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154,分77页显示  上一页  5  6  7  8  9  11  12  13  14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调中
调曲
调宫
调律
失调
失调
情调
中调
调人
调阴阳
珍调
岁调
入调
调声
调胹
《漢語大詞典》:调中(調中)
中医用语。调和中焦阻塞。《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七·麻仁丸》“治肠胃燥热”集注引《本草》:“润可去燥。是以麻仁为君,杏仁为臣。枳实破结,厚朴泻满,故以为佐。芍药调中,大黄通下,故以为使。”
《漢語大詞典》:调曲(調曲)
演奏乐曲。 宋 欧阳修 《于刘功曹家见杨直讲女奴弹琵琶戏作呈圣俞》诗:“娇儿两幅青布裙,三脚木牀坐调曲。”
《韵府拾遗 东韵》:调宫(调宫)
隋书音乐志盛乐斯举协徵调宫
《漢語大詞典》:调律(調律)
校正音乐律吕,使之和谐。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乐府:“然 杜夔 调律,音奏舒雅; 荀勗 改悬,声节哀急。”
《國語辭典》:失调(失調)  拼音:shī tiáo
失去平衡。尤指身体不得适当调养。如:「病后失调,最易引起旧疾复发。」
《國語辭典》:失调(失調)  拼音:shī diào
声调不和谐。《南朝梁。沈约。答陆厥书》:「子野操曲,安得忽有阐缓失调之声?」
《國語辭典》:情调(情調)  拼音:qíng diào
情趣格调。唐。杜牧 初春雨中书四韵兼寄江南许浑先辈诗:「江南仲蔚多情调,怅望春阴几首诗。」宋。晁补之〈临江仙。十岁儿曹同砚席〉词:「莫道樽前情调减,衰颜得酒能红。」
《國語辭典》:中调(中調)  拼音:zhōng diào
一种长短中等的词调。名见《草堂诗馀》,清毛先舒以五十九字至九十字者为中调。
《國語辭典》:调人(調人)  拼音:tiáo rén
本为周代官名。《周礼。地官。调人》:「调人掌司万民之难而谐和之。」后代沿用指调解纠纷的人。如:「让我当个调人,这件事到此为止,就不要再生是非吧!」
《漢語大詞典》:调阴阳(調陰陽)
见“ 调和阴阳 ”。
《漢語大詞典》:调和阴阳(調和陰陽)
谓使阴阳有序,风调雨顺。旧多指宰相处理政务。《汉书·贡禹传》:“调和阴阳,陶冶万物,化正天下,易於决流抑队。”楚辞·离骚“ 汤 禹 严而求合兮, 挚咎繇 而能调” 汉 王逸 注:“言 汤 禹 至圣,犹承天道,求其匹合,得 伊尹 咎繇 ,乃能调和阴阳而安天下也。”《后汉书·杨震传》:“臣蒙恩备臺辅,不能奉宣政化,调和阴阳。”亦省作“ 调阴阳 ”。 汉 刘向 《说苑·臣术》:“其言足以调阴阳,正四时,节风雨:如是者举以为三公。” 唐 白居易 《官牛》诗:“右丞相,但能济人治国调阴阳,官牛领穿亦无妨。”
《漢語大詞典》:珍调(珍調)
犹言保重调养。 宋 苏轼 《与人书》:“尚冀珍调,少慰鄙愿。”
分類:保重调养
《漢語大詞典》:岁调(歲調)
每年定额的布帛税。北史·卢同传:“时 相州 刺史 奚康生 徵百姓岁调,皆长七八十尺。”
《漢語大詞典》:入调(入調)
(1).符合某种声腔韵调。 鲁迅 《南空北调·题记》:“我不会说绵软的苏白,不会打响亮的京腔,不入调,不入流,实在是南腔北调。” 叶圣陶 《潘先生在难中》一:“‘黄包车!’ 潘先生 很入调地喊。”
(2).方言·合乎规矩;正经。如:你讲话不要不入调!
《漢語大詞典》:调声(調聲)
(1).调协音节。 北周 庾信 《夜听捣衣》诗:“击节无劳鼓,谓声不用琴。” 倪璠 注:“言砧杵能谐音节,不须鼓琴也。”
(2).谓唱歌。《太平御览》卷三八一引 汉 应瑒 《神女赋》:“红颜曄而和妍,时调声以笑语。”
《漢語大詞典》:调胹(調胹)
烹调食物。喻治理政事。 宋 王安石 《涟水军淳化院经藏记》:“博闻该见有志之士,补苴调胹,冀以就完而力不足,又无可为之地,故终不得。” 宋 王安石 《送刘贡父赴秦州清水》诗:“ 刘郎 高论坐嘘枯,幕府调胹用绪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