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注疏  拼音:zhù shù
注解及阐释注解的文字合称为「注疏」。唐。韩愈 冬荐官殷侑状:「前件官兼通三传,傍习诸经,注疏之外,自有所得。」宋。邢炳孝经注疏序〉:「奥旨微言,已备解乎注疏。」
《國語辭典》:讲解(講解)  拼音:jiǎng jiě
1.解说分析。《宋史。卷三二九。常秩传》:「秩长于《春秋》,至斥孙复所学为不近人情。著讲解数十篇,自谓『圣人之道,皆在于是。』」
2.和解、讲和。《史记。卷七。项羽本纪》:「项王、范增疑沛公之有天下,业已讲解,又恶负约,恐诸侯叛之。」
《漢語大詞典》:大传(大傳)
(1).周易中解释经(卦辞、爻辞)的传,凡七种,即《彖》《象》《文言》《繫辞》《说卦》《序卦》《杂卦》。也称大传。史记·太史公自序:“《易大传》:‘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涂。’”
(2). 汉 初 伏胜 所著尚书大传的简称。晋书·五行志上:“ 汉 兴,承 秦 灭学之后, 文帝 时, 虙生 创纪《大传》,其言五行庶徵备矣。”
《漢語大詞典》:言文
(1).谓解释法律文字。史记·曹相国世家:“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輒斥去之。”
(2).言语和文字。 狄平子 《论文学上小说之位置》:“为今之计,能造出最适之新字,使言文一致者上也。” 鲁迅 《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到这里,我想来猜一下古时候言文是否一致的问题。”
(3).专指书面语言。 郭沫若 《沸羹集·正标点》:“标点之于言文有同等的重要,甚至有时还在其上。”
《國語辭典》:别致(別致)  拼音:bié zhì
新奇,与众不同。《红楼梦》第五九回:「怪道人赞你的手巧,这顽意儿却也别致。」也作「别致」。
《國語辭典》:别致(別緻)  拼音:bié zhì
新奇,与众不同。如:「这匮子的样式倒挺别致的。」也作「别致」。
《漢語大詞典》:开白(開白)
解释表白。新唐书·李绛传:“ 李吉甫 谓 郑絪 漏其谋,帝召 絳 议,欲逐 絪 , 絳 为开白,乃免。”
《漢語大詞典》:自释(自釋)
(1).自我解释。吕氏春秋·上德:“太子不肯自释,曰:‘君非 丽姬 ,居不安,食不甘。’遂以剑死。” 唐 元结 《文编序》:“叟之命称,则著于自释云。”
(2).自行宽解。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 元帝 在 江 荆 间,復所爱习,召置学生,亲为教授,废寝忘食,以夜继朝,乃至倦剧愁愤,輒以讲自释。” 唐 柳宗元 《与李翰林建书》:“心病言少次第,不足远寄,但用自释。”宋史·田景咸传:“性鄙吝,务聚敛……后罢镇,常忽忽不乐。妻识其意,引 景咸 徧閲囊储, 景咸 方自释。”
《國語辭典》:义训(義訓)  拼音:yì xùn
以字义为主的训解方式,即用当代通行的语词解释古语词或方言词的意义。有别于音训及形训。
《國語辭典》:注脚(注腳)  拼音:zhù jiǎo
置于文章字句下面的注解。宋。朱熹答吕子约书〉:「所论甚善,末后注脚尤好。」
《國語辭典》:注释(注釋)  拼音:zhù shì
1.解释文句的意义。《隋书。卷七六。文学传。潘徽传》:「总会旧辙,创立新意,声别相从,即随注释。」宋。姚宽《西溪丛语。卷下》:「陶潜读山海经十三首用事,今本多差误,各为注释之。」
2.解释文句意义的文字。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论说》:「若夫注释为词,解散论体,杂文虽异,总会是同。」唐。刘知几《史通。卷五。补注》:「文言美辞,列于章句,委曲叙事,存于细书,此之注释,异夫儒士者矣。」
《漢語大詞典》:妙解
(1).精通。晋书·王珉传:“时有外国沙门,名 提婆 ,妙解法理。” 康有为 《大同书》己部第六章:“五年之中,强敏者既听兼通数学,中才者亦得以妙解一门。”
(2).善于说解,善于应对。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八:“子之妙解,无为不可。”
(3).精妙的解释。 唐 梁肃 《天台法门议》:“赞 龙树 之遗论,从 南岳 之妙解。” 宋 秦观 《次韵奉酬丹元先生》:“二景入妙解,元气含烟词。”
《國語辭典》:释文(釋文)  拼音:shì wén
注释文字音义。如:「经典释文」。
《國語辭典》:都讲(都講)  拼音:dū jiǎng
1.古时主持学舍的人。
2.学舍主讲的人。《后汉书。卷三七。丁鸿传》:「鸿年十三,从桓荣受欧阳尚书,三年而明章句,善论难,为都讲。」
3.讲唱变文时担任唱经的人。
《國語辭典》:都试(都試)  拼音:dū shì
讲武考试。汉制以立秋日总试骑士。《汉书。卷七六。韩延寿传》:「及都试讲武,设斧钺旌旗,习射御之事。」《晋书。卷二一。礼志下》:「汉西京承秦制,三时不讲,惟十月都试。」
《漢語大詞典》:中江
(1).江流的中央;江中。三国志·吴志·周瑜传“顷之,烟炎张天” 裴松之 注引《江表传》:“时东南风急,因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北齐书·王琳传:“ 太清 二年, 侯景 渡江,遣 琳 献米万石,未至,都城陷,乃中江沉米,轻舸还 荆州 。” 元 范梈 《送吴真人持诏宁亲》诗:“明月落中江,倒景射斗牛。”
(2).水名。古三江之一。书·禹贡:“东为 中江 ,入于海。”
(3). 汉 以后有多种解释。汉书·地理志指今 安徽 芜湖 东经 江苏 、 高淳 、 东坝 、 溧阳 至 宜兴 通 太湖 一水;初学记引 郑玄 说,指 岷江 会合 北江 、 南江 后的一段; 盛弘之 《荆州记》指 长江 经流自今 湖北 江陵 以下至 江西 九江 一段。今 四川 沱江 , 六朝 以来亦有 中江 之称。
《漢語大詞典》:解经(解經)
解释经义。儒林外史第三四回:“ 朱文公 解经自立一説,也是要后人与诸儒参看。” 清 戴震 《书〈小雅·十月之交〉篇后》:“病在析理未精,猥以为经解不可尽拘以理,是开解经者之弊也。” 姚华 《曲海一勺·明诗》:“解经恒例,对文则异,散文则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