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829,分56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隔越
杭越
山越
扬越
越相
越公
越艳
逾越
越等
越日
越瓯
越吴
骆越
干越
越调
《國語辭典》:隔越  拼音:gé yuè
1.相隔甚远。《乐府诗集。卷五九。琴曲歌辞三。蔡琰。胡笳十八拍》:「同天隔越兮如商参,生死不相知兮何处寻。」
2.超越,越过界限。《北史。卷一八。魏景穆十二王传下。任城王云传》:「九曰三长禁奸,不得隔越相领,户不满者,随近并合。」
《漢語大詞典》:杭越
杭州 和 越州 ( 绍兴 )的并称。 唐 白居易 《元微之除浙东观察使先赠长句》诗:“ 杭 越 风光诗酒主,相看更合是何人?”新五代史·吴越世家·钱鏐:“﹝ 中和 ﹞四年, 僖宗 遣中使 焦居璠 为 杭 越 通和使,詔 昌 及 汉宏 罢兵,皆不奉詔。”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南山胜迹一:“又即山之左麓,闢犖确为径而上,亭其三山之巔, 杭 越 诸峰,江湖 海门 ,尽在眉睫。”
分類:杭州绍兴
《漢語大詞典》:山越
古代对南方山区少数民族的通称。后汉书·灵帝纪:“ 丹阳 山 越 贼围太守 陈夤 , 夤 击破之。”三国志·吴志·吴主传:“分部诸将,镇抚山 越 ,讨不从命。”新唐书·裴休传:“剧贼 栗鍠 诱山 越 为乱,陷州县。” 清 王鸣盛 十七史商榷·三国志四·山越:“山 越 者,自 周 秦 以来,南蛮总称百 越 ,伏处深山,故名山 越 。”
《漢語大詞典》:扬越(揚越)
亦称“ 扬粤 ”。 我国古族名。 百越 的一支。 战国 至 魏晋 时为对 越 人的泛称。其居地说法不一:一说因曾广泛散布于古 扬州 而得名,故亦以称其居地;一说居 岭 南;一说居 江 汉 一带地区。 西周 末 周夷王 时, 楚 君 熊渠 曾兴兵伐 庸 , 扬越 ,至于 鄂 , 扬越 之北疆 汉水 地区被兼并,后为 楚 所并, 楚 王 熊渠 封其子为 越章王 ,其封国当即 扬越 之故地。汉书·晁错传:“南攻 扬粤 。” 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 扬州 之 南越 也。”
《漢語大詞典》:越相
指 春秋 时 越 大夫 范蠡 。他曾辅助 越王 勾践 灭 吴 雪耻。功成后以一叶扁舟逸去,经商致富。 唐 许浑 《贺少师相公致政》诗:“门临二室 留侯 隐,櫂倚三川 越 相归。” 宋 范仲淹 《苏州十咏·灵岩寺》:“ 越 相烟波空去雁, 吴王 宫闕半啼猿。”
《漢語大詞典》:越公
指 隋 杨素 。因其封 越国公 ,故称。 唐 杜甫 有《陪诸公上白帝城头宴越公堂之作》诗。 宋 秦观 《乐昌公主》诗:“ 越公 万骑鸣笳鼓,剑拥玉人天上去。” 明 冯梦龙 《女丈夫·李靖渡江》:“我不久就投他去,你到 越公 府中,倘不得意,也到 太原 来如何?”
分類:国公杜甫
《漢語大詞典》:越艳(越豔)
古代美女 西施 出自 越 国,故以“越艳”泛指 越 地美貌女子。 唐 李白 《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诗:“ 吴 娃与 越 艳,窈窕夸铅红。” 宋 柳永 《长寿乐》词:“况有红妆, 楚 腰 越 艳,一笑千金何啻。” 明 夏完淳 《大哀赋》:“ 吴 歈 越 艳, 鲁 酒 梁 樽。”
《國語辭典》:逾越  拼音:yú yuè
超过、越过。如:「逾越法令」、「逾越规矩」。
《漢語大詞典》:越等
超出应有的等级。史记·平準书:“军功多用越等,大者封侯卿大夫,小者郎吏。” 唐 黄滔 《蒋先辈启》之一:“伏蒙校书先辈惊人赏録,越等褒称,篇篇而喻作金声,一一而读为蜺字。”
《国语辞典》:越日  拼音:yuè rì
明日、翌日、第二天。《聊斋志异。卷一。王成》:「越日,葛至愈多,价益下。」
《漢語大詞典》:越瓯(越甌)
指 越窑 所产的茶瓯。 唐 孟郊 《凭周况先辈于朝贤乞茶》诗:“ 蒙 茗玉花尽, 越 甌荷叶空。” 唐 韩偓 《横塘》诗:“ 蜀 纸麝煤沾笔兴, 越 甌犀液发茶香。” 宋 余靖 《和伯恭自造新茶》:“江水对煎萍髣髴, 越 甌新试雪交加。”参见“ 越窰 ”。
《國語辭典》:越窑(越窯)  拼音:yuè yáo
唐代设于越州的窑。窑址以浙江省馀姚上林湖畔为中心,瓷色青纯,历史悠久。
《漢語大詞典》:越吴
越 地与 吴 地的并称。 吴 越 相接,史多并称。 明 冯梦龙 《双雄记·刘翁辨枉》:“下官 杭严道 备兵使者 太史惠 是也,文甲三场,姓字早登龙虎榜,官清一水,疮痍欲起 越 吴 民。” 清 陈寿祺 《平定台湾恭纪》诗之五:“大荒枕海迴天地,絶域占星控 越 吴 。”
分類:相接
《漢語大詞典》:骆越(駱越)
古种族名。居于今 云南 、 贵州 、 广西 之间。汉书·贾捐之传:“ 骆越 之人父子同川而浴。” 宋 秦观 《雷阳书事》诗:“ 骆越 风俗殊,有疾皆勿药。” 清 赵翼 《题北溪谦斋蓉湖三寿图》诗:“旋宰 骆越 乡,兵后抚凋瘵。”
《漢語大詞典》:干越
(1). 春秋 时的 吴国 和 越国 。 干 ,亦作 邗 ,本国名,后为 吴 所灭,故用以称 吴 。庄子·刻意:“夫有 干 越 之剑者,柙而藏之,不敢用也,寳之至也。” 陆德明 释文:“ 司马 云:‘干, 吴 也。 吴 越 出善剑也。’……案: 吴 有谿名 干 谿 , 越 有谿名 若耶 ,并出善铁,铸为名剑也。”荀子·劝学:“ 干 越 夷 貉 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杨倞 注:“ 干 越 犹言 吴 越 也。”后亦用以指剑。 唐 李德裕 《智囊赋》:“韜随和而不耀,匣干越而寳藏。”
(2).亭名。在 江西省 余江县 东南。 唐 刘长卿 《送李侍御贬鄱阳》诗:“ 干越 知何处,云山只向东。” 唐 施肩吾 《宿干越亭》诗:“ 琵琶洲 上行人絶, 干越亭 中客思多。”
《国语辞典》:越调(越调)  拼音:yuè diào
1.词曲宫调,为七宫十二调之一。
2.流行于河南和湖北西北部、河北南部的剧种。唱腔由上下句组成,以四弦为主奏乐器,另有月琴、三弦、唢呐等,音乐风格质朴优美,乡土气息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