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征罚(征罰)
讨伐。 晋 袁宏 后汉纪·灵帝纪中:“ 周 有 獫狁 之役, 汉 有 瀚海 之事,征罚四夷,所由来尚矣。”
分類:讨伐
《國語辭典》:讨贼(討賊)  拼音:tǎo zéi
征讨叛逆或盗贼。《左传。宣公二年》:「亡不越竟,反不讨贼。」《三国演义》第六回:「上为国家讨贼,下为将军家门之私。」
分類:讨伐贼寇
《漢語大詞典》:进讨(進討)
进攻讨伐。后汉书·耿弇传:“因詔 弇 进讨 张步 。”《三国演义》第二回:“於是三人连夜引军来投 朱儁 , 儁 待之甚厚,合兵一处,进讨 张宝 。”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二:“上乃命 康亲王 杰书 ,为奉命大将军,贝子 傅喇塔 为寧海将军,赴 浙 进讨。”
分類:进攻讨伐
《國語辭典》:伐罪  拼音:fā zuì
讨伐有罪。晋。潘岳 西征赋:「当光武之蒙尘,致王诛于赤眉,异奉辞以伐罪,初垂翅于回溪。」南朝梁。丘迟 与陈伯之书:「中军临川殿下,明德茂亲,总兹戎重,吊民洛汭,伐罪秦中。」
分類:讨伐有罪
《漢語大詞典》:攻讨(攻討)
攻击讨伐。三国志·吴志·吕岱传:“ 廖式 作乱…… 权 遣使追拜 岱 交州 牧,及遣诸将 唐咨 等骆驛相继,攻讨一年破之。” 宋 苏辙 《三论渠阳边事札子》:“欲遣间谍招诱,必用土人;欲行窥伺攻讨,必用土兵。” 李大钊 《废娼问题》:“凡是侮辱人权背反人道的制度风俗,我们都认作仇敌,要尽最大的努力去攻讨他。”
分類:攻击讨伐
《漢語大詞典》:伐叛
讨伐叛逆。 晋 刘琨 《劝进表》:“柔服以德,伐叛以刑。抗明威以摄不类,杖大顺以肃宇内。” 唐 杜甫 《归梦》诗:“偷生唯一老,伐叛已三朝。”
《漢語大詞典》:九伐
(1).古代指对九种罪恶的讨伐。周礼·夏官·大司马:“以九伐之灋正邦国:冯弱犯寡则眚之;贼贤害民则伐之;暴内陵外则坛之;野荒民散则削之;负固不服则侵之;贼杀其亲则正之;放弑其君则残之;犯令陵政则杜之;外内乱、鸟兽行则灭之。”大戴礼记·朝事:“明九伐之法,以震威之。”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檄移:“三驱弛刚,九伐先话。”
(2).泛指征伐。《旧唐书·代宗纪》:“九伐之师,尚勤王略;千金之费,重困吾人。” 明 沈鲸《双珠记·赴婚遇兄》:“折衝千里,张国家九伐之威。”
《國語辭典》:杀伐(殺伐)  拼音:shā fā
1.战争。如:「杀伐之气」、「杀伐之声」。《隋书。卷二○。天文志中》:「又为天狱,主杀伐。」
2.杀戮。《后汉书。卷四九。王符传》:「季世之臣,以谄媚主,不思顺天,专杖杀伐。」《三国演义》第二回:「大将军辅佐新君,不行仁慈,专务杀伐。」
《漢語大詞典》:讨逆(討逆)
讨伐叛逆。晋书·楚隐王玮传:“助顺讨逆,天所福也。” 明 徐光启 《大征策》:“所患因循苟安,无讨逆之志,浸启戎心,未可测耳。”评弹《再生缘》第四十回:“讨逆怎样胜利,详细奏来,再行升赏。”
《國語辭典》:搜讨(搜討)  拼音:sōu tǎo
1.精求义理,深入探讨。《魏书。卷八二。李琰之传》:「但异见异闻,心之所愿,是以孜孜搜讨,欲罢不能。」
2.寻找。宋。韩琦〈答陈舜俞推官惠诗求全瓦古砚〉诗:「求者如麻几百年,宜乎今日难搜讨。」
《漢語大詞典》:讨除(討除)
讨伐芟除。旧唐书·李绛传:“及 镇州 节度使 王士真 死,朝廷将用兵讨除, 絳 深陈以为未可。” 宋 范仲淹 《上吕相公书》:“如未克胜,贼势不衰,纵入讨除,岂肯逃散。”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七:“况 元 之遗孽尚在朔漠, 明玉珍 在 蜀 , 梁王 在 云南 ,方事讨除,未遑远略。”
分類:讨伐芟除
《國語辭典》:挞伐(撻伐)  拼音:tà fā
征讨。语本《诗经。商颂。殷武》:「挞彼殷武,奋伐荆楚。」
《漢語大詞典》:讨击(討擊)
(1).讨伐,攻击。 汉 王符 潜夫论·实边:“而将帅皆怯劣软弱,不敢讨击。”《根本说一切有部毘柰耶杂事》卷八:“我又一时严饰军马,出行讨击。” 宋 王禹偁 《故商州团练使翟公墓志铭》:“招怀讨击, 五谿 悉平。”
(2).讨论研究。击,治。 唐 道宣 续高僧传·明律下·法砺:“末又往 江 南,游览《十诵》,而盛专师授,讨击未资。”
《漢語大詞典》:罚罪(罰罪)
讨伐或惩处有罪者。书·大禹谟:“肆予以尔众土,奉辞罚罪。”管子·版法:“罚罪宥过以惩之,杀戮犯禁以振之。” 南朝 梁 沈约 《立左降诏》:“罚罪之奏,日闻于蚤朝。” 清 龙启瑞 《复唐子实书》:“果能赏功罚罪,则此贼何足办?”
《國語辭典》:攻伐  拼音:gōng fā
攻打讨伐。《五代史平话。唐史。卷上》:「李克用见那诏书不从起兵之请,终郁郁不平,便有攻伐朱全忠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