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晷刻  拼音:guǐ kè
时刻。如:「正午晷刻」、「傍晚晷刻」。
《漢語大詞典》:三点(三點)
(1).旧时以更计时,一夜五更,每更分三点。 唐 杜甫 《至日遣兴寄北省旧阁老两院故人》诗之一:“去岁兹辰捧御牀,五更三点入鵷行。” 唐 李商隐 《夜半》诗:“三更三点万家眠,露欲为霜月堕烟。”元史·兵志四:“其夜禁之法,一更三点,鐘声絶,禁人行;五更三点,鐘声动,听人行。”
(2).指古 印度 婆罗谜字体表示i-(kara)的字母。原写作不纵不横的三个点,后在吐火罗语中作三个“c”字形,故称“三点”。佛教借此三点不纵不横的三角关系,以喻教义。一般指《涅槃经》所说的“三德”:法身德、般若德和解脱德。天台宗亦因以指空、假、中。《敦煌变文集·降魔变文》:“会三点於真原,净六尘於人境。” 前蜀 贯休 《闻大愿和尚顺世》诗之三:“若游三点外,争把七贤平。” 清 龚自珍 《释二门三点同异》:“二门三点,有二种释。先释二门,止、观是。乃释三点,空、假、中是。”
《國語辭典》:传箭(傳箭)  拼音:chuán jiàn
1.起兵攻伐。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以传送令箭,作为号令士卒起兵的信物。唐。杜甫投赠哥舒开府二十韵〉:「青海无传箭,天山早挂弓。」《新五代史。卷四六。杂传。霍彦威传》:「夷狄之法,走兵令众,以传箭为号令,然非下得施于上也。」
2.报告时间。古代以铜壶滴漏计时,壶中立著一枝刻有度数的箭,因此只要看箭露出水平面的度数是多少,即可知道时刻。《西游记》第二回:「山中又没打更传箭,不知时分,只自家将鼻孔中出入之气调定。」
《漢語大詞典》:残漏(殘漏)
残夜将尽时的滴漏。漏,漏壶,古代计时器。 唐 独孤申叔 《终南精舍月中闻磬》诗:“断絶如残漏,凄清不隔云。” 唐 郑谷 《春夕值省》诗:“流鶯百转和残漏,犹把芳尊藉露莎。” 宋 赵长卿 《眼儿媚》词:“殢人记得,叮嚀残漏,且慢明朝。”
《漢語大詞典》:禁漏
宫中计时漏刻。亦指漏刻发出的声响。 唐 陆畅 《宿陕府北楼奉酬崔大夫》诗之一:“人定军州禁漏传,不妨秋月城头过。” 南唐 冯延巳 《采桑子》词:“画堂鐙煖帘櫳捲,禁漏丁丁,雨罢寒生,一夜西窗梦不成。” 金 元好问 《秋风怨》诗:“云间簫鼓夜厌厌,禁漏谁将海水添。”
《國語辭典》:钟漏(鐘漏)  拼音:zhōng lòu
古代计时的漏刻和时钟。南朝陈。徐陵 答李颙之书:「残光烱烱,虑在昏明;馀悉绵绵,待尽钟漏。」唐。孟浩然 除夜有怀诗:「五更钟漏欲相催,四气推迁往复回。」
《國語辭典》:钟鸣漏尽(鐘鳴漏盡)  拼音:zhōng míng lòu jìn
夜半钟响,计时的沙漏或水漏已残。指深夜。汉。崔寔 政论:「钟鸣漏尽,洛阳城中,不得有行者。」比喻残年、晚年。「钟」文献异文作「钟」。《魏书。卷五五。游明根传》:「臣桑榆之年,钟鸣漏尽,蒙陛下之泽,首领获全。」《隋书。卷六二。柳彧传》:「伏见诏书以上柱国和干子为杞州刺史,其人年垂八十,钟鸣漏尽。」
《國語辭典》:漏刻  拼音:lòu kè
古代计时的器具。以铜壶盛水,底穿一孔,壶中竖立一支有刻度的箭,水渐漏则箭上的刻度就逐渐显示时间。共有一百刻,分昼夜。夏至通常昼漏六十刻,夜漏四十刻;冬至则相反,春秋二分昼夜各五十刻。
《漢語大詞典》:漏下
(1).漏刻(古计时器)的水面已经下落。指时间已晚。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谭九》:“风度蒲牢,都城漏下矣。荒野寂寥,保无有暴客相值。”
(2).中医妇科病名。妇女经行淋漓不断,古人以屋漏喻此症状,故名。
《國語辭典》:漏箭  拼音:lòu jiàn
古代漏壶中用作计时指标的箭。宋。欧阳修渔家傲。十一月新阳排寿宴〉词:「南至迎长知漏箭,书云纪候冰生研。」宋。柳永〈戚氏。晚秋天〉词:「漏箭移,稍觉轻寒。」
《漢語大詞典》:复时(復時)
地支相重之时。古人以十二地支计时,每一支为二小时。一复时即一昼夜,今为二十四小时。 唐 白居易 《钱唐湖石记》:“凡放水溉田,每减一寸,可溉十五餘顷;每一復时,可溉五十餘顷。”
《國語辭典》:更点(更點)  拼音:gēng diǎn
古时夜间计时方法。一夜分五更,一更分五点,便以几更几点计时。清。况周颐苏武慢。愁入云遥〉词:「风际断时,迢递天涯,但闻更点。」
《國語辭典》:时辰(時辰)  拼音:shí chen
1.将一天按照十二地支的顺序,分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个时段,此种两小时为一时段,称为「时辰」。《三国演义》第五九回:「相谈有一个时辰,方回马而别,各自归寨。」《老残游记》第一六回:「老残蘸墨就写,写两行,烘一烘,不过半个多时辰,信已写好。」
2.时刻、时候。《西游记》第四九回:「这等干,只是忒费事,担搁了时辰了。」《初刻拍案惊奇》卷五:「就是因缘了,时辰未到,要早一日,也不能够。」
《國語辭典》:百刻  拼音:bǎi kè
古时刻漏计时的刻度,一日可分为一百刻。晋。陆机漏刻赋〉:「度昼夜乎一箭,抱百刻以骏浮。」《旧唐书。卷三五。天文志上》:「面上为两界,内外为周天百刻。」
《漢語大詞典》:行漏
(1).古代计时的漏壶。因水随时移而持续滴注,故称。指时间。 唐 沈佺期 《奉和圣制幸礼部尚书窦希玠宅》诗:“不知行漏晚,清蹕尚裴徊。”
(2).指漏壶滴水声。 唐 卢纶 《皇帝感词》诗:“高旍花外转,行漏乐前闻。”
《國語辭典》:辰时(辰時)  拼音:chén shí
旧式计时法指上午七点到九点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