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五道 拼音:wǔ dào
《國語辭典》:六道 拼音:liù dào
佛教认为众生由于过去世所作的业,造成每个生命不同的存在状态。存在的状态可分成六类,即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称为「六道」,众生未解脱前,始终在其中辗转生死。《起世经》卷九:「一切众生于人间生,悉皆成就无觉无观,快乐證知身坏即生光音天处,一切六道皆悉断绝,此即名为『世间转尽』。」《西游记》第八回:「悟时超十地三乘,凝滞了四生六道。」也称为「六趣」。
《漢語大詞典》:中阴(中陰)
佛教语。谓轮回中死后生前的过渡状态。其间虽离形躯,仍有五阴(色、受、想、行、识)。佛教徒认为中阴身如小儿,以七天为一期而生于本处。若在七日末了仍未得生缘,则更续中阴七天,最长的到第七期之终,必然往生于一处。后世俗演变为七七追荐的法事。《正法念处经·畜生品一》:“此中阴有分,若本不行布施持戒,是人则生煖水之中,口常乾燥,如触灰汁,以本业故。”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梵衍那国》:“ 商诺迦 缚娑 者, 阿难 弟子也,在光身中,以设诺迦草衣,於解安居日,持施众僧。承兹福力,於五百身中阴、生阴,恆服此衣,以最后身,从胎俱出。” 章炳麟 《狱中闻沈禹希见杀》诗:“中阴当待我,南北几新坟。”
《國語辭典》:轮回(輪回) 拼音:lún huí
1.循环不息。《南齐书。卷四○。武十七王传。竟陵文宣王子良传》:「前人增估求侠,后人加税请代,如此轮回,终何纪极?」也作「轮回」。
2.佛教用语。指一切尚未證得解脱的众生,由于业力的关系,永远在六道内转化不休。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二折:「枉著你空悲戚,没理会;人生死,是轮回。」也作「轮回」。
2.佛教用语。指一切尚未證得解脱的众生,由于业力的关系,永远在六道内转化不休。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二折:「枉著你空悲戚,没理会;人生死,是轮回。」也作「轮回」。
《國語辭典》:轮回(輪迴) 拼音:lún huí
1.循环不息。北周。王褒〈善行寺碑〉:「尘沙日月,同渤澥之轮回。」也作「轮回」。
2.佛教用语。指一切尚未證得解脱的众生,由于业力的关系,永远在六道内转化不休。《西游记》第一回:「乃是佛与仙与神圣三者,躲过轮回,不生不灭,与天地山川齐寿。」也作「轮回」。
2.佛教用语。指一切尚未證得解脱的众生,由于业力的关系,永远在六道内转化不休。《西游记》第一回:「乃是佛与仙与神圣三者,躲过轮回,不生不灭,与天地山川齐寿。」也作「轮回」。
《漢語大詞典》:畜生道
(1).佛教语。“六道”之一。佛教轮回之说,谓人作恶,死后当变为禽兽、畜生等。《法苑珠林》卷三一引《大庄严论》:“畜生道若干,歷刼极久长。” 清 吴趼人《俏皮话·投生》:“一人罪孽深重,死后见 阎王 , 阎王 命判官议其罪。一判官拟之入畜生道中,一判官拟罚作草木。”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死》:“也许有人要问,既然相信轮回,那就说不定来生会堕入更穷苦的景况,或者简直是畜生道,更加可怕了。”亦省作“ 畜道 ”。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阎罗》:“﹝阴司﹞畜道、剑山,种种具在,宜得何罪,不劳挹取。”
(2).指非人类社会。形容卑鄙、野蛮。 鲁迅 《华盖集·并非闲话(三)》:“这不但对于文字,就是女人们的名誉,我今年也看见有用了这畜生道的方法来毁坏的。古人常说‘鬼蜮技俩’,其实世间何尝真有鬼蜮,那所指点的,不过是这类东西罢了。”
(2).指非人类社会。形容卑鄙、野蛮。 鲁迅 《华盖集·并非闲话(三)》:“这不但对于文字,就是女人们的名誉,我今年也看见有用了这畜生道的方法来毁坏的。古人常说‘鬼蜮技俩’,其实世间何尝真有鬼蜮,那所指点的,不过是这类东西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