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76,分39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复赐
御赐
赐罢
赐死
赐沐
赐剑
赐官
劳赐
赐札
好赐
赐诗
饫赐
珍赐
封赐
俸赐
《韵府拾遗 寘韵》:复赐(复赐)
符载贺赐淮西粟帛表洗其瑕秽复赐圭爵
《國語辭典》:御赐(御賜)  拼音:yù cì
皇帝所颁赐。《儒林外史》第一一回:「娄府正厅上悬挂一对大珠灯,乃是武英殿之物,宪宗皇帝御赐的。」
《漢語大詞典》:赐罢(賜罷)
谓罢免其官职。 汉 贾谊 《治安策》:“数年之后,诸侯之王大抵皆冠,血气方刚, 汉 之傅相称病而赐罢,彼自丞尉以上偏置私人,如此,有异 淮南 、 济北 之为邪?”
分類:罢免官职
《國語辭典》:赐死(賜死)  拼音:sì sǐ
皇帝命令臣下自杀。《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上》:「坐受枉法赃事,法当赐死。」
《漢語大詞典》:赐沐(賜沐)
给予休假。 明 汪道昆 《远山戏》:“自家京兆尹 张敞 是也。早起趋朝,正逢赐沐,重以细君嬿婉,兼之淑景舒迟,退食自公。”
分類:给予休假
《漢語大詞典》:赐剑(賜劍)
(1).赐给宝剑。命自杀。 汉 王充 论衡·骨相:“大夫 种 不能去,称病不朝,赐剑而死。”《三国志·魏志·毛玠传》:“臣闻 萧生 縊死,困於 石显 ; 贾子 放外,谗在 絳灌 ; 白起 赐剑於 杜邮 ; 晁错 致诛於东市。” 晋 潘岳 《西征赋》:“未十里於迁路,寻赐剑以刎首。”
(2).赐给宝剑。代表皇帝施行专断之权。 唐 权德舆 《西岳庙祝谒》诗:“解龟罢金鼎,赐剑犹龙泉。”辽史·圣宗纪二:“復遣 东京 留守 邪律抹只 以军继进,赐剑专杀。” 清 邵长蘅 《侯方域传》:“愿破文法,以赐剑首诛一甲科令守。”
《漢語大詞典》:赐官(賜官)
(1).受天子命能自置官吏以治家邑。《周礼·春官·大宗伯》:“六命赐官。” 郑玄 注:“此王六命之卿。赐官者,使得自置其臣,治家邑如诸侯。”
(2).后世指授以官职。宋史·礼志二四:“若赐官,即赞谢再拜,并归次易其所赐服。”
《漢語大詞典》:劳赐(勞賜)
慰劳赏赐。吴子·励士:“有死事之家,岁使使者劳赐其父母,著不忘於心。”后汉书·章帝纪:“劳赐 常山 、 赵国 吏人,復 元氏 租赋三岁。”
分類:慰劳赏赐
《漢語大詞典》:赐札(賜札)
(1).国君给臣下书函。 宋 洪适 《贺皇帝庆皇太后八十表》:“臣远守小邦,侧闻盛礼,迴鑾纪事,微踪常録于汗青;赐札锡民,异渥获推于戴白。”宋史·岳飞传:“时 飞 方苦寒嗽,力疾而行……帝得奏大喜,赐札曰:‘卿苦寒疾,乃为朕行,国尔忘身,谁如卿者?’”
(2).对别人来信的敬词。 清 顾炎武 《覆陈霭公书》:“ 山史 西来,得接赐札。”
《漢語大詞典》:好赐(好賜)
指国君对臣下特别的恩赐。周礼·天官·内饔:“凡王之好赐肉脩,则饔人共之。” 郑玄 注:“好赐,王所善而赐也。” 孙诒让 正义:“王於羣臣有所厚好则赐予之,不在常赐之科者也。” 宋 洪迈 容斋三笔·元丰库:“入 绍熙 以来,颇供好赐之用,似闻日减於旧云。”
《骈字类编》:赐诗(赐诗)
唐书贺知章传请为道士还乡里诏许之既行帝赐诗皇太子百官饯送
《漢語大詞典》:饫赐(飫賜)
(1).赐以丰盛的酒食。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是以将赏为之加膳,加膳则飫赐,此以知其劝赏也。”一说赐酒食使饱食。 杜预 注:“飫,饜也。酒食赐下,无不饜足,所谓加膳也。”后汉书·马融传:“摆牲班禽,飫赐犒功。”
(2).泛指赐宴。 唐 白居易 《九月九日谢恩赐曲江会状》:“臣等各以凡才,同参密职;幸偶休明之日,多承飫赐之恩。”宋史·礼志十六:“ 至道 元年三月,御史中丞 李昌龄 亦言:‘广宴之设,以均飫赐,得齿高会,宜乎尽礼。’”
《漢語大詞典》:珍赐(珍賜)
珍贵的赐物。新唐书·张垍传:“ 玄宗 眷 垍 厚,即禁中置内宅,侍为文章,珍赐不可数。”
分類:珍贵赐物
《漢語大詞典》:封赐(封賜)
犹封赏。史记·吴王濞列传:“佗封赐皆倍军法。” 裴駰 集解引 服虔 曰:“封赐倍 汉 之常法。”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八:“故事謫散官:虽别驾、司马,皆封赐如故。” 颜海平 《秦王李世民》第二幕:“封赐 晋阳 城东良田二十顷,金银五千镒。”
《漢語大詞典》:俸赐(俸賜)
俸禄和所得的赏赐。新唐书·食货志五:“京司及州县皆有公廨田,供公私之费。其后以用度不足,京官有俸赐而已。”
分類:俸禄赏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