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读为(讀為)  拼音:dú wéi
凡言读为某、读曰某者,即谓其字假借为某字使用。也称为「读曰」。
《國語辭典》:不庭  拼音:bù tíng
1.不朝于王庭,指背叛的诸侯不来朝贡。《左传。隐公十年》:「以王命讨不庭。」晋。杜预。注:「下之事上皆成礼于庭中。」也作「不亭」。
2.不直。也作「不亭」、「弗庭」。
《国语辞典》:祇是  拼音:zhī shì
但是、只是。唐。李商隐〈锦瑟〉诗:「此情可待成追忆,祇是当时已惘然。」或读为ㄓˇ ㄕˋ zhǐ shì。
《漢語大詞典》:治忽
亦作“ 治曶 ”。 治理与忽怠。《书·益稷》:“予欲闻六律五声八音,在治忽,以出纳五言。” 孔 传:“言欲以六律和声音,在察天下治理及忽怠者。” 三国 魏 阮籍 《乐论》书·益稷作“治曶”。 宋 叶适 《谢除堤举上清太平宫表》:“宓以鉴观治忽,审择后先,大化所覃,右文为盛。”一说“忽”读为“滑”,义为“乱”。“治忽”即“治乱”。参阅 清 王引之 《经义述闻·尚书上》“在治忽”。
《漢語大詞典》:翼子
翼助子孙。诗·大雅·文王有声:“貽厥孙谋,以燕翼子。”礼记·表记引此诗, 孔颖达 疏:“燕,安也;翼,助也。言 武王 能安助其子孙也。”一说“子”应读为“慈”,“翼子”应训为“覆翼慈爱”。见 于省吾 《泽螺居读诗札记·诒厥孙谋以燕翼子》《元史·礼乐志三》:“貽谋翼子,奕叶重辉。”
分類:子孙读为
《漢語大詞典》:明告
明白告知。《楚辞·九章·怀沙》:“明告君子:吾将以为类兮!” 洪兴祖 补注:“告,语也……故以此明白告诸君子。”一说,当读为“明皓”,光明磊落。见 郭沫若 《屈原赋今译》
《漢語大詞典》:夏课(夏課)
(1). 唐 代举子,落第后寄居京师过夏,课读为文,谓之“夏课”。其间所作诗文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退而肄业,谓之过夏。执业以出,谓之夏课。” 唐 韩偓 《夏课成感怀》诗:“凄凉身事夏课毕,濩落生涯秋风高。”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述进士下:“执业以出,谓之夏课。”自注:“亦作秋卷也。”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三:“ 卢司空 钧 ,为郎官守 衢州 。有进士贄謁,公开卷閲其文十餘篇,皆公所制也。语曰:‘君何许得此文?’对曰:‘某苦心夏课所为。’”
(2).泛指举业。 清 林则徐 《广东越华粤秀羊城三书院观风告示》:“睹兹夏课之勤,见猎依然心喜。”参阅 唐 李淖 《秦中岁时记》、 宋 钱易 南部新书乙。
《漢語大詞典》:家隆
谓臣下势力强大。韩非子·八经:“大臣两重提衡而不踦曰卷祸,其患家隆劫杀之难作。”一说,隆读为“鬨”,家隆即“家鬨”,亦谓私家构兵争斗。见 清 孙诒让 札迻·韩非子
《國語辭典》:伏猎(伏獵)  拼音:fú liè
唐户部侍郎萧炅,读伏腊为伏猎,故被讥为「伏猎侍郎」。见《旧唐书。卷九九。严挺之传》。后人引以讥嘲误认文字的人。
《漢語大詞典》:伏猎侍郎(伏獵侍郎)
指 唐 户部侍郎 萧炅 。因其曾将“伏腊”读为“伏猎”,故被讥为“伏猎侍郎”。旧唐书·严挺之传:“客次有礼记, 萧炅 读之曰:‘蒸尝伏猎。’ 炅 早从官,无学术,不识‘伏腊’之意,误读之。 挺之 戏问, 炅 对如初。 挺之 白 九龄 曰:‘省中岂有伏猎侍郎?’”续资治通鉴·宋哲宗元祐三年:“昔 唐 省中有‘伏猎侍郎’,为 严挺之 所讥而罢。”后世以“伏猎侍郎”泛指不学无术的人。 明 杨慎 丹铅总录·地理·胊忍辨:“夫以二字之微,以 师古 许慎 杜祐 三家尚有误舛,今之不悦学者,乃以漫浪视之,几何不为‘伏腊侍郎’乎!”亦省称“ 伏腊 ”。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内阁·二相诗词:“二公故风流宰相,非伏猎、弄麞之比,独晚途狂谬取败耳。”
