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地胄
南北朝 时,称皇族帝室为天潢,世家豪门为地胄。后亦泛指门第。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杂艺:“ 王襃 地胄清华,才学优敏。”旧唐书·李宗闵杨嗣复等传论:“ 宗閔 、 嗣復 ,承宗室世家之地胄,有文学政事之美名,徊翔清华,出入隆显。” 宋 秦观 《贺吕相公启》:“既天资之篤实,加地胄以高华;四世五公,勋在王室,一门万石,宠冠廷臣。”
《漢語大詞典》:甲舍
旧时豪门贵族的宅第。汉书·胡建传:“ 盖主 怒,使人上书告 建 侵辱长公主,射甲舍门。” 颜师古 注:“甲舍即甲第,公主之宅。”
《漢語大詞典》:强族
亦作“彊族”。 豪门大族。史记·太史公自序:“徙彊族,都 关中 ,和约 匈奴 ;明朝廷礼,次宗庙仪法。”北齐书·神武娄后传:“少明悟,强族多聘之,并不肯行。” 金 王若虚 《史记辨惑三》:“世家特门第之称,犹强族大姓云尔,乌得与纪传字为类也。”
《國語辭典》:强势(強勢)  拼音:qiáng shì
具威权且不容妥协的。如:「强势领导」、「强势作为」。
《漢語大詞典》:钧眷(鈞眷)
对豪门贵族的家眷或他人的亲属的尊称。《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当时怕春归去,将带着许多钧眷游春。”《剪灯馀话·贾云华还魂记》:“到彼读书之暇,当往访故 贾平章 钧眷 邢国 莫夫人 。” 明 朱鼎《玉镜台记·议婚》:“使吾女获配英贤,庶不负侯门钧眷。”
《漢語大詞典》:钜族(鉅族)
豪门大族。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建康俗尚:“ 金陵 山川浑深,土壤平厚,在 宋 建炎 中,絶城境为墟,来居者,多 汴 洛 力能远迁鉅族仕家。” 清 戴名世 《史某制义序》:“ 史 氏为 溧阳 鉅族,自前世多有伟人。” 清 俞樾 右台仙馆笔记·无锡杨氏女:“ 程 故鉅族,而 程子 因父母早亡,自幼失教。”
《國語辭典》:素族  拼音:sù zú
平民。《南史。卷二二。王昙首传》:「吾家本素族,自可依流平进,不须苟求也。」
《漢語大詞典》:士姓
士族。指在政治、经济等各方面享有特权的豪门大姓。南史·隐逸传下·刘昙净:“会有詔士姓各举四科, 曇浄 叔父 慧斐 举以应孝行, 武帝 用为 海寧 令。”参见“ 士族 ”。
《國語辭典》:士族  拼音:shì zú
南北朝重门阀,缙绅之家,自成一特殊阶级,以别于庶民,称为「士族」。在政治、经济各方面皆享有特权。《晋书。卷八○。王羲之传》:「家世士族,而迈少恬静,不慕仕进。」《北史。卷三八。裴佗传》:「河东士族,京官不少,唯此家兄弟,全无乡音。」
《漢語大詞典》:义附(義附)
两晋 南北朝 时世族豪门的依附者。宋书·蔡兴宗传:“且公门徒、义附,并三 吴 勇士,宅内奴僮,人有数百。”陈书·沈众传:“及 景 ( 侯景 )围 臺城 , 众 率宗族及义附五千餘人入援京邑。”
《國語辭典》:家妓  拼音:jiā jì
家中所蓄养的歌妓。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卷一六。香奁艳语》:「苏子瞻贬惠州,家妓都散去,独朝云依依岭外。」《喻世明言。卷九。裴晋公义还原配》:「或假作家妓,或伪称侍儿,遣人慇慇勤勤的送来。」也作「家伎」、「家乐」。
《漢語大詞典》:五侯第
泛指权贵豪门之家。 清 龚自珍 《好事近》词:“画梁燕子已无家,那有五侯第?”
《漢語大詞典》:富窟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卷下:“ 王元寳 ,都中巨豪也。常以金银叠为屋,壁上以红泥泥之。於宅中置一 礼贤堂 ,以沉檀为轩槛,以碔砆甃地面,以锦文石为柱础。又以铜綫穿钱,甃於后园花径中,贵其泥雨不滑也。四方宾客,所至如归。时人呼为‘王家富窟’。”后因称豪门华贵的住宅为“富窟”。
《漢語大詞典》:门附(門附)
晋 、 南北朝 时依附于豪门世族的人口。南齐书·刘怀珍传:“ 怀珍 北州旧姓,门附殷积。”
《漢語大詞典》:豪望
豪门望族,世家大族。晋书·周勰传:“ 元帝 以 周氏 奕世豪望, 吴 人所宗,故不穷治,抚之如旧。”北齐书·封隆之传:“ 武定 初, 北豫州 刺史 高仲密 将叛,遣使阴通消息於 冀州 豪望,使为内应,轻薄之徒,颇相扇动。”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二年:“ 兴贵 曰:‘臣家在 凉州 ,奕世豪望,为民夷所附。’”
《漢語大詞典》:豪戚
指豪门贵戚。后汉书·应奉传:“纠举姦违,不避豪戚,以严厉为名。”晋书·贾谧传:“开閤延宾,海内辐凑,贵游豪戚及浮竞之徒,莫不尽礼事之。”南史·刘敬宣传:“ 恭 以豪戚自居,甚相陵忽, 牢之 心不能平。”
分類:豪门贵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