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触身球(触身球)  拼音:chù shēn qiú
棒、垒球比赛中,投手投出的球打中击球员身上的任何部位,称为「触身球」。
《国语辞典》:茶毛虫(茶毛虫)  拼音:chá máo chóng
动物名。幼虫身上长白毛,以茶树的叶片为食,是茶树的主要害虫。
《国语辞典》:测步器(测步器)  拼音:cè bù qì
量测步数、距离的仪器。配戴在人身上,行动时仪器受振动而记录,由指示装置显示步数或距离。
《国语辞典》:羊痘  拼音:yáng dòu
一种羊的急性传染病。由病毒引起,症状是体温升高、鼻腔有浆液状分泌物、身上无毛或毛稀疏处长出水疱等。水疱变成脓疱,结痂脱落后有疤痕。
《国语辞典》:倒包钱(倒包钱)  拼音:dào bāo qián
倒尽钱包的钱。指身上所有的钱财。《醒世姻缘传》第九七回:「你挣人家二两倒包钱使罢了,那用著你替人家管老婆。」
《漢語大詞典》:嘴大喉咙小
嘴大喉咙小,吃得进吞不下,比喻心有余而力不足
他是个嘴大喉咙小的人,把许多工作都揽在身上,实际上又干不了
《国语辞典》:滤泡(滤泡)  拼音:lǜ pào
1.泛指动物身上的小形囊状结构。如:「上下眼睑因结膜发炎而有滤泡肿起的现象,就是滤泡性结膜炎的主要症状。」
2.卵巢内卵母细胞及其周围细胞的合称。通常每一卵巢约有滤泡数十万。至青春期,每月有一滤泡成熟,其中央形成空腔(滤泡腔),内有滤泡液。排卵后,此一滤泡会破裂而变为黄体。
《国语辞典》:马虱(马虱)  拼音:mǎ shī
动物名。昆虫纲节肢动物门。寄生于马身上的虱子。会吸食大量马血。
《国语辞典》:毛序  拼音:máo xù
哺乳动物身上皮毛生长的分布和排列方式,因种类与部位的不同而有差异。如人猿上肢的毛,均向肘方向生长;而马身上的皮毛,则形成旋涡状。
《国语辞典》:啷铛(啷铛)  拼音:lāng dāng
佩带在身上的零星饰物。如:「那位小姐一身啷铛的打扮,很有塞外民族的风情。」
《国语辞典》:乩童  拼音:jī tóng
专门替人求神占卜的人。据说在做法事时神明会附在乩童身上,以便传达神旨。
《国语辞典》:标签作用(标签作用)  拼音:biāo qiān zuò yòng
一个人的记录有如货物的标签,会成为身上的鲜明标签。因此,若对他人贴上标签,将使他人如标签所预期般的自我应验。若从教育心理观点而言,教师对学生贴上标签,将影响师生间的互动关系,进而使学生的表现如教师所预期般的应验。譬如比马龙效应(Pygmalion effect),即为标签作用最有名的实验。
《国语辞典》:遍体生津(遍体生津)  拼音:biàn tǐ shēng jīn
全身上下流汗。《金瓶梅词话》第一○○回:「月娘见砍死孝哥儿,不觉大叫一声。不想撒手惊觉,却是南柯一梦。諕的浑身是汗,遍体生津。」《歧路灯》第一五回:「到了未牌时分,一轰儿又进了城。人是满面蒙尘,马是遍体生津。」
《国语辞典》:大人虎变(大人虎变)  拼音:dà rén hǔ biàn
虎变,指老虎身上的斑纹变化多彩。大人虎变比喻居上位者的向善去恶,以显现其德行之美。《易经。革卦。九五》:「大人虎变,未占有孚。」后比喻为大人物的出处行动变化莫测。亦比喻人的地位由贫贱变成贵显。也作「大贤虎变」。
《国语辞典》:大贤虎变(大贤虎变)  拼音:dà xián hǔ biàn
虎变,老虎身上的斑纹变化多彩。大贤虎变比喻居上位者的向善去恶,以显现其德行之美。亦比喻由贫贱而变显达。唐。李白〈梁甫吟〉:「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也作「大人虎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