 《国师草堂寺智者约法师碑》:“显证一乘,宣扬三慧,辩才无阂,游戏神通。”
《國語辭典》:禅客(禪客)  拼音:chán kè
1.参禅的修行人。唐。刘长卿〈云门寺访灵一上人〉诗:「禅客知何在?春山到处同。」
2.栀子的别名。参见「栀子」条。
《漢語大詞典》:颊舌(頰舌)
口舌言语。比喻口辩才能。 南朝 梁武帝 《责贺琛敕》:“欺罔朝廷,空示颊舌。”旧唐书·刘迺传:“龙吟武啸,诚希声也,若尚颊舌之感,必下於蛙黽。” 明 李贽 《列众僧职事》:“今 常融 既与众师父商议,分定职守,自然清净无事,可省颊舌之劳矣。”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一:“亦且截截諞言,夸清班于颊舌。”
《漢語大詞典》:随陆(隨陸)
汉 刘邦 的文臣 随何 、 陆贾 的并称。两人皆有辩才。晋书·刘元海载记:“吾每观书传,常鄙 随 陆 无武, 絳 灌 无文,道由人弘,一物之不知者,固君子之所耻也。”
《漢語大詞典》:辩慧(辯慧)
聪明而富于辩才。墨子·尚同中:“是故选择天下贤良圣知辩慧之人,立以为天子。” 汉 祢衡 《鹦鹉赋》:“性辩慧而能言兮,才聪明以识机。”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二:“ 西蜀 官妓曰 薛涛 者,辩慧知诗。” 章炳麟 《訄书·商鞅》:“夫使民有权者,必其辩慧之士,可与议令者也。”参见“ 才辩 ”。
分類:聪明辩才
《漢語大詞典》:才辩(才辯)
亦作“ 才辨 ”。 才智机辩。后汉书·列女传·蔡琰:“﹝ 琰 ﹞博学有才辩,又妙於音律。”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六:“客甚有才辨, 瞻 ( 阮瞻 )与之言良久,及鬼神之事,反復甚苦。” 唐 海顺 《三不为篇》之二:“一朝鹏举,万里鸞翔,纵任才辩,游説君王。” 清 戴名世 《蔡瞻眠文集序》:“ 瞻眠 通敏有才辨,其气甚豪。” 梁启超 《变法通议·论科举》:“使绝域一科,以能通各国公法、各国条约章程,才辩开敏者为及格。”
分類:才辩才智
《国语辞典》:邹忌(邹忌)  拼音:zōu jì
人名。战国时齐人,生卒年不详。有辩才,善鼓琴。齐威王时封为相,机敏擅言,常以巧喻谏威王而获得接纳,大获宠信,受封为成侯。
《漢語大詞典》:俊辩(俊辯)
亦作“ 俊辨 ”。 雄辩,辩才杰出。晋书·羊祜传:“从甥 王衍 尝诣祜陈事,辞甚俊辩。”陈书·新安王伯固传:“﹝ 新安王 伯固 ﹞形状眇小,而俊辩善言论。”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走丸之辩:“ 张九龄 善谈论,每与宾客议论经旨,滔滔不竭,如下坂走丸也。时人服其俊辩。”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九:“ 东坡 平生熟此二书,故其为文横説竖説,惟意所到,俊辨痛快,无復滞碍。”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四:“ 雪崖 天性爽朗,胸中落落无宿物;与朋友谐戏,每俊辩横生。”
《漢語大詞典》:徐吾
(1). 战国 齐 女子名。有辩才。尝夜织,家贫而烛屡不给,欲与邻女 李吾 之属会烛, 李 辞之, 徐吾 责以大义曰:“夫一室之中,益一人烛不为暗,损一人烛不为明,何爱东壁之餘光,不使贫妾得蒙见哀之恩,长为妾役之事,使诸君常有惠施於妾,不亦可乎?” 李 莫能应,遂复与夜,终无后言。事见 汉 刘向 《列女传·齐女徐吾》。 明邵璨《香囊记·供姑》:“佳人贤孝絶代无,休问 徐吾 与 李吾 。”
(2).复姓。 春秋 郑国 有 徐吾犯 。见通志·氏族四
《漢語大詞典》:辨慧
聪明而富于辩才。辨,通“ 辩 ”。《商君书·垦令》:“国之大臣诸大夫,博闻、辨慧、游居之事,皆无得为。”今本“辨”多作“辩”。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法云寺:“﹝ 临淮王 元彧 ﹞博通典籍,辨慧清恬,风仪详审,容止可观。” 唐 裴铏 《传奇·孙恪》:“岂有 袁氏 海内无瓜葛之亲哉!又辨慧多能,足为可异也。”
分類:聪明辩才
《漢語大詞典》:纵横术(縱横術)
指以辩才陈述利害、游涚君主的方法。 汉 荀悦 《汉纪·武帝纪一》:“ 建元 元年冬十月,詔举贤良方正,丞相 卫綰 奏所举贤良或治刑名纵横之术,乱国政,罢之。” 唐 刘全白 《唐故翰林学士李君碣记》:“﹝ 李白 ﹞性倜儻,好纵横术,善赋诗,才调逸迈。” 清 黄鷟来 《咏怀》之十五:“陋彼纵横术,揣摩独《阴符》。”参见“ 纵横家 ”。
《國語辭典》:纵横家(縱橫家)  拼音:zōng héng jiā
战国时学派之一。多智谋与辩才,以游说见长,如苏秦、张仪等。也作「从横家」。
《國語辭典》:辩惠(辯惠)  拼音:biàn huì
才智敏捷,巧言狡黠。《国语。晋语九》:「伎艺毕给则贤,巧文辩惠则贤,彊毅果敢则贤。」《韩非子。扬搉》:「矜而好能,下之所欺;辩惠好生,下因其材。」汉。王充《论衡。定贤》:「俗士以辩惠之能,据官爵之尊,望显盛之宠,遂专为贤之名。」
分類:聪明辩才
《漢語大詞典》:知辩(知辯)
才智和辩才。汉书·叔孙通传赞:“ 高祖 以征伐定天下,而縉绅之徒,骋其知辩,并成大业。”
《漢語大詞典》:七辩(七辯)
佛教谓解说佛法的七种辩说之才。亦泛指种种无碍辩才。语本大智度论卷五五:“於一切法无碍故,得捷疾辩。有人虽能捷疾,钝根故,不能深入,以能深入故,是利辩。説诸法实相无边无尽故,名乐説无尽辩。般若中无诸戏论故,无能问难断絶者,名不可断辩。断法爱故,随众生所应而为説法,名随应辩。説趣涅槃利益之事故,名义辩。説一切世间第一之事,所谓大乘,是名世间最上辩。” 南朝 梁简文帝 《玄圃园讲颂序》:“抠谈永日,讲道终朝;宾从无声,芳香动气;七辩悬流,双因俱启;情游彼岸,理惬 祗园 ;灵塔将涌,天华乍落。”《敦煌变文集·维麾诘经变文》:“必知菩萨,问得 维摩 ,二空之理既同,七辩之词不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