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遗裔(遺裔)
后裔;后代。 唐 陆龟蒙 《奉和袭美酒中十咏·酒乡》:“三杯闻古乐, 伯雅 逢遗裔。” 元 姚燧 《故宋太常少卿陈公神道碑》:“ 大德 戊戌, 燧 舟游 湖 湘 ,而 陈公 元凯 ……为粗敍 陈 姚 同为 有虞 遗裔矣。” 瞿秋白 《赤都心史》二八:“车的南头,坐着几位清纯修洁的女郎,文秀的 俄国 少年,生意活泼--都是 托氏 一家的亲友,贵族的遗裔。”
分類:后裔后代
《漢語大詞典》:流裔
(1).末流;沿承的流派。汉书·艺文志:“今异家者各推所长,穷知究虑,以明其指,虽有蔽短,合其要归,亦《六经》之支与流裔。” 颜师古 注:“裔,衣末也。其於《六经》,如水之下流,衣之末裔。” 梁启超 《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第二节:“﹝天人相与派﹞亦春秋之学,而其原出於《洪范》。盖九流所谓阴阳家者,此派之流裔也。”
(2).后世子孙。 三国 魏 曹植 《王仲宣诔》:“ 公高 建业,佐 武 伐 商 ……流裔 毕万 ,勋绩惟光。” 明 宋濂 《复古堂记》:“ 文懿公 实 泰 ( 虞泰 )之远祖,流裔至今二十七世矣。”
《國語辭典》:裔胄  拼音:yì zhòu
后代的子孙。《左传。襄公十四年》:「惠公蠲其大德,谓我诸戎,是四岳之裔胄也。」
分類:后代
《漢語大詞典》:西裔
西部边远的地方。《书·禹贡》“ 三苗 丕叙” 孔 传:“西裔之山已可居 三苗 之族。” 汉 王粲 《迷迭香赋》:“扬丰馨於西裔兮,布和种於中州。”北史·袁翻传:“愚谓 蠕蠕 二主,并宜存之,居 阿那瓌 於东偏,处 婆罗门 於西裔。分其降人,各有攸属。”
分類:西部边远
《國語辭典》:八裔  拼音:bā yì
裔,边疆地带。八裔指八方、所有的方向。《文选。木华。海赋》:「长波涾沱,迤涎八裔。」
《漢語大詞典》:投裔
流放边荒之地。 宋 欧阳修 《初至夷陵答苏子美见寄》诗:“得罪宜投裔,包羞分折腰。”
分類:流放边荒
《漢語大詞典》:裔壤
即裔土。 唐 刘禹锡 《上淮南李相公启》:“咋舌兢魂,分终裔壤。”参见“ 裔土 ”。
《漢語大詞典》:裔土
荒瘠边远的地方。国语·周语上:“犹有散迁懈慢,而著在刑辟,流在裔土,於是乎有蛮夷之国。”《三国志·蜀志·许靖传》:“陨没不达者,则永衔罪责,入於裔土矣。” 宋 岳珂 桯史·献陵疏文:“恭惟大行 李慈渊圣皇帝 ,蹈千仞之渊冰,脱羣生於涂炭,皇天降割,裔土告终。”
分類:边远
《國語辭典》:昆裔  拼音:kūn yì
后嗣,后代子孙。《国语。晋语二》:「天降祸于晋国,谗言繁兴,延及寡君之绍续昆裔。」
分類:后裔后代
《漢語大詞典》:东裔(東裔)
东方边远地区。 汉 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故躬破於 徐方 ,地夺於 吕布 ,彷徨东裔,蹈据无所。” 晋 孙楚 《为石仲容与孙皓书》:“ 公孙渊 承籍父兄,世居东裔。”
《國語辭典》:穷裔(窮裔)  拼音:qióng yì
偏远荒僻的地方。唐。韩愈 柳子厚墓志铭:「既退,又无相知有气力得位者推挽,故卒死于穷裔。」
《漢語大詞典》:世裔
犹世胄。 明 朱权 《荆钗记·庆诞》:“衣冠世裔,时乖难显於宗风。”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柳生:“僕即式微,犹是世裔,何至下昏於市侩?”
《漢語大詞典》:江裔
江边。《淮南子·览冥训》:“鸿鵠鶬鸘,莫不惮惊伏窜,注喙江裔。” 唐 李白 《禅房怀友人岑伦》诗:“飘飘限江裔,想像空留滞。”
分類:江边
《漢語大詞典》:朔裔
北方边远地区。《艺文类聚》卷五七引 三国 魏 曹丕 《连珠》:“是以 申胥 流音於南极, 苏武 扬声於朔裔。”魏书·张衮传:“时 刘显 地广兵强,跨有朔裔。” 北魏 崔鸿 十六国春秋·后燕·慕容垂:“王师不利,北境之民或因此轻动,请奉詔辑寧朔裔。”
《漢語大詞典》:圣裔(聖裔)
圣人的后代。常专指 孔子 的子孙。 清 姚鼐 《赠孔撝约假归序》:“国家重德而尊师,加礼圣裔,典逾前代远甚。”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娇娜:“ 孔生 雪笠 ,圣裔也。”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后记》:“《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是在六月号的《改造》杂志上发表的,这时我们的‘圣裔’,正在 东京 拜他们的祖宗,兴高采烈。”
《漢語大詞典》:殊裔
指边远少数民族地区。《三国志·魏志·陈留王奂传》:“今国威远震,抚怀六合,方包举殊裔,混一四表。” 晋 陆机 《辨亡论上》:“庶尹尽归於上,四民展业於下,化协殊裔,风衍遐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