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115
词典
7
分类词汇
108
共108,分8页显示
上一页
1
2
1
2
3
4
5
6
7
8
4
5
6
7
下一页
分类词汇
(续上)
讲问
提出
商论
谈议
议奏
指马
论剑
参论
问题
政议
议制
决议
申论
发议
究论
《漢語大詞典》:
讲问(講問)
讲说讨论。
《
礼记·曲礼上
》
“若非饮食之客,则布席,席间函丈” 汉 郑玄 注:“谓讲问之客也。函,犹容也。讲问宜相对容丈,足以指画也。” 宋
张舜民
《游公墓志铭》
:“优居无事,时常亲至学舍,执经讲问,以劝诸生。”
《
明史·选举志二
》
:“试日入场,讲问、代冒者有禁。”
分類:
讲说
讨论
《國語辭典》:
提出
拼音:
tí chū
1.取出、领出。如:「为了买车,我从银行提出所有的存款。」
2.举出、揭示出来。如:「毕氏定理由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所提出。」
分類:
提出
揭示
提取
考虑
讨论
接受
采纳
《漢語大詞典》:
商论(商論)
磋商讨论。 唐
韩愈
《答张籍书》
:“若商论不能下气,或似有之,当更思而悔之耳。” 宋
苏舜钦
《答范资政书》
:“治
《
易
》
颇有得,时苦奥处无人商论。” 吴汝纶
《与杨伯衡论方刘二集书》
:“倘有所商论,更辱教焉。”
分類:
磋商
商讨
讨论
《國語辭典》:
谈议(談議)
拼音:
tán yì
批评议论。《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六:「你罪本当革役,我若轻恕了你,须被衙门中谈议。」
分類:
谈议
讨论
议论
切磋
是非
《漢語大詞典》:
议奏(議奏)
谓讨论后将处理意见向皇帝奏闻。
《
汉书·宣帝纪
》
:“﹝ 孝武皇帝 ﹞功德茂盛,不能尽宣,而庙乐未称,其议奏。”
《
魏书·元孝友传
》
:“詔付有司议奏不同。” 清
朱圭
《经筵讲官太子少保协办大学士礼部尚书谥文达纪公墓志铭》
:“经大学士 保寧 等议奏:如兇手在两人以上,显係孱弱难支,与强姦被杀者一体予旌。”
分類:
讨论
理意
意见
奏闻
帝王
《漢語大詞典》:
指马(指馬)
(1). 战国 时名家 公孙龙 提出“物莫非指,而指非指”、“白马非马”等命题,讨论名与实之间的关系。
《
庄子·齐物论
》
则谓“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马喻马之非马,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谓世界是一个统一体,应各任自然,不分彼此、是非、长短、多少。后遂以“指马”为争辩是非、差别的代称。 北齐
颜之推
《
颜氏家训·音辞
》
:“自兹厥后,音韵锋出,各有土风,递相非笑,指马之諭,未知孰是。”
(2).见“ 指鹿为马 ”。
分類:
时名
名家
公孙龙
提出
命题
讨论
《國語辭典》:
指鹿为马(指鹿為馬)
拼音:
zhǐ lù wéi mǎ
本指赵高献给秦二世一只鹿,故意指称是马,并问臣子是鹿或马,而将答鹿者暗中杀害,使群臣畏惧自己,以谋篡位。典出《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后比喻颠倒是非。《周书。卷一。文帝纪上》:「欢威福自己,生是乱阶,缉构南箕,指鹿为马。」《醒世恒言。卷七。钱秀才错占凤凰俦》:「东床已招佳选,何知以羊易牛;西邻纵有责言,终难指鹿为马。」也作「指鹿作马」。
分類:
有意
颠倒黑白
混淆是非
《漢語大詞典》:
论剑(論劍)
讨论剑术。
《
史记·刺客列传
》
:“ 荆軻 尝游过 榆次 ,与 盖聂 论剑, 盖聂 怒而目之。” 三国 魏
曹丕
《〈典论〉自序》
