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褊窄  拼音:biǎn zhǎi
狭窄。如:「若遇上心胸褊窄的人,须小心应付,以免招来是非。」《儒林外史》第一七回:「因房屋褊窄,停放过了头七,将灵柩送在祖茔安葬。」
《國語辭典》:褊狭(褊狹)  拼音:biǎn xiá
1.气度狭窄。《史记。卷二三。礼书》:「化隆者闳博,治浅者褊狭,可不勉与!」《后汉书。卷三九。刘赵淳于江刘周赵列传。刘般》:「伥能说经书而用心褊狭,迁严毅刚直而薄于艺文。」
2.土地或空间狭小。《北史。卷六。齐本纪。高祖神武帝》:「虽有山河之固,土地褊狭,不如邺,请迁都。」宋。苏舜钦 沧浪亭记:「时盛夏蒸燠,土居皆褊狭,不能出气。」
《漢語大詞典》:闇短
谓不明事理,见识浅陋。晋书·闵王承传:“吾以闇短,託宗皇属。”宋书·礼志四:“夫不迎而送,送而后辞,闇短之情,实用未达。”《魏书·术艺传·江式》:“暨臣闇短,识学庸薄,渐渍家风,有忝无显。”
《漢語大詞典》:褊短
(1).心地、见识等狭隘短浅。 汉 徐干 中论·智行:“夫以 召公 怀圣之资而犹若此乎!末业之士苟失一行而智略褊短,亦可惧矣。”参见“ 褊浅 ”。
(2).贫乏。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方言:“ 南都 方言……人之贫乏曰褊短。”
《國語辭典》:褊浅(褊淺)  拼音:biǎn qiǎn
心地狭窄,见识浅薄。《楚辞。宋玉。九辩》:「性愚陋以褊浅兮,信未达乎从容。」宋。苏轼〈到惠州谢表〉:「臣性资褊浅,学术荒唐。」
《漢語大詞典》:趣识(趣識)
旨趣见识。 宋 龚明之 中吴纪闻·朱乐圃先生:“ 常公 安民 尝造先生隐居,爱其趣识志尚洒然有异於人。”
分類:旨趣见识
《国语辞典》:学乖(学乖)  拼音:xué guāi
学聪明,增长了见识。《文明小史》第一七回:「都是他一番辛苦集成的,怎么能轻容易叫别人家看了学乖呢?」
《漢語大詞典》:玄识(玄識)
深奥微妙的见识。 晋 左思 《魏都赋》:“先生玄识,深颂靡测。” 宋 晁载之 《续谈助》卷四:“ 晋简文 云:‘ 汉 世人物,当推 子房 为标的……玄识远情,超然独迈。’”
《漢語大詞典》:海蠡
即海螺。旧时军队中用作号角。南齐书·东南夷传·林邑国:“国人凶悍,习三川,善鬭。吹海蠡为角。”参见“ 海螺 ”。
谓以瓠瓢测海水的量。比喻见识浅陋,看不见事物的全貌。蠡,瓠瓢。语本汉书·东方朔传:“以筦闚天,以蠡测海”。 明 李东阳 《答镜川先生书》:“执事倘不嫌甲乙之妄,则采而録之,犹宜去其圈点,使后人不以井蛙海蠡为不肖者之誚,则为赐大矣。”
《國語辭典》:海螺  拼音:hǎi luó
动物名。软体动物门腹足纲腹足目。属大型卷贝。生活于海中,以海胆、海星、贝类为食。其壳可做号角或手工艺品。
《漢語大詞典》:笺笺(箋箋)
浅小貌。喻见识浅狭。 明许自昌《水浒记·火併》:“费千金马骨有餘香,子是那笺笺株守,边幅小难开广。” 清 黄轩祖 《游梁琐记·王天冲》:“ 王 餽白金两提曰:‘请为大人寿,是笺笺者,不及 王 绅十之一。’” 章炳麟 《国故论衡·论式》:“若乃 苏軾 父子,则佞人之笺笺者。”
《漢語大詞典》:沈识(沈識)
(1).深识。指高明的见解。资治通鉴·晋穆帝永和二年:“ 会稽王 昱 与 浩 书曰:‘属当厄运,危弊理极,足下沉识淹长,足以经济。’”
(2).指见识深远。 王闿运 《严氏灵表》:“父讳 友信 ,以敦篤沉识,有闻於邦。”
《漢語大詞典》:狭促(狹促)
指心胸、见识狭隘。新唐书·陆贽传:“所谓小人者,非悉怀险詖以覆邦家也,盖趋向狭促,以沮议为出众,自异为不羣,趣小利,昧远图,効小信,伤大道尔。”
《漢語大詞典》:陋目
谦词。谓视野狭隘、见识短浅。 明 李东阳 《和沉地官时旸〈游城西朝天宫〉韵》:“壮怀益磊磈,陋目开昏蒙。”
《国语辞典》:皮相士  拼音:pí xiàng shì
仅看外表,不察内情而见识肤浅的人。明。李攀龙〈夏日东村卧病〉诗一二首之一一:「延陵皮相士,竟失被裘翁。」明。袁宏道〈三弟回志喜〉诗其四:「何人皮相士,道尔定狂痴。」
《國語辭典》:俚儒  拼音:lǐ rú
见识浅陋的儒生。宋。苏轼《东坡志林》卷一:「所谓五臣者,真俚儒之荒陋者也,而世以为胜善,亦谬矣。」宋。陆游〈谢参政启〉:「分章析句于蓬枢瓮牖之下,学但慕于俚儒。」
《漢語大詞典》:量识(量識)
犹识量。器量见识。 宋 阮阅 诗话总龟后集·神仙一:“ 光庭 ( 杜光庭 )量识肤浅,不意上仙降鉴,深为罪戾。”
分類:器量见识
《漢語大詞典》:鉴局(鑑局)
亦作“鉴局”。 指人的见识和胸襟器量。 唐 司空图 《容成侯传》:“上闻而器之,召见,嘉其鉴局,且谓毫髮无隐,屡顾属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