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音节(音節)  拼音:yīn jié
1.语音学上指由一个或数个音素组成的语音结构基本单位。也称为「音缀」。
2.音乐的快慢节奏。《后汉书。卷八○。文苑传下。祢衡传》:「闻衡善击鼓,乃召为鼓史,因大会宾客,阅试音节。」《三国演义》第二三回:「衡穿旧衣而入,遂击鼓为渔阳三挝,音节殊妙,渊渊有金石声。」
《國語辭典》:正音  拼音:zhèng yīn
1.雅正的乐声。《淮南子。天文》:「姑洗生应钟,比于正音,故为和。」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乐府》:「迩及元成,稍广淫乐,正音乖俗,其难也如此。」
2.标准音。
3.矫正读音的错误。《南史。卷四七。胡谐之传》:「帝问曰:『卿家人语音已正未?』谐之答曰:『宫人少,臣家人多,非唯不能得正音,遂使宫人顿成傒语。』」
《國語辭典》:释文(釋文)  拼音:shì wén
注释文字音义。如:「经典释文」。
《漢語大詞典》:不花
蒙 语音译。牛的别名。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词曲·蔡中郎:“胡语以牛为不花也。”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蒙古语:“ 元 人以本国语命名……或取物类,如不花者牯牛也。”
《國語辭典》:波罗蜜(波羅蜜)  拼音:bō luó mì
1.从生死轮回的苦海至解脱的彼岸。为梵语的Pāramitā音译。晋。支遁〈大小品对比要钞序〉:「夫般若波罗蜜者,众妙之渊府、群智之玄宗、神王之所由、如来之照功。」也译作「波罗蜜多」。
2.植物名。桑科波罗蜜属,常绿乔木。树皮灰褐色,树干具有白色黏质乳液。叶互生,椭圆或倒卵形。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序穗状,雌花序球形或椭圆形,花被几乎全部陷入于肉质花序轴中。果实为聚合果,也称为「波罗蜜」,长椭圆形,大如冬瓜,肉似凤梨而味甜,可食。也称为「菠萝蜜」、「婆那娑」。
《國語辭典》:禅那(禪那)  拼音:chán nà
静虑或思惟修。梵语dhyāna的音译。指修行者高度集中精神,缘一对象或主题作思惟而达到定,这个过程称为「禅那」。禅那按修习层次共分成四种,称为「四禅」或「四静虑」。在中国,禅那通常和定没什么区别,合为「禅定」一词。《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三:「须菩提言:『般若波罗蜜是法无所有,不可得;禅那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羼提波罗蜜、尸罗波罗密、檀那波罗蜜是法无所有,不可得。』」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五下。滇游日记三》:「师独留正殿,无具无龛,澈夜禅那不休。」
《國語辭典》:茶毗  拼音:chá pí
梵语jhāpita的音译。意为焚烧、火葬。原为印度葬法之一。在中国专指出家人圆寂后的火葬。茶、荼二字音、形皆近似,故「茶毗」也作「荼毗」。
《國語辭典》:词义(詞義)  拼音:cí yì
语词表达的意义。
《國語辭典》:古韵(古韻)  拼音:gǔ yùn
1.周、秦及两汉文字所用的韵,称为「古韵」。《清史稿。卷四八一。儒林列传二。顾炎武》:「言古韵者,自明陈第,虽创辟榛芜,犹未邃密。炎武乃推寻经传,探讨本原。」
2.古典的风韵意趣。唐。杜牧 和宣州沈大夫登北楼书怀诗:「笔落青山飘古韵,帐开红旆照高秋。」
《國語辭典》:兜率天  拼音:dōu shuài tiān
妙足、知足。梵语Tusita的音译。欲界六天之一。此天一昼夜相当于人间四百年。住此的天人澈体光明,但未断欲,故仍属欲界。大乘佛教认为,此天有内院和外院,外院是欲界天,内院则是隬勒居住的净土,为弥勒信仰者追求的往生去处。唐。白居易 答客说诗:「海山不是吾归处,归即应归兜率天。」也译作「兜率陀」、「睹史多」。
《漢語大詞典》:那伽
梵语音译。义为龙。翻译名义集·八部:“那伽,此云龙。别行疏云:龙有四种,一守天宫殿……二兴云致雨,益人间者;三地龙,决江开瀆;四伏藏,守转轮王大福人藏也。”
《國語辭典》:六欲  拼音:liù yù
佛家指凡夫的六种情欲。《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卷九:「六欲者:一者色欲;二形貌欲;三威仪恣态欲;四言语音声欲;五细滑欲;六人相欲。此六欲能生六种著。」
《漢語大詞典》:语转(語轉)
语音转变。《方言》第三“苏、芥,草也” 晋 郭璞 注:“汉书曰:‘樵苏而爨’,苏犹芦,语转也。”《方言》第五“杷, 宋 魏 之间谓之渠挐,或谓之渠疏” 晋 郭璞 注:“语转也。”
《國語辭典》:发音(發音)  拼音:fā yīn
泛指发出声音。也用于指发出语音或乐音。如:「发音清楚正确,是播音员的基本素养。」
《漢語大詞典》:频度(頻度)
梵语音译。点。指有形物组成的最小部分。 章炳麟 《国故论衡·明见》:“诸在形者,至小为点。白萝门书谓之频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