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一囊诗稿
  
古锦句囊
  
古锦诗囊
 
呕心囊句
 
囊不空
 
囊中诗
 
囊句
 
囊诗贮锦
 
囊开古锦
   
奚奴背诗笈
 
奚奴锦
 
探古锦
 
昌谷空囊
 
李贺诗囊
 
秀句盈囊
  
背锦
  
诗囊羞涩
 
诗满囊
 
贺囊佳制
  
锦囊公子
 
锦囊奚奴
 
锦囊诗
 
锦囊诗句

相关人物
李贺


《全唐文》卷七百八十〈李商隐十·李贺小传〉~849~
京兆杜牧为李长吉集序,状长吉之奇甚尽,世传之。长吉姊嫁王氏者,语长吉之事尤备。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能苦吟疾书。最先为昌黎韩愈所知,所与游者,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为密。每旦日出,与诸公游,未尝得题,然后为诗,如他人思量牵合,以及程限为意。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见所书多,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始已耳!」上灯与食,长吉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投他囊中。非大醉及吊丧日,率如此,过亦不复省。
《漢語大詞典》:诗稿(詩稿)
亦作“ 诗藳 ”。
(1).诗的稿子;诗作。 唐 姚合 《送喻凫校书归毘陵》诗:“主人庭叶黑,诗稿更谁书。” 宋 苏轼 《与赵德麟书》之五:“三日臂痛,今日幸减,録旧诗一篇奉呈。闻公亦欲借示诗稿,幸付去人。”一本作“ 诗藳 ”。 元 王恽 《为王朝显赠梁邦杰兼简郝劝农》诗:“诗藳不须询几束,溪声山色揔关情。” 丁玲 《与日本朋友叙旧》:“可惜的是诗稿现在哪里呢?”
(2).诗集的专称。如 宋 陆游 剑南诗稿; 清 魏源 《清夜斋诗稿》
《國語辭典》:剑南诗稿(劍南詩稿)  拼音:jiàn nán shī gǎo
书名。宋陆游诗集。全书八十五卷,收入作品九千馀首。因陆游曾居蜀十年,为纪念蜀中生活,故名其诗集为《剑南诗稿》。其诗清新刻露,圆润有致,能自辟一宗。
《漢語大詞典》:吟笺
亦作“ 吟笺 ”。
(1).诗稿。 宋 范成大 《东宫寿诗》:“薰炷争延祝,吟牋曷讚扬。” 宋 陆游 《病起》诗:“收拾吟牋停酒椀,年来触事动忧端。”
(2).指写诗用的纸。 元 吴渭 《送诗赏小札》:“第三十一名止五十名,各笔一贴,墨一笏,吟笺二沓。”
《漢語大詞典》:吟卷
诗册;诗稿。 元 宋无 《寄王子长》诗:“吟卷看花掩,行牀竝竹铺。” 丘逢甲 《滋膺同年以〈吟草偶存〉及〈西楼吟集〉见示题此归之》诗:“讼庭花落钞吟卷,宦况诗心一样清。”
分類:诗稿
《漢語大詞典》:吟草
诗稿。 明 姚舜牧 撰《乐陶吟草》三卷。 丘逢甲 岭云海日楼诗钞·选外集有诗题曰:“ 滋膺 同年以《吟草偶存》《西楼吟集》见示,题此归之。”
《漢語大詞典》:吟稿
诗稿。如 宋 吴龙翰 有《古梅吟稾》六卷, 元 胡天游 有傲轩吟稾一卷, 明 汪广洋 有凤池吟稾十卷。
《國語辭典》:锦囊(錦囊)  拼音:jǐn náng
1.锦缎制的袋子。古人用来珍藏诗稿或机密贵重的物品。《南史。卷一五。徐羡之传》:「以锦囊盛武帝纳衣,掷地以示上。」《三国演义》第六回:「宫样装束,项下带一锦囊。」
2.比喻佳作的诗稿。唐。李商隐〈灯〉诗:「锦囊名画掩,玉局败棋收。」
《國語辭典》:锦囊佳句(錦囊佳句)  拼音:jǐn náng jiā jù
唐人李贺七岁便能作辞章,每日背著一个锦囊,遇有灵感即创作诗句投入囊中的故事。典出《新唐书。卷二○三。文艺传下。李贺传》。后用以称赞优美的诗句。《浮生六记。卷一。闺房记乐》:「锦囊佳句,不知夭寿之机,此已伏矣。」也作「锦囊佳制」。
分類:优美文句
《漢語大詞典》:诗筒(詩筒)
亦作“ 诗筩 ”。
(1).盛诗稿以便传递的竹筒。 唐 白居易 《秋寄微之十二韵》:“忙多对酒榼,兴少閲诗筒。”自注:“此在 杭州 ,两 浙 唱和诗赠答,於筒中递来往。” 元 胡助 《南城试院和王子肃韵》之二:“帘外官闲深院锁,诗筒来往不嫌多。”红楼梦第二二回:“太监又将颁赐之物送与猜着之人,每人一个宫製诗筒,一柄茶筅。”