《漢語大詞典》:协音(協音)
把某字临时改读为某音,以使声韵和谐;也指需临时改读的韵脚。 宋 姚宽 西溪丛语卷上:“ 焦贡 《易林》……云:‘酒为欢伯,除忧来乐。福喜入门,与君相索。’伯音博,协音也。” 宋 周密 齐东野语·四皓名:“《韩诗》:‘虎有爪兮牛有角,虎可搏兮牛可触。’ 蔡 氏註:‘角、触,协音也。’”参阅 王力 《诗经韵读·对叶音说的批判》
《國語辭典》:协韵(協韻)  拼音:xié yùn
1.符合韵律。诗词歌赋中,于相当的句末以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相押韵,使音调和谐优美,称为「协韵」。《红楼梦》第四○回:「无论诗词歌赋,成语俗话,比上一句都要协韵,错了的罚一杯。」
2.今韵与古韵不同,以今音读古韵,多不能谐。北周沈重作《毛诗音义》,创协韵之说,随意将某字临时改读某音,以求和谐。至明末陈第始用语音演变的道理加以反驳,认为时有古今,地有南北,今韵不协,正是语音演变的證据,不能任意随文改读。应求古韵,以證其和谐。
《漢語大詞典》:叶韵(叶韻)
亦作“ 叶韵 ”。
(1). 南北朝 时,学者因按当时语音读诗经,韵多不和,便以为作品中某些字需临时改读某音,称为叶韵。后人并以此应用于其他古代韵文。此风至 宋 代而大盛。 明 陈第 始建立“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的历史语言观,认为所谓叶韵的音是古代本音,读古音就能谐韵,不应随意改读。参阅 明 陈第 《毛诗古音考序》
(2).作韵文时于句末或联末用韵之称。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论文·点化故事:“借君衔以叶韵耳。”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五:“夫叶韵乃词中最要之处。”
《漢語大詞典》:辰牡
古代按时节进献的雄兽。《诗·秦风·驷驖》:“奉时辰牡,辰牡孔硕。”毛传:“辰,时也。牡,兽之牡者也。辰牡者,冬献狼,夏献麋,春秋献鹿豕羣兽。”一说,“辰”当读为“慎”;辰牡,即慎牡,五岁兽,兽之最大者。见清王引之经义述闻·毛诗上。又一说,辰,通“ 麎 ”,大鹿。麎牡,大公鹿。参阅 高亨 《诗经今注》
《国语辞典》:纥字不识(纥字不识)  拼音:hé zì bù shì
臧武仲名纥,有唐人误读为核,萧颖士因讥其不识纥字。见《通俗编。文学》引《懒真子》。后用来嘲讽人不识字。如:「他根本是纥字不识,还硬要装懂。」
《国语辞典》:吱吱喳喳  拼音:zhī zhī zhā zhā
拟声词:(1)形容鸟叫声。如:「一对鸟儿在枝头,吱吱喳喳的窃窃私语。」(2)形容说话吵杂的声音。《儒林外史》第四一回:「里边便是一个十八九岁妇人,梳著下路绺鬏,穿著一件宝蓝纱大领披风,在里面吱吱喳喳的嚷。」或读为ㄗ ㄗ ㄔㄚ ㄔㄚ zī zī chā chā。
《国语辞典》:摇囝仔歌(摇囝仔歌)  拼音:yáo jiǎn zǐ gē
摇篮曲。或读为ㄧㄠˊ ㄋㄢ ㄗˇ ㄍㄜ yáo nān zǐ gē。
分类:读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