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708,分181页显示  上一页  6  7  8  9  10  12  13  14  15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建言
百言
若言
言辞
静言
发言
言论
方言
陈言
漫言
明言
不可言
余言
谓言
后言
《國語辭典》:建言  拼音:jiàn yán
1.建立文章的开端。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诠赋》:「序以建言,道引情本;乱以理篇,迭致文契。」
2.以言辞或文章提供意见。如:「知识分子应尽到为国家建言的责任。」
《骈字类编》:百言
旧唐书白居易传五言律诗百言而上长于赡五字七字百言而下长于情
《高级汉语词典》:若言
此言,这样的话
《國語辭典》:言辞(言辭)  拼音:yán cí
说话所用的词句或语汇。《文选。宋玉。高唐赋》:「传祝已具,言辞已毕。」《魏书。卷三六。李顺传》:「肃时侍饮,颇醉,言辞不逊,抗辱太傅、清河王怿,为有司弹劾。」
《國語辭典》:静言(靜言)  拼音:jìng yán
巧言。《书经。尧典》:「静言庸违,象恭滔天。」
《國語辭典》:发言(發言)  拼音:fā yán
说话、表示意见。《诗经。小雅。小旻》:「发言盈庭,谁敢执其咎?」《文明小史》第一○回:「只听得教士首先发言,对本府说道……。」
《漢語大詞典》:发言盈庭(發言盈庭)
发言的人挤满厅堂。谓人多言杂。《诗·小雅·小旻》:“发言盈庭,谁敢执其咎。”
《國語辭典》:言论(言論)  拼音:yán lùn
言谈议论。《文选。左思。咏史诗八首之四》:「言论准宣尼,辞赋拟相如。」《儒林外史》第三四回:「听见他那言论丰采,倒底是个正经人。」
《國語辭典》:方言  拼音:fāng yán
1.同一语言在不同地域因诸种因素产生演变而生成的变体。它只流行于局限的地区,并具有与其他方言或共同语差异的特徵。唐。王维早入荥阳界〉诗:「因人见风俗,入境闻方言。」也称为「土话」、「土语」。
2.书名。旧题汉扬雄撰,十三卷,晋郭璞注。其书于一名一物详其地域言语之异同,为训诂家所取资。
3.才开口说话。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未语人前先腼腆,樱桃红绽,玉粳白露,半晌恰方言。」
《國語辭典》:陈言(陳言)  拼音:chén yán
1.陈旧的言辞。唐。韩愈 答李翊书:「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宋。苏轼 次韵仲殊雪中游西湖诗二首之二:「乞得汤休奇绝句,始知盐絮是陈言。」
2.陈述言词。《礼记。儒行》:「澡身而浴德,陈言而伏,静而正之,上弗知也。」《后汉书。卷一○。皇后纪下。献帝伏皇后纪》:「议郎赵彦尝为帝陈言时策,曹操恶而杀之。」
《漢語大詞典》:漫言
(1).散言,宣言。列子·黄帝:“於众中漫言曰:‘有能自投下者赏百金。’众皆竞应。” 张湛 注:“漫,散也。”
(2).随便地说。 明 徐渭 《拟上督府书》:“不逾两日,而有司者已报班师矣。此非生愚之漫言也。”
(3).莫言;别说。 清 魏源 《寰海后十章》诗之四:“漫言孤注投壶易,万古 澶渊 几 寇莱 。” 郭沫若 《访日杂咏·吊千代松原》:“ 千代松原 不见松,漫言巨害自微虫。”
《國語辭典》:明言  拼音:míng yán
明白的说。如:「这类事件实已不算什么机密了,你大可明言无妨。」
《國語辭典》:不可言  拼音:bù kě yán
无法言明。《汉书。卷四五。蒯伍江息夫传。蒯通》:「仆尝受相人之术,相君之面,不过封侯,又危而不安;相君之背,贵而不可言。」宋。苏轼 与杨元素书:「奇方承录示,感戴不可言,固当珍秘也。」
《漢語大詞典》:余言(餘言)
(1).谓未尽的话语。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秦昭王 与 应侯 羣臣议曰:‘ 白起 之迁,其意尚怏怏不服,有餘言。’ 秦王 乃使使者赐之剑,自裁。”
(2).其他的话;别的话。梁书·王亮传:“ 高祖 变色曰:‘卿可更餘言。’ 縝 ( 范縝 )固执不已, 高祖 不悦。”
分類:未尽话语
《漢語大詞典》:谓言(謂言)
以为,说是。《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 唐 元稹 《青云驿》:“谓言青云驛,绣户芙容闺。” 宋 宋庠 《左散骑常侍东海徐公》诗:“谓言知尔晚,何此忠义激!”
分類:说是
《國語辭典》:后言(後言)  拼音:hòu yán
背后的非议。《书经。益稷》:「予违汝弼,汝无面从,退有后言。」《旧唐书。卷二○。哀帝本纪》:「虽云勇退,乃有后言,自为簿从之酋,颇失人臣之礼。」
分類: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