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刻论(刻論)
苛刻地评论。 清 周亮工 《与吴冠五书》:“论既正,又足以痛快人心,似不当刻论之矣。”
分類:苛刻评论
《漢語大詞典》:论谥(論謚)
评论其生平事迹,然后赐给谥号。艺文类聚卷四○引 晋 张璠 《汉记》:“ 范丹 , 中平 二年卒,三府各遣令史奔弔,累行论謚,僉曰宜为 贞节先生 。会葬二千餘人。”
《漢語大詞典》:论课(論課)
谓评论、考核军功或政绩。后汉书·百官志五:“秋冬遣无害吏案讯诸囚,平其罪法,论课殿最。”
《漢語大詞典》:论吏(論吏)
评论考察官吏的才德。《孔子家语·执辔》:“故天子论吏而德法行,事治而功成。” 唐 于邵 《为福建李中丞谢上表》:“臣闻度材任器,论吏底禄, 三代 所以直道而行,迭相沿袭,未之易也。”
《漢語大詞典》:批尾
在别人著作后面加评论批注。 清 黄宗羲 《〈天岳禅师诗集〉序》:“不知先贤之学,如百川灌海,以异而同,而依傍集注,妄生议论,认场屋为两廡,年来遂有批尾之学。” 清 黄宗羲 《〈马虞卿制义〉序》:“黠者从而张皇其间,寱语狂吠,发为时文之批尾。面墙之士子,遂以批尾为学。”
《國語辭典》:评语(評語)  拼音:píng yǔ
用来评定好坏的语言文字。如:「老师这次给他的评语是『不够用功』。」「评审对这位体操选手所下的评语是『动作不够流畅』。」
分類:评语评论
《漢語大詞典》:短论(短論)
短小的评论文章。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序言》:“昨天编完了去年的文字,取发表于日报的短论以外者,谓之《且介亭杂文》。”
《國語辭典》:戏评(戲評)  拼音:xì píng
评论戏剧的文章。
《漢語大詞典》:论客(論客)
发表议论的人;评论的人。 梁启超 《论民族竞争之大势》:“近者帝国主义之声,洋溢于国中,自政府之大臣,政党之论客,学校之教师……莫不口其名而艳羡之,讲其法而实行之。” 鲁迅 《书信集·致徐懋庸》:“所以我以为最好先看一点基本书,庶不致为不负责任的论客所误。” 郭沫若 《南冠草》附录《夏完淳》:“我不愿意摹仿一般轻薄的时髦论客,一动笔便要嘲笑‘神童’,奚落‘才子’。”
《漢語大詞典》:质论(質論)
(1).质疑评论。 明 张居正 《答宣大巡抚贾春宇言边事书》:“况边事关係甚重,须彼此虚心商量,又不可谓事出鄙见,黽勉相从,不復质论也。”
(2).信实的评论。 明 张溥 《〈陆清河集〉题词》:“集中大文虽少,而 江 汉 同名。 刘彦和 谓其‘布采鲜浄,敏於短篇’,殆质论歟!”
《國語辭典》:置评(置評)  拼音:zhì píng
批评、发表意见。如:「当事人对于这项报导不予置评。」
分類:评论
《國語辭典》:主笔(主筆)  拼音:zhǔ bǐ
报章杂志中负责撰写评论的人。《文明小史》第四四回:「行文给芜湖道,叫他查明芜湖日报馆东家是谁,主笔是谁,限日禀覆。」
《国语辞典》:点评(点评)  拼音:diǎn píng
大陆地区指指点和评论。如:「专业作家为业馀作者写点评文章。」
《漢語大詞典》:诠量(詮量)
评论衡量。詮,通“ 銓 ”。 唐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论鉴识收藏购求阅玩》:“蓄聚既多,必有佳者,妍蚩浑杂,亦在詮量。” 元 袁桷 《伯庸开平书事次韵》之四:“北门英彦珪璋重,朝论詮量比秤星。”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叙画:“余今立此五等,以包六法,以贯众妙,其间詮量,可有数百等。”
分類:评论衡量
《漢語大詞典》:评校(評校)
评论校订。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十三:“ 存翁 相公登第后, 大参 即与余兄弟会文,每余兄弟至其家,必延款恳到,出前辈诗文评校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