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95,分20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骖驾
连车
輀车
风车
车路
车轨
辎车
钿轴
瑶轸
油壁车
锦车
车门
还车
车人
蒲车
《漢語大詞典》:骖驾(驂駕)
(1).三匹马驾的车子。泛指车马。后汉书·贾琮传:“旧典,传车驂驾,垂赤帷裳,迎於州界。” 唐 王勃 《绵州北亭群公宴序》:“既而登临惜别,驂驾少留。”
(2).驾御。 汉 焦赣 《易林·乾之否》:“戴日精光,驂驾六龙。” 宋 钱愐 《钱氏私志》:“纵未得到如来地,亦可以驂驾鸞鹤,翱翔三岛,为不死人。” 闻一多 《太阳吟》:“太阳啊,六龙骖驾的太阳。”
《漢語大詞典》:连车(連車)
(1).车子连接不断。 汉 桓宽 盐铁论·散不足:“今富者连车列骑,驂贰輜軿。” 晋 王嘉 拾遗记·后汉:“及国难既夷,收天下遗书於 曾 家,连车继轨,输於王府。” 明 汤显祖 《紫箫记·巧探》:“你要他时,胡瓶瑞锦连车送。”
(2).指多部水车相连合作,分段把水引入高田。 清 顾禄 清嘉录·小满动三车:“旱则用连车,递引溪河之水,传戽入田,谓之踏水车。”
《漢語大詞典》:輀车(輀車)
亦作“輭车”。亦作“轜车”。 载运棺柩的车子。汉书·王莽传下:“百官窃言‘此似輭车,非僊物也’。” 颜师古 注:“輭车,载丧车,音而。”北史·文苑传·樊逊:“居七八日,行遇轜车,嚬眉下泪。” 唐 白居易 《相和歌辞·挽歌》:“晨光照閭巷,輀车儼欲行。”一本作“轜车”。 明 徐霖 《绣襦记·歌郎竞技》:“休教乐道輀车,歌出哀声为贵。” 清 刘岩 《哭家西谷侍御》诗:“君魂游 泰 岱 ,輀车返西 秦 。”
《國語辭典》:风车(風車)  拼音:fēng chē
1.利用风力转动的机器。藉著轮翼旋转做发电、汲水、磨碎米麦等工作;以欧洲的荷兰最常见。
2.用来去秕糠的农具。
3.借风力吹动纸轮的玩具。
《漢語大詞典》:车路(車路)
(1).车子,车辆。 汉 班固 《白虎通·考黜》:“礼天子赐诸侯民服车路。”参见“ 车輅 ”。
(2).指公路。 孙中山 《民生主义》第三讲:“所以在穷乡僻壤的地方便不能够筑铁路,只能够筑车路,有了车路,便可以行驶自动车。”
(3).行车的路面。 丁玲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一:“老头子看不清车路,汗流在他打皱的脸上,车陷下去了,又拉出来了。”
《漢語大詞典》:车辂(車輅)
车辆。后汉书·舆服志赞:“车輅各庸,旌旂异局。”旧唐书·职官志三:“令掌王公以下车輅,辨其名数及驯驭之法。”
分類:车辆
《國語辭典》:车轨(車軌)  拼音:chē guǐ
供车辆运行的轨道。如:「矿工推著台车在车轨上慢慢的前进。」
《國語辭典》:辎车(輜車)  拼音:zī chē
外面罩有蓬、帷幔的车子,可乘人载物。亦泛指车子。《史记。卷一一八。淮南王传》:「于是乃遣淮南王,载以辎车,令县以次传。」《后汉书。卷三七。桓荣传》:「即拜佚为太子太傅,而以荣为少傅,诏赐辎车、乘马。」
《漢語大詞典》:钿轴(鈿軸)
