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35,分23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诵观
诵忆
祝诵
诵美
便诵
诵志
讴诵
诵帚
覆诵
光诵
偈诵
叹诵
诵吟
哦诵
箴诵
《漢語大詞典》:诵观(誦觀)
阅读。 宋 王安石 《与孙子高书》:“ 子高 足下:辱赐教,奬劳甚渥,反復诵观,慙生於心。”
分類:阅读
《漢語大詞典》:诵忆(誦憶)
背诵并记住。后汉书·王充传:“﹝ 充 ﹞家贫无书,常游 洛阳 市肆,閲所卖书,一见輒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南史·萧勱传:“﹝ 勱 ﹞聚书至三万卷,披翫不倦,尤好东观汉记,略皆诵忆。”
分類:背诵记住
《漢語大詞典》:祝诵(祝誦)
即祝融。 宋 罗泌 路史·前纪八·祝诵氏:“ 祝诵氏 ,一曰 祝龢 ,是为 祝融氏 ……以火施化,号 赤帝 。”参见“ 祝融 ”。
分類:祝融
《國語辭典》:祝融  拼音:zhù róng
1.火神。《吕氏春秋。孟夏纪。孟夏》:「其神祝融。」汉。高诱。注:「祝融,颛顼氏后,老童之子,吴回也,为高辛氏火正,死为火官之神。」后用以指火或火灾。如:「因祝融肆虐,这些人顿时无家可归。」
2.南方之神或南海之神。《管子。五行》:「得奢龙而辩于东方,得祝融而辩于南方。」唐。韩愈 南海神庙碑:「考于传记,而南海神次最贵,在北东西三神河伯之上,号为祝融。」
《漢語大詞典》:诵美(誦美)
(1).颂扬美德。《文选·颜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方且排凤闕以高游,开爵园而广宴,并命在位,展诗发志,则夫诵美有章,陈信无愧者歟!” 吕向 注:“言今天子仁明,颂美德亦无愧也。”
(2).歌颂赞美。 清 朱之瑜 《上长崎镇巡揭》:“即四方观听者,寧不播扬而诵美。”
《韵府拾遗 宋韵》:便诵(便诵)
陈书谢贞传贞幼聪敏母王氏授贞论语孝经读讫便诵
《漢語大詞典》:诵志(誦志)
(1).诵读不忘。《国语·楚语上》:“自卿以下,至于师长士,苟在朝者,无谓我老耄而舍我,必恭恪於朝,朝夕以交戒我,闻一二之言,必诵志而纳之,以训导我。” 韦昭 注:“志,记也。”
(2).述志。文选·王融〈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进谋诵志,以沃朕心。” 李周翰 注:“诵,述也。”
分類:诵读
《漢語大詞典》:讴诵(謳誦)
指歌谣。《南齐书·明帝纪》:“往因时康,崇建庠序,屯虞荐有,权从省废,謳诵寂寥,倐移年稔,永言古昔,无忘旰昃。” 唐 李峤 《扈从还洛呈侍从群官》诗:“登原采謳诵,俯谷求才术。”
分類:歌谣
《漢語大詞典》:诵帚(誦帚)
分别功德论卷五:“此比丘精神疎钝,佛教使诵扫箒。得箒忘扫,得扫忘箒。六年之中专心诵此,意遂解悟,而自惟曰:箒者篲,扫者除;篲者即喻八正道,粪者三毒垢也,以八正篲扫三毒垢,所谓扫箒义,正谓此耶?深思此理,心即开解,得阿罗汉道。”后因以“诵帚”比喻反复诵习,一朝警悟。 清 钱谦益 《与惟新和尚书》:“蒙焦芽败种,诵帚钝根。”
《漢語大詞典》:覆诵(覆誦)
犹背诵。新唐书·苏颋传:“ 頲 字 廷硕 ,弱敏悟,一览至千言,輒覆诵。” 宋 邵博 闻见后录卷二十:“ 傅献简 与 杜祁公 取未见石刻文字二本,皆踰千言,各记一本, 祁公 再读, 献简 一读,覆诵之,不差一字。”
分類:背诵
《漢語大詞典》:光诵(光誦)
美好的篇章。《文选·江淹〈登庐山香炉峰〉诗》:“幸承光诵末,伏思託后旍。” 李善 注:“光诵,犹华篇也。” 明 杨慎 《凤赋》:“敕尔瞽,帅尔众工,奏尔光诵,肃肃邕邕。”
分類:美好篇章
《漢語大詞典》:偈诵(偈誦)
即偈颂。《敦煌变文集·妙法莲华经经讲文》:“前解长行文已了,重宣偈诵唱将来。”
分類:偈颂
《漢語大詞典》:叹诵(嘆誦)
赞颂。《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九:“辞了亲属出家访道,竟自飘然离了本里,里中人越加叹诵不题。”
吟诵。隶释·汉司隶校尉杨孟文石门颂:“垂流亿载,世世嘆诵。”
分類:吟诵赞颂
《漢語大詞典》:诵吟(誦吟)
诵读吟咏。 徐念慈 《余之小说观》:“如是则流行於閫之内,香口诵吟,檀心倾倒,必有买丝罗以绣者矣。”
分類:诵读吟咏
《漢語大詞典》:哦诵(哦誦)
吟咏朗诵。 清 张裕钊 《答吴挚甫书》:“ 姚惜抱 则患气羸,然亦不废哦诵,但抑其声使之下耳。”
分類:吟咏朗诵
《漢語大詞典》:箴诵(箴誦)
谓箴规之言的讲述与传习。 汉 扬雄 《剧秦美新》:“恢崇祗庸烁德懿和之风,广彼搢绅讲习言諫箴诵之涂。”《晋书·张寔传》:“忝绍前踪,庶几刑政不为百姓之患,而比年飢旱,殆由庶事有缺,窃慕箴诵之言,以补不逮。”
分類:讲述传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