:“余与论剑良久,谓言:‘将军法非也,余顾尝好之,又得善术。’”
分類:
讨论
剑术
《漢語大詞典》:
参论(參論)
(1).参与讨论。
《
后汉书·张衡传
》
:“ 永初 中,謁者僕射 刘珍 、校书郎 刘騊駼 等著作 东观 ,撰集
《汉记》
,因定 汉 家礼仪,上言请 衡 参论其事。”
(2).弹劾追究。
《初刻拍案惊奇》
卷九:“臺諫官员,看见同僉富贵豪宕,上本参论他赃私。”
《西湖佳话·六桥才迹》
:“今青苗法行,果然不好,以致百姓受害生怨, 王安石 却归罪到 东坡 身上,説是他的祸根,因叫门下人寻他的过失参论他。”
分類:
参与
弹劾
追究
讨论
《國語辭典》:
问题(問題)
拼音:
wèn tí
1.事态的严重性足以引人研究讨论,或尚待解决者。如:「犯罪问题」、「公害问题」。
2.考试时的题目。如:「期末考的问题出得太偏僻了。」
分類:
问题
要求
关键
事故
需要
回答
意外
究讨
讨论
要之
解释
题目
解决
矛盾
疑难
《漢語大詞典》:
政议(政議)
(1).严正批评。政,通“ 正 ”。
《
战国策·韩策二
》
:“ 韩傀 相 韩 , 严遂 重於君,二人相害也。 严遂 政议直指,举 韩傀 之过。 韩傀 以之叱之於朝。”
(2).关于政事的讨论。
《
后汉书·应劭传
》
:“故 胶西 相 董仲舒 老病致仕,朝廷每有政议,数遣廷尉 张汤 亲至陋巷,问其得失。” 聂绀弩
《从沈从文笔下看鲁迅》
:“于 鲁迅 也就面面俱到,自在圆通,拥皋比,参政议,臧否人物,放论文章,都不减于 周作人 氏之‘如秋天,如秋水,于事不隔’了。”
分類:
严正
政事
批评
讨论
《漢語大詞典》:
议制(議制)
(1).谓衡量事之轻重而据以断罪。语本
《左传·昭公六年》
:“昔先王议事以制。”
《南史·谢弘微传》
:“被举之身,加以禁錮,年数多少,随愆议制。”
《
旧唐书·刑法志
》
:“故有轻重三典之异,宫墨五刑之差,度时而施宜,因事以议制。”
(2).礼仪制度。议,通“ 仪 ”。
《
晋书·李重传
》
:“先王议制,以时因革,因革之理,惟变所适。”
(3).讨论制宪。
《
清史稿·职官志序
》
:“ 光绪 变法, 宣统 议制,品目张皇,掌寄纷杂,将以靖国,不益嚣乎?”
分類:
讨论
礼仪
礼仪制度
仪制
衡量
制度
轻重
《國語辭典》:
决议(決議)
拼音:
jué yì
1.对议论做决定。唐。
常衮
〈
授崔圆左仆射制
〉:「尝决议于庙堂,早书勋于王府。」
2.凡议案经主席提付表决者,不论可否,即称为「决议」。
分類:
决议
讨论
议论
出决
决定
法定
多数
《國語辭典》:
申论(申論)
拼音:
shēn lùn
详细论述。《南史。卷四五。王敬则传》:「时军荒后,县有一部劫逃入山中,为人患,敬则遣人致意,劫帅,使出首,当相申论。」
分類:
讨论
具文
上呈
商量
辩解
《漢語大詞典》:
发议(發議)
(1).产生议论。
《南齐书·高逸传·明僧绍》
:“不食 周 粟而食 周 薇,古犹发议,在今寧得息谈邪?”
(2).提出建议。 黄鸿寿
《开设资政院》
:“院中内容,笑柄不一……议事日表第一第二项归併於第六项之特任股员,係 劳乃宣 登臺发议,多数议员不俟议长宣告表决,即起立赞成。”
(3).交付讨论。
分類:
发议
提出
产生
交付
议论
讨论
建议
《漢語大詞典》:
究论(究論)
研究讨论。 南朝 宋 刘义庆
《
世说新语·鉴识
》
:“因与诸尚书言 孙 吴 用兵本意,遂究论,举坐无不咨嗟。” 宋
蔡绦
《
铁围山丛谈
》
卷二:“明堂古盛典,繇祖宗来暨 神考 ,究论弗及成。今赖卿力,俾朕获继先志。” 清
吴敏树
《与篠岑论文派书》
:“然弟岂区区以侍郎之言为枉,而急自明哉?惜乎不及与 功甫 究论之耳。” 章炳麟
《辨诗》
:“词已失其律度,南北曲復曼衍不可究论,然叶音宜以官韵为準。”
分類:
究讨
讨论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