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辩说(辯說)  拼音:biàn shuō
辩解说明。如:「组长在会议中,针对经理对他的企划案的质疑加以辩说。」《荀子。非十二子》:「辩说譬谕,齐给便利,而不顺礼义,谓之奸说。」
《國語辭典》:辩给(辯給)  拼音:biàn jǐ
有口才、善辩论。《韩非子。难言》:「捷敏辩给,繁于文采,则见以为史。」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太叔广甚辩给,而挚仲治长于翰墨,俱为列卿。」
《漢語大詞典》:雄白
犹雄辩。 明 王世贞 《怅怅行闻吴明卿至遗之》诗:“雄白那能守一身,雌黄直是论千古。” 明 王世贞 《顾季狂见过狂谈竟月于其行也诗以赠之》:“雌黄月旦口,雄白古今才。”
分類:雄辩
《國語辭典》:宏辩(宏辯)  拼音:hóng biàn
广博的议论,雄辩。宋。苏轼〈上枢密韩太尉〉书:「听其议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
《漢語大詞典》:逸辩(逸辯)
犹雄辩。三国志·魏志·锺会传:“ 弼 好论儒道,辞才逸辩。”晋书·慕容德载记:“恣非马之雄辞,奋谈天之逸辩。” 唐 李峤 《经》诗:“谁知怀逸辩,重席冠羣英。” 明 李东阳 《嘉禾姜封君哀辞》:“雄词逸辩,澜翻障决。”
分類:雄辩
《漢語大詞典》:闳辩(閎辯)
亦作“ 閎辨 ”。
(1).雄辩。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騶衍 之术,迂大而閎辩。” 唐 韩愈 《徐泗豪三州节度掌书记厅石记》:“非閎辨通敏兼人之才,莫宜居之。”
(2).宏伟的议论。 宋 王安石 《祭欧阳文忠公文》:“其雄辞閎辩,快如轻车骏马之奔驰。”
《漢語大詞典》:刚辩(剛辯)
犹雄辩。《魏书·李彪传》:“ 彪 虽宿非清第,本闕华资,然识性严聪,学博坟籍,刚辩之才,颇堪时用。”
分類:雄辩
《漢語大詞典》:弘辩(弘辯)
犹雄辩。战国策·秦策三:“ 燕 客 蔡泽 ,天下骏雄弘辩之士也。”世说新语·方正“ 夏侯玄 既被桎梏” 刘孝标 注引《魏氏春秋》:“风格高朗,弘辩博畅。”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史传:“尔其实録无隐之旨,博雅弘辩之才。”
分類:雄辩
《漢語大詞典》:辩富(辯富)
雄辩。南史·谢弘微传:“ 瞻 等才辞辩富, 弘微 每以约言服之。”
分類:雄辩
《漢語大詞典》:赡辨(贍辨)
犹雄辩。辨,通“ 辩 ”。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一:“ 仲甫 才勇有文,顷从事於 郭崇 ,教其射法,后 崇 反师之,赡辨宏博,纵横可用。”
分類:雄辩
《漢語大詞典》:靡辩(靡辯)
犹雄辩。韩非子·存韩:“臣视 非 之言文,其淫説靡辩,才甚。”
分類:雄辩
《漢語大詞典》:辨才
(1).佛教语。谓善于宣讲佛法之才。辨,通“ 辩 ”。《华严经·十行品》:“超出世间大论师,辨才第一狮子吼。”
(2).善于言谈或辩论之才,雄辩之才。辨,通“ 辩 ”。 明 顾起纶 国雅品·士品二:“ 桑 别驾 民懌 ,狂士也,少有辨才。”
《漢語大詞典》:博辩(博辯)
亦作“ 博辨 ”。 从多方面论说;雄辩。韩非子·说难:“径省其説则以为不智而拙之,米盐博辩则以为多而交之。” 梁启雄 解:“多,指博辩之辞众多。‘交’字当从 顾 説作‘史’……这是説:如果説者琐碎地作广博的辩説,君主就认为是话多,因而把説者的话看成是废话。” 汉 徐干 中论·虚道:“才敏过人未足贵也,博辩过人未足贵也。” 明 唐顺之 《答王南江提学》:“兄雄俊之文,博辩之才,迈往之气,无一人不知之。”
《漢語大詞典》:俊辩(俊辯)
亦作“ 俊辨 ”。 雄辩,辩才杰出。晋书·羊祜传:“从甥 王衍 尝诣祜陈事,辞甚俊辩。”陈书·新安王伯固传:“﹝ 新安王 伯固 ﹞形状眇小,而俊辩善言论。”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走丸之辩:“ 张九龄 善谈论,每与宾客议论经旨,滔滔不竭,如下坂走丸也。时人服其俊辩。”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九:“ 东坡 平生熟此二书,故其为文横説竖説,惟意所到,俊辨痛快,无復滞碍。”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四:“ 雪崖 天性爽朗,胸中落落无宿物;与朋友谐戏,每俊辩横生。”
《國語辭典》:驰辩(馳辯)  拼音:chí biàn
逞其口才巧辩。《文选。班固。答宾戏》:「驰辩如涛波,摛藻如春华。」
分類:纵横雄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