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高邈
(1).高远。 三国 魏 曹植 《与吴季重书》:“天路高邈,良久无缘。” 宋 苏舜钦 《永叔石月屏图》诗:“此説亦诡异,予知未精确,物有无情自相感,不间幽微与高邈。”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上:“ 何观察 之论政比乎法, 崔宗伯 之翼士醇乎儒,皆体气高邈,词义閎深,古色黝然,駸駸乎进於 汉 矣。”
(2).超凡逸俗。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三:“ 楚老 风韵高邈,好山水。”
(3).指超凡逸俗的人,隐逸者。 宋 王禹偁 《酬种放徵君一百韵》:“以兹近声利,安得成高邈?”
(4).指年高。古尊宿语录卷十三:“或云,此去一百二十里,有 赵州 观音院 ,有禪师年腊高邈,道眼明白。”
《漢語大詞典》:高彻(高徹)
超凡脱俗,奇特明秀。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上:“ 王戎 云:‘太尉神姿高彻,如瑶林琼树,自然是风尘外物。’” 刘孝标 注引《名士传》:“ 夷甫 天形奇特,明秀若神。” 梁启超 《论学术之势力左右世界》:“其﹝ 托尔斯泰 ﹞所著书,大率皆小説,思想高彻,文笔豪宕。”
《漢語大詞典》:世度
(1).出世。谓超凡而成仙。 三国 魏 嵇康 《答秀才》诗之二:“纵躯任世度,至人不私己。” 戴明扬 校注:“风俗通义:‘语曰:金不可作,世不可度。’抱朴子·黄白篇:‘经曰:金可作,世可度也。’”
(2).整个封域。 唐 李商隐 《无愁果有愁曲北齐歌》:“东有青龙西白虎,中含福星包世度。” 冯浩 笺注:“ 文宣帝 受 东魏 禪,都 鄴 ,而 晋阳 往来临幸。 鄴 在东, 晋阳 在西,故首句云然,兼取 汉 世 苍龙闕 白虎观 之名矣。次句统举所有封域。”
《漢語大詞典》:风流人(風流人)
指超凡脱俗而好风雅的人。晋书·外戚传·王濛:“ 简文帝 之为 会稽王 也,尝与 孙绰 商略诸风流人, 绰 言曰:‘ 刘惔 清蔚简令, 王濛 温润恬和。’” 宋 苏轼 《和陶〈饮酒〉》之三:“ 江 左风流人,醉中亦求名。”
《国语辞典》:宿命通  拼音:sù mìng tōng
佛教谓能知晓过去世的生命、行事的超凡能力。为六种神通之一。《出曜经》卷三○:「唯有如来等正觉得此宿命通。」也作「识宿命通」、「宿住智通」。
《漢語大詞典》:鹤趣(鶴趣)
超凡脱俗的情趣。 宋 赵湘 《赠水墨峦上人》诗:“静曾穷鹤趣,高亦近诗流。”
《漢語大詞典》:马宝(馬寶)
(1).佛教语。七种王宝之一。谓神奇超凡之马。 南朝 梁简文帝 《马宝颂》:“詔以马宝示羣臣……足转惊电,眼流含烛;雾喷纷霏,流沫飘洒。数千为寿,岂待原蚕之禁;万里一息,不藉杜衡之草。 王良 不能控其衡策, 伯乐 不能辨其文机。”新唐书·后妃传上·则天武皇后:“太后又自加号 金轮圣神皇帝 ,置七宝於廷:曰金轮宝、曰白象宝、曰女宝、曰马宝、曰珠宝、曰主兵臣宝、曰主藏臣宝。”参见“ 七宝 ”。
(2).中药名。为病马胃肠道中所生结石。性凉、味甘咸微苦。功用镇惊、化痰,主治惊癎癫狂等症。 徐珂 《清稗类钞·动物·马宝》:“马宝,为马腹所生者,如牛黄、猴枣之类,真者难得,相传主治一切恶疮及癲癎。”
《國語辭典》:七宝(七寶)  拼音:qī bǎo
1.佛经中指七种珍贵的宝物,说法不一,如般若经指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琥珀、珊瑚为「七宝」。阿弥陀经则以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玻璃、赤珠为「七宝」。
2.泛指多种珍宝。唐。李峤 诗:「玳瑁千金起,珊瑚七宝妆。」《宋史。卷一四九。舆服志一》:「东都旧制,辇饰以玉,裙网用七宝,而滴子用真珠。」
《漢語大詞典》:俊灵(俊靈)
俊逸超凡。 宋 范仲淹 《天骥呈才赋》:“马有俊灵,士有秀彦,偶圣斯作,为时而见。”
分類:俊逸超凡
《國語辭典》:仙风道骨(仙風道骨)  拼音:xiān fēng dào gǔ
1.指神仙与修道者的风骨。多用以比喻人气质超尘绝俗。《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八:「解元仙风道骨,可以做得这件事。」《通俗常言疏證。仙佛。仙风道骨》引《宋名臣传》:「钱若水过华山,见陈抟,大加赏识,以为有仙风道骨。」
2.形容人极瘦。如:「你瞧他荤腥不沾,酸甜不爱,骨瘦如柴,一副仙风道骨的模样。」
《国语辞典》:灵蛇之珠(灵蛇之珠)  拼音:líng shé zhī zhū
古代传说中的珍贵明珠。比喻超凡的才智。参见「隋侯之珠」条。《文选。曹植。与杨德祖书》:「当此之时,人人自谓握灵蛇之珠,家家自谓抱荆山之玉。」唐。白居易〈赋赋〉:「客有自谓握灵蛇之珠者,岂可弃之而不收?」
《国语辞典》:矫情立异(矫情立异)  拼音:jiǎo qíng lì yì
故意违反常情,以表示自己的超凡脱俗。如:「他的矫情立异,使得他在人群中显得特别突兀。」
《国语辞典》:匠石斫鼻  拼音:jiàng shí zhuó bí
形容技艺超凡精湛,运用自如。参见「匠石」条。如:「倘无匠石斫鼻的技艺,是无法完成这件作品的。」
《国语辞典》:不吃烟火食(不吃烟火食)  拼音:bù chī yān huǒ shí
1.道家认为仙人超凡脱俗,辟谷不食或不吃熟食。后用来比喻具道气或仙气的人。元。马致远《岳阳楼》第三折:「我穿著领布懒衣,不吃烟火食,淡则淡淡中有味。」
2.讽刺人自命清高,或不知民间疾苦而与社会、人群脱节。含有贬义。如:「那个人自命不凡,好像不吃烟火食,人缘不好。」
《国语辞典》:不食人间烟火(不食人间烟火)  拼音:bù shí rén jiān yān huǒ
1.道家认为仙人超凡脱俗,辟谷不食或不吃熟食,后用来形容具有仙气或灵气的人。如:「她的气质优雅,一副不食人间烟火的模样。」
2.讽刺人自命清高,或不知民间疾苦而与社会、人群脱节。有贬义。如:「为政者应体察民情,不能摆出不食人间烟火的样子,脱离人民。」
《国语辞典》:艳美绝俗(艳美绝俗)  拼音:yàn měi jué sú
容貌艳丽,超凡绝俗。《聊斋志异。卷六。江城》:「一日,生于隘巷中,见一女郎,艳美绝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