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水忏(水懺)  拼音:shuǐ chàn
1.佛教典籍。全称为「慈悲水忏法」,相传为唐知玄撰,三卷。据说唐朝悟达国师知玄左股曾经长了一粒疮,非常痛苦,求医无效,后得到一位异僧引水洗疮,知道是前世果报,为消除罪业,所以编慈悲水忏法,以为修行的法本。
2.依慈悲水忏法而举行的忏悔修行。是至今在中国最流行的忏法之一。也称为「慈悲水忏」、「慈悲水忏法」。
《漢語大詞典》:炳灵公(炳靈公)
传说中 泰山神 的第三子。一说是管领三山的神。 宋 高承 事物纪原·灵宇庙貌·炳灵公:“《宋朝会要》曰:庙在 兗州 泰山 下,即 泰山神 三郎也。 后唐 詔封威雄将军, 大中祥符 七年十月十五日,詔封威雄将军为 炳灵公 。” 元 无名氏 《小张屠》第二折:“见神灵在空中坐,鬼使是天丁六合, 炳灵公 府君神人恶。”《封神演义》第九九回:“尔 黄天化 以青年尽忠报国……特敕封尔为管领三山正神 炳灵公 之职。”
《漢語大詞典》:宝陀岩(寶陀巖)
即 补陀落迦山 。佛书说是 观音菩萨 的住处。 宋 重显 《春日怀古》诗之四:“门外春将半,幽禽语共新。 宝陀巖 上客,应笑未归人。”
《漢語大詞典》:随声是非(隨聲是非)
别人说是,自己也说是;别人说不是,自己也说不是。谓毫无主见,一味盲从。 汉 刘歆 《移书让太常博士》:“犹欲保残守缺,挟恐见破之私意,而亡从善服义之公心。或怀疾妬,不考情实,雷同相从,随声是非。”
分類:说是自己
《國語辭典》:下场门(下場門)  拼音:xià cháng mén
旧式剧场方形舞台左端的门。因角色多由此退场,故称为「下场门」。
《国语辞典》:妙善公主  拼音:miào shàn gōng zhǔ
民间传说是兴林国的三公主,观世音菩萨的前身。根据这个神话,制造观世音菩萨的诞辰、成道日。
《国语辞典》:马奴法典(马奴法典)  拼音:mǎ nú fǎ diǎn
据说是人类始祖马奴得到神的启示,用有韵的梵文写成的婆罗门教法规。为十九世纪以前,民法、刑法、司法判断的准则。
《国语辞典》:风动幡动(风动幡动)  拼音:fēng dòng fān dòng
六祖慧能在法性寺时,风吹幡动。一僧说是风动,一僧说是幡动,两人争论不休,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意谓外境的变化,是自心投射的结果。见《六祖坛经。行由品第一》。后比喻限于外在现象不同意见的争辩。如:「这种各执己见的辩论,正像风动幡动的争辩一样,谁也没把握住问题真正的重点。」
《国语辞典》:教外别传(教外别传)  拼音:jiào wài bié chuán
佛教里的禅宗。禅宗的传承据说是释迦牟尼佛在一次法会上,拈花微笑,坐中无人能解,只有摩诃迦叶能契悟佛意,因而得到佛陀的付法,启开禅宗以心传心的法门。因为此法门不经由经典教授,所以称为「教外别传」。宋。郑昂〈景德传灯录跋〉:「如此世愚人谓:『教外别传,不立文字』,便疑《楞伽经》宋已有之,非达磨携至,岂不悖哉?」
《国语辞典》:四十二章经(四十二章经)  拼音:sì shí èr zhāng jīng
佛教典籍。传说是东汉明帝迦叶摩腾、竺法兰合译。凡四十二章,故称为「四十二章经」。简要平实,为中国最早的汉译佛经,惟因不见于印度佛典,或以为此经为伪作。
《国语辞典》:以赛亚(以赛亚)  拼音:yǐ sài yǎ
Isaiah
人名。生卒年不详。古代以色列先知。据说是圣经旧约中以赛亚书的作者。
《漢語大詞典》:猴年马月
不知哪年哪月,也可以说是任何时候。例如:哼!猴年马月都听不见他开一句玩笑,今天情绪可不错!——陈登科等《破壁记》
《國語辭典》:虎头燕颔(虎頭燕頷)  拼音:hǔ tóu yàn hàn
形容相貌威猛,一副富贵之相。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九出:「七尺昂藏,虎头燕颔如画,莽男儿走遍天涯。」也作「燕颔虎颈」。
《國語辭典》:燕颔虎头(燕頷虎頭)  拼音:yàn hàn hǔ tóu
形容人容貌生得威仪、有富贵之相。唐。陈子昂 我府君有周居士文林郎陈公墓志铭:「公河目海口,燕颔虎头,性英雄而志尚元默。」《花月痕》第四二回:「总兵燕颔虎头,后来功名鼎盛,如何会死?」也作「燕颔虎颈」。
《國語辭典》:缠达(纏達)  拼音:chán dá
宋代唱赚曲中曲调的配制法。宋。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瓦舍众伎》:「唱赚在京师日,有缠令、缠达:有引子、尾声为『缠令』;引子后只以两腔互迎,循环间用者,为『缠达』。」也称为「缠踏」。
《國語辭典》:缠令(纏令)  拼音:chán lìng
唱赚曲中有引子尾声的为「缠令」。金、元时被广泛运用。如董西厢中有醉落魄缠令、点降唇缠令等。
《漢語大詞典》:阿其那
满语音译。旧说是狗的意思。 鲁迅 《准风月谈·“抄靶子”》:“ 雍正皇帝 要除掉他的弟兄,就先行御赐改称为‘阿其那’和‘塞思黑’。”参见“ 塞思黑 ”。
《漢語大詞典》:塞思黑
满语音译。旧说是猪的意思。但按《五体清文鉴》《清文总汇》,与“塞思黑”音近的满语词意为讨人厌或可厌之人。旧说不可信。清史稿·世宗纪:“﹝ 雍正 四年五月﹞乙巳,改 胤禟 名 塞思黑 ,拘於 保定 ……﹝八月﹞丁亥, 李紱 奏 塞思黑 卒於 保定 。” 鲁迅 《准风月谈·抄靶子》:“ 雍正 皇帝要除掉他的弟兄,就先行御赐改称为‘ 阿其那 ’与‘ 塞思黑 ’,我不懂 满洲 话,译不明白,大约是‘猪’和‘狗’罢。”参阅 富丽 《“阿其那”、“塞思黑”新解》《文史》第十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