(2).喻指满腹诗才的诗人。 元 张可久 《折桂令·西湖怀古》曲:“飞来何处奇峰,笑引吟翁,醉倒诗筩。”
《國語辭典》:诗囊(詩囊)  拼音:shī náng
1.盛诗稿的锦囊。宋。陆游 春日杂赋诗:「退红衣焙熏香冷,古锦诗囊觅句忙。」
2.诗情。元。纳新〈送道士张宗岳奉贺正旦表朝京竣事还龙虎山〉诗:「河朔游尘随骑气,江南清梦入诗囊。」
《漢語大詞典》:诗瓢(詩瓢)
宋 计有功 唐诗纪事·唐球:“ 球 居 蜀 之 味江山 ,方外之士也。为诗捻藳为圆,纳入大瓢中。后卧病,投於江曰:‘斯文苟不沉没,得者方知吾苦心尔。’至 新渠 ,有识者曰:‘ 唐山人 瓢也。’”后以“诗瓢”指贮放诗稿的器具。 元 袁桷 《送吴成季五绝》之四:“诗瓢淅沥风前树,雪在深村月在梅。” 明 陈与郊 《义犬》第一出:“且挂诗瓢学 许由 ,北邻看竹东邻酒。” 清 周亮工 《丁亥除夕独宿邵武城楼永夜不寐成诗四章》之二:“晨窥粟瓮思僮减,岁验诗瓢喜橐增。”
《漢語大詞典》:诗城(詩城)
藏有丰富诗稿、诗集之所在。 宋 方岳 《再用韵酬朱行甫》:“手持玉简判红紫,敛袂欲以诗城降。” 清 袁枚 《诗城诗》序:“余山居五十年,四方投赠之章几至万首。梓其尤者,其底本及餘诗无安置所,乃造长廊百餘尺而尽糊之壁间,号曰诗城。” 高燮 《题变雅楼三十年诗徵》诗:“诗城浩大谁所筑,按兵待之那可蹴。”
《漢語大詞典》:诗帖(詩帖)
写诗的纸片。亦借指诗稿。 宋 周紫芝 竹坡诗话:“ 绍兴 兵至, 姑谿 诗帖两牛腰,併与 山谷 墨妙,为之一空。”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四:“又求观 黄石斋 诗帖。” 戴望舒 《赠内》诗:“空白的诗帖,幸福的年岁。”
《漢語大詞典》:诗箧(詩篋)
放诗稿的小箱子。 唐 白居易 《醉吟先生传》:“每良辰美景,或雪朝月夕,好事者相过必为之先拂酒罍,次开诗篋。” 宋 张舜民 《体之推官侍亲出使聊书短篇以浼行色》诗:“路遥诗篋重,雪映綵衣明。”
分類:诗稿箱子
《漢語大詞典》:诗帙(詩帙)
包装诗稿的封套。 宋 邵雍 《小车六言吟》:“軫边更掛诗帙,辕畔仍悬酒缸。”
《漢語大詞典》:古锦(古錦)
(1).年代久远的锦缎。
(2).见“ 古锦囊 ”。
分類:久远锦缎
《漢語大詞典》:古锦囊(古錦囊)
用年代久远的锦缎制成的袋。新唐书·文艺传下·李贺:“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未始先立题然后为诗……及暮归,足成之。”亦省作“ 古锦 ”。专指贮诗之袋。 宋 韩维 《宝奎殿前花树子答宋中道》诗:“春罗试舞衣新换,古锦藏诗墨未乾。” 樊增祥 《再示儿辈》诗:“雅人深致循良事,都被先生古锦收。”
分類:久远锦缎
《漢語大詞典》:古锦囊(古錦囊)
用年代久远的锦缎制成的袋。新唐书·文艺传下·李贺:“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未始先立题然后为诗……及暮归,足成之。”亦省作“ 古锦 ”。专指贮诗之袋。 宋 韩维 《宝奎殿前花树子答宋中道》诗:“春罗试舞衣新换,古锦藏诗墨未乾。” 樊增祥 《再示儿辈》诗:“雅人深致循良事,都被先生古锦收。”
分類:久远锦缎
《漢語大詞典》:奚囊
李商隐 《李长吉小传》:“每旦日出,与诸公游,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后因称诗囊为“奚囊”。 宋 楼钥 《山阴道中》诗:“奚囊莫怪新篇少,应接山川不暇诗。” 元 柳贯 《夜行溪谷间梅花迎路》诗:“正为先生行役苦,故留皴玉荐奚囊。” 清 陈梦雷 《赠秘书觉道弘五十韵》:“彩句奚囊满,牙籤鄴架盈。”
分類:诗囊
《國語辭典》:奚奴  拼音:xī nú
僮仆。《新唐书。卷二○三。文艺传下。李贺传》:「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聊斋志异。卷四。辛十四娘》:「从小奚奴,蹑露奔波,履袜沾濡。」也称为「奚童」。
《漢語大詞典》:罗囊(羅囊)
(1).丝袋。宋史·仪卫志六:“絳麾,如幢,止三层,紫罗囊蒙之。”
(2).指作佩饰的丝质香袋。 明 王彦泓 《踏春词》:“偶因裙带换,忘却紫罗囊。”
分類:佩饰丝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