(1).镶嵌金、银、玉、贝等物的卷轴。 唐 白居易 《妻初授邑号告身》诗:“ 弘农 旧县受新封,鈿轴金泥告一通。” 宋 王安石 《永寿县太君周氏挽词》:“金葩冷鈿轴,粉字暗铭旌。”
(2).镶嵌金、银、玉、贝等物的车子。 前蜀 韦庄 《杂体联锦》:“玉簪声断续,鈿轴鸣双轂。”
《漢語大詞典》:瑶轸(瑶軫)
(1).华美的车子。 南朝 宋 颜延之 《三月三日侍游曲阿后湖作》诗:“神御出瑶軫,天仪降藻舟。”
(2).玉制的琴轸。借指琴。 唐 李白 《北山独酌寄韦六》诗:“坐月观寳书,拂霜弄瑶軫。”
(3).指琴曲。 元 王结 《赠成子周》诗:“更欲弦吾诗,深衷寄瑶軫。”
《國語辭典》:油壁车(油壁車)  拼音:yóu bì chē
用油漆涂饰的华丽车子,为古代贵妇人所乘坐。《乐府诗集。卷八五。杂歌谣辞三。古辞。苏小小歌》:「我乘油壁车,郎乘青骢马。」也作「油碧车」。
《漢語大詞典》:锦车(錦車)
以锦为饰的车子。 唐 郎士元 《送杨中丞和蕃》诗:“锦车登 陇 日,边草正萋萋。” 唐 令狐楚 《王昭君》诗:“锦车天外去,毳幕云中开。”参见“ 锦车使 ”。
分類:车子
《漢語大詞典》:锦车使(錦車使)
指使者。语本汉书·西域传下·乌孙国:“ 冯夫人 锦车持节,詔 乌就屠 诣 长罗侯 赤谷城 ,立 元贵靡 为大昆弥, 乌就屠 为小昆弥,皆赐印綬。” 颜师古 注引 服虔 曰:“锦车,以锦衣车也。” 唐 虞世南 《拟饮马长城窟》诗:“前逢锦车使,都护在 楼兰 。”
分類:使者
《國語辭典》:车门(車門)  拼音:chē mén
1.车上的门,可随意开关,供乘客出入。
2.除大门外另辟专供车辆出入的门。《史记。卷一○七。魏其武安侯传》:「武安已罢朝,出止车门。」唐。沈既济《任氏传》:「见一宅,土垣车门,室宇甚严。」
《漢語大詞典》:还车(還車)
(1).回车;车子返归。《诗·邶风·泉水》:“载脂载舝,还车言迈。” 郑玄 笺:“言还车者,嫁时乘来,今思乘以归。”史记·孟尝君列传:“ 秦 之使者闻 孟尝君 復相 齐 ,还车而去矣。”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贬误:“今人云:借书还书等为二痴。据 杜荆州 书告 耽 云:知汝颇欲念学,今因还车致副书,可案録受之,当别置一宅中,勿復以借人。” 清 顾炎武 《赠万举人寿祺》诗:“还车息 淮 东,浩歌闭书幌。”
(2).环车,绕车。仪礼·既夕礼:“祖还车,不易位。”礼记·少仪“君子下行,然后还立” 汉 郑玄 注:“还车而立,以俟其去。” 孔颖达 疏:“君子下行,则僕后下,更还车而立,待君子去后,乃敢自安。”
《國語辭典》:车人(車人)  拼音:jū rén
古称制造车及农具的人。见《周礼。冬官考工记。车人》。
《國語辭典》:蒲车(蒲車)  拼音:pú chē
用蒲草包裹住车轮的车子,用以防止压伤草木。《史记。卷二八。封禅书》:「古者封禅为蒲车,恶伤山之土石草木。」
《國語辭典》:蒲轮(蒲輪)  拼音:pú lún
古时迎聘贤士,以蒲草包裹车轮,使车子行走时减少颠簸,坐起来安稳舒适。《汉书。卷六。武帝纪》:「遣使者安车蒲轮,束帛加璧,徵鲁申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