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305,分87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末路
路远
云路
岐路
南路
言路
江路
东路
天路
歧路
中路
要路
辇路
下路
两路
《國語辭典》:末路  拼音:mò lù
1.路程的最后一段。《战国策。秦策五》:「诗云:『行百里者,半九十。』此言末路之难。」
2.比喻没落衰亡,穷困潦倒的境地。宋。陆游 晨起偶题诗:「幽居不负秋来睡,末路偏谙世上情。」
3.朝代的末期或人的晚年。《汉书。卷五一。贾邹枚路传。邹阳》:「臣闻秦倚曲台之宫,悬衡天下,画地而不犯,兵加胡越;至其晚节末路,张耳、陈胜连从兵之据,以叩函谷。」南朝宋。谢灵运 酬从弟惠连诗:「末路值令弟,开颜披心胸。」
4.末位、末列。汉。王褒〈四子讲德论〉:「曩从末路,望听玉音,窃动心焉。」
《国语辞典》:路远(路远)  拼音:lù yuǎn
路途遥远。汉。扬雄〈河东赋〉:「既发轫于平盈兮,谁谓路远而不能从。」《文明小史》第二六回:「天色渐渐的黑下来了,算计回家路远,怕有耽迟;原来济川家里母教极严,回去过晚了是不依的。」
《國語辭典》:云路(雲路)  拼音:yún lù
1.天空云行的路。唐。秦韬玉 八月十五日夜同卫谏议看月诗:「初出海涛疑尚湿,渐来云路觉偏清。」
2.青云之路。比喻显达的仕途。《北史。卷八三。文苑传。序》:「或鹰扬河朔,或独步汉南,俱骋龙光,并驱云路矣。」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投至得云路鹏程九万里,先受了雪窗萤火二十年。」
《國語辭典》:岐路  拼音:qí lù
1.由大道分岔出去的小路。唐。李白 行路难:「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儒林外史》第一回:「人生南北岐路,将相神仙,也要凡人做。」也作「歧路」。
2.邪路、歪路。《后汉书。卷四四。邓彪传。论曰》:「故昔人明慎于所受之分,迟迟于岐路之閒也。」也作「歧路」。
《骈字类编》:南路
南北朝 鲍子卿 咏玉阶诗 北户接翠幄,南路抵金扉。
分类:南路
《國語辭典》:言路  拼音:yán lù
向朝廷进言的途径。《后汉书。卷七四。袁绍传上》:「操欲迷夺时明,杜绝言路,擅收立杀,不俟报闻。」
《漢語大詞典》:江路
(1).江河航道或航程。 南朝 齐 谢朓 《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诗:“ 江 路西南永,归流东北騖。” 唐 王勃 《上巳浮江宴韵得遥字》:“遽悲春望远,江路积波潮。” 宋 苏辙 《雨中陪子瞻同颜复长官送梁焘学士舟行归汶上》诗:“不知江路长,但觉青山騖。” 清 朱彝尊 《送林佳玑还莆田》诗:“寒风江路兼山路,落日长亭更短亭。”
(2).江边道路。 唐 杜甫 《西郊》诗:“市桥官柳细,江路野梅香。”
《國語辭典》:东路(東路)  拼音:dōng lù
往东方的路。后多用以指归乡的路。《文选。曹植。洛神赋》:「命仆夫而就驾,吾将归乎东路。」《文选。王粲。赠蔡子笃诗》:「瞻望东路,惨怆增叹,率彼江流,爰逝靡期。」
《國語辭典》:天路  拼音:tiān lù
通天的道路。比喻十分遥远,可望而不可即。汉。无名氏〈兰若生春阳〉诗:「美人在云端,天路隔无期。」《文选。曹植。与吴季重书》:「天路高邈,良久无缘。」
《國語辭典》:歧路  拼音:qí lù
1.自大道上分歧出去的小路。《文选。曹植。美女篇》:「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晋。陆机〈长安有狭邪行〉:「伊洛有歧路,歧路交朱轮。」也作「岐路」。
2.比喻偏颇错误的道途。如:「他因交友不慎而误入歧路。」也作「岐路」。
《國語辭典》:中路  拼音:zhōng lù
1.路的正中央。《汉书。卷五七。司马相如传下》:「且夫清道而后行,中路而驰,犹时有衔橛之变。」
2.半路。《大宋宣和遗事。贞集》:「中路又逢盖天大王夫人韦氏。」《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六:「至中路遇暴雨雷雹,日已昏黑,去店尚远。」
3.普通等级。如:「中路货」。也作「中路儿」。
《國語辭典》:要路  拼音:yào lù
1.必经的道路。《北史。卷四三。李崇传》:「崇乃村置一楼,楼悬一鼓,盗发之处,双槌乱击。四面诸村,闻鼓皆守要路。」
2.显重的地位。《旧唐书。卷七四。崔仁师传》:「丈夫当先据要路以制人,岂能默默受制于人也。」唐。杜甫〈暮秋枉裴道州手札率尔遣兴寄递呈苏涣侍御〉诗:「致君尧舜付公等,早据要路思捐躯。」
《國語辭典》:辇路(輦路)  拼音:niǎn lù
供皇帝车驾行走的道路。南唐。李建勋〈宫词〉:「草色深浓封辇路,水声低咽转宫墙。」也作「辇道」。
《國語辭典》:下路  拼音:xià lù
1.前面的路。《韩非子。十过》:「韩使人之楚,楚王因发车骑,陈之下路。」《南史。卷一九。谢灵运传》:「后秦郡府将宋齐受使至涂口,行达桃墟村,见有七人下路聚语。」
2.长江下游一带。《醒世恒言。卷三六。蔡瑞虹忍辱报仇》:「这番在下路脱了粮食,装回头货回家,正趁著顺风行走,忽地被一阵大风,直打向到岸边去。」
3.往前走。《西游记》第二一回:「行者执了帖儿,转身下路。」
《國語辭典》:上路  拼音:shàng lù
1.动身出发。《水浒传》第五回:「提了禅杖,作别了客店主人并铁匠,行程上路。」《喻世明言。卷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如今这二月天气,不寒不暖,不上路更待何时?」
2.死亡。《醒世恒言。卷二○。张廷秀逃生救父》:「老厌物是直性的人,听得了恁样话,自然逼他上路。去了这个祸根,还有甚人来分得我家的东西!」
3.大路。《汉书。卷五一。枚乘传》:「游曲台,临上路,不如朝夕之池。」唐。王勃〈滕王阁序〉:「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4.领会、了解。如:「这人真笨!解释了半天他还不上路!」
《骈字类编》:两路(两路)
宋史真宗纪景德二年春正月癸丑罢诸路行营合镇定两路都部署为一
又选举志累朝以广南远利入不足以资正官故使举人两与荐选者试刑法于漕司以合格者注摄两路谓之待次摄官
又河渠志宜专护上约及二股堤岸若今岁东流止添二分则此去河势自东近者二三年远者四五年候及八分以上河流冲刷已阔沧德堤埽已固自然北流日减可以闭塞两路俱无害矣 元史世祖纪诏平阳京兆两路宣抚司佥兵七千人于延安等处守隘以万户郑鼎实喇蒙古岱领之贫不能应役者官为资给
又齐书袁彖等传论刑开二门法有两路
分类:两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