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乌肠(烏腸)
指曲受潮发霉后中心部位孔的周围变成黑褐色。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造神麴法:“布麴饼於地……三七日出外,日中曝之令燥,麴成矣。任意举、阁,亦不用瓮盛。瓮盛者,则麴乌肠。乌肠者,遶孔黑烂。” 缪启愉 校释:“乌肠:麴经晒燥之后,復盛入瓮中,容易吸收潮气,因而被杂菌滋生,在中心部分孔的周围呈黑褐色。”一本作“ 乌腹 ”。
《漢語大詞典》:钟螺(鐘螺)
螺的一种。身体小,壳黄色,有赤褐色斑纹。多生活在山野树阴下。
《漢語大詞典》:赤芍
根皮为淡褐色的芍药,中医入药,有活血、消肿、止痛等功效。
《漢語大詞典》:黑褐
(1).深褐色。 李国文 《冬天里的春天》第五章:“有些部位,发出一种不吉祥的黑褐色,很可能是坏疽病,或者是败血症。”
(2).黑色粗布。 鲍昌 《庚子风云》第十八章:“被一场大水淹过的平野田畴,变成又冷又湿的黑褐。”
《国语辞典》:河蟹  拼音:hé xiè
一种螃蟹。产在淡水中。头胸部甲壳呈扁圆灰褐色;腹部甲壳则呈扁平白色,雄蟹尖形,雌蟹为圆形。偶爬上岸危害农作物。肉味鲜美,可食用。
《國語辭典》:龙虱(龍蝨)  拼音:lóng shī
动物名。昆虫纲鞘翅目龙虱科。栖息于池沼中,体呈椭圆形,体长约二至六公分,体色黑褐而具光泽。以水中昆虫、小鱼及蝌蚪等为主食。龙虱的生活史很长,完成一世代约需二至五年。
《漢語大詞典》:野驴(野驢)
哺乳动物,体形似骡,毛深棕色,背中央有一条褐色细线,腹部毛白色。群栖于沙漠、草原地带。
《國語辭典》:纺织娘(紡織娘)  拼音:fǎng zhī niáng
草螽的别名。参见「草螽」条。
《国语辞典》:黄种人(黄种人)  拼音:huáng zhǒng rén
亚洲人种之一。皮肤色黄或深褐色,毛发黑而硬直,颧骨高起。
《國語辭典》:沙噀  拼音:shā xùn
动物名。一种海参。棘皮动物门。体黑褐色,背面有肉质状的刺突起。也称为「刺参」。
《國語辭典》:雀斑  拼音:què bān
皮肤表面所生的褐色细点,系因体质及日晒所引起的局部黑色素积集现象。
《漢語大詞典》:虱蝇
同“蝨蝇”。一名马虱蝇。体形扁平,黄褐色,长约二分许。夏季多附于牛马的毛丛中,吸食血液。
《国语辞典》:卤蛋(卤蛋)  拼音:lǔ dàn
鸡蛋用水煮过,去壳,加酱油、香料等煮成褐色,即称为「卤蛋」。
《国语辞典》:玛瑙纹(玛瑙纹)  拼音:mǎ nǎo wén
红褐色的纹路。清。洪升《长生殿》第五出:「你看眼嵌猫睛石,额雕玛瑙纹。」
《国语辞典》:枯叶蝶(枯叶蝶)  拼音:kū yè dié
动物名。一种昆虫。体呈赤褐色,静止时,翅膀像枯叶,前后翅外角尖端突出部很显明,雌蝶很大。幼虫体形稍扁,灰紫色,喜食多种作物叶片,为害极大。分布于全岛及离岛的深山森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