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41,分17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杂记
录奏
梦事
记分
记述
载言
注籍
记功
世纪
郡志
虑囚
簿历
载明
笔记
计簿
《國語辭典》:杂记(雜記)  拼音:zá jì
1.文体名。记载琐事、器物、山水等杂事。
2.琐碎的笔记。如:「生活杂记」。
3.礼记篇名。《礼记。杂记》唐。孔颖达。正义:「按郑目录云,名曰杂记者,以其杂记诸侯以下至士之丧事,此于别录属丧服,分为上下,义与曲礼檀弓分别不殊也。」
《漢語大詞典》:录奏
记录并上奏。北齐书·孝昭帝纪:“ 天保 以来未蒙追赠者,亦皆録奏。”
分類:记录上奏
《国语辞典》:梦事(梦事)  拼音:mèng shì
指有关梦的事情。如作梦的心理,梦境的记录,梦兆的解读等都包含在内。
《國語辭典》:记分(記分)  拼音:jì fēn
1.记录分数。如比赛、游戏时,对于各人得分的登录。
2.记忆力、记性。《水浒传》第一○四回:「小子好记分。我说是姓王,曾在东京开封府前相会来。」
《國語辭典》:记述(記述)  拼音:jì shù
用文字记载叙述。《三国志。卷五三。吴书。薛综传》:「今者见吏,虽多经学,记述之才,如莹者少,是以慺慺为国惜之。」
《漢語大詞典》:载言(載言)
谓记录国家盟会之辞。后亦泛指记录史事。礼记·曲礼上:“史载笔,士载言。” 郑玄 注:“言,谓会同盟要之辞。” 陈澔 集说:“言,谓盟会之辞。” 唐 刘知几 《〈史通〉序》:“自惟歷事二主,从官两京,遍居司籍之曹,久处载言之职。”按,“载言之职”谓史官。
《漢語大詞典》:注籍(註籍)
(1).记录之簿册。后汉书·杨赐传:“后帝徙 南宫 ,閲録故事,得 赐 所上 张角 奏及前侍讲注籍,乃感悟。” 李贤 注:“所注之籍録。”
(2).指登记入册。南史·齐纪下·废帝东昏侯:“又东境役苦,百姓多注籍诈病,遣外医巫,在所检占诸属名,并取病身。” 梁启超 《少年中国说》:“四百兆之父兄子弟,已为人注籍之奴。”
(3).古代朝臣受弹劾,情节较重者,在家听候处理。同时在家门上贴“注籍”两字,以避免与人往来。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三二章:“他没有看见首辅 薛国观 ,明白他是因为受了弹劾,‘注籍’在家。”
谓登录在册,在家听授官职。 明 许誉卿 《科臣被言咆哮等事疏》:“先是举行枚卜,臣病,註籍兼旬,始终不闻会推。”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一:“ 明 时,羣僚被劾者,自衙归私宅,则下轿帘以障之,于门揭註籍二字,闭门以待命。”
《國語辭典》:记功(記功)  拼音:jì gōng
1.记载功绩,以示奖励。如:「你把事情搞成这样,我没怪你已经不错了,你还想记功!」
2.超人的记忆力。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襄阳罗友,为人有记功。从桓宣武平蜀,按行蜀城阙观宇,内外道陌广狭,种植果竹多少,皆默记之。后宣武漂洲与简文集,友亦预焉。共道蜀中事,亦有所遗忘,友皆名列,曾无错漏。」
《國語辭典》:世纪(世紀)  拼音:shì jì
计算年代的单位。欧美各国以耶稣降生的那年为纪元,每经一百年为一世纪。
《漢語大詞典》:郡志
地方志的一种。记录一郡山川、物产、人文等情况的书。 宋 范成大 著有吴郡志。 清 方文 《山行八咏·东古山》:“郡志名 东古 ,村人号 比山 。”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一:“古无类书,无字书,又无字汇,故《三都》《两京》赋,言木则若干,言鸟则若干…… 洛阳 所以纸贵者,直是家置一本,当类书、郡志读耳。”
《漢語大詞典》:虑囚(慮囚)
讯察记录囚犯的罪状。虑,通“ 録 ”。汉书·隽不疑传“每行县録囚徒还” 唐 颜师古 注:“省録之,知其情状有寃滞与不也。今云‘虑囚’,本録声之去者耳。”旧唐书·德宗纪下:“庚午,命有司虑囚,旱故也。” 宋 王观国 学林·虑囚:“ 前汉 、 后汉 皆称録囚,《唐史》五代史皆称虑囚,二字皆是也。” 明 归有光 《怀庆府推官刘君墓表》:“君尝虑囚,一女子呼寃,君察其诬,繫狱已二十年,遂出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冤狱:“令方虑囚,忽一人直上公堂,怒目视令而大駡曰:‘如此憒憒,何足临民!’”
《國語辭典》:簿历(簿歷)  拼音:bù lì
履历。《新唐书。卷四五。选举志下》:「考校之法,皆在书判簿历、言辞俯仰之间。」
《国语辞典》:载明(载明)  拼音:zài míng
详细、清楚的记录。如:「简章上载明应考注意事项,考生们最好事先看清楚。」
《國語辭典》:笔记(筆記)  拼音:bǐ jì
1.随手记录或指所记录的文字。如:「上课笔记」、「演讲笔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回:「天下事真是愈出愈奇了!老弟,你这回到南京来,将所有阅历的事,都把他笔记起来,将来还可以成一部书呢!」
2.一种文体。大抵杂记见闻、辨订俗讹,或综述古义。如陆游的《老学庵笔记》。南朝梁。王僧孺〈太常敬子任府君传〉:「辞赋极其精深,笔记尤尽典实。」
《国语辞典》:计簿(计簿)  拼音:jì bù
记录户口、赋税、收支等的簿籍。《汉书。卷八。宣帝纪》:「上计簿,具文而已,务为欺谩,以避其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