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42,分30页显示  上一页  8  9  10  11  12  14  15  16  1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补给
补精神
补笔
采补
补接
补拟
补摄
补台
补冶
桑榆补
剜补
整补
互补
补圆
补冶士
《國語辭典》:补给(補給)  拼音:bǔ jǐ
供应、补充不足的东西,大多用于军事。如:「此地物资缺乏,每半年才获得一次补给。」
《国语辞典》:补精神(补精神)  拼音:bǔ jīng shen
补充体力、营养等,使恢复精神的最佳状态。如:「中医学上认为人参可以养气血、补精神。」
《国语辞典》:补笔(补笔)  拼音:bǔ bǐ
1.书法上的修饰笔画。如:「这『大』字一捺太弱,稍作补笔较佳。」
2.文章或书信末尾的补述。
《國語辭典》:采补(採補)  拼音:cǎi bǔ
道教有采阳补阴或采阴补阳之术,指采他人的精血以补益己身。《聊斋志异。卷二。莲香》:「是采补者流,妾非其类。故世有不害人之狐,断无不害人之鬼,以阴气盛也。」
《漢語大詞典》:补接(補接)
(1).弥补。 汉 王充 论衡·率性:“能纳韦絃之教,补接不足,则 豹 、 安于 之名可得参也。”
(2).谓在原有基础上加以扩充。南齐书·豫章文献王嶷传:“往岁收合得少杂材,并蒙赐故板,启荣内许作小眠斋,始欲成就,皆补接为办,无乖格製。”
《漢語大詞典》:补拟(補擬)
谓按照选人的才能拟定补授的官职。《周书·儒林传·乐逊》:“选曹赏録勋贤,补拟官爵,必宜与众共之,有明扬之授。”参见“ 注拟 ”。
《漢語大詞典》:注拟(注擬)
唐 时选举官员,凡应试获选者先由尚书省登录,经考询后再按其才能拟定官职,称为“注拟”。 宋 代选举因袭此制。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颂德:“从前注拟,皆约循资格,至 国忠 创为押例,选深者尽留,乃无才与不才也。”旧唐书·刘祥道传:“时选人渐众, 林甫 奏请四时听选,随到注拟,当时甚以为便。” 宋 叶适 《信州教授厅记》:“今吏部按格注拟,或特命为堂差,赢数千里,至终始坐学不敢离局。”
《漢語大詞典》:补摄(補攝)
谓相互补充替代。逸周书·籴匡:“年俭穀不足,宾祭以中盛,唯钟鼓不服美,三牧五库补摄。” 孔晁 注:“职事相兼不物设也。”
《漢語大詞典》:补台(補臺)
谓设法帮助以使事情成功,与“拆臺”相对而言。 鲁光 《中国姑娘》:“他们总是这样互相补台,而从不互相拆台。”
《漢語大詞典》:补冶(補冶)
见“ 补冶士 ”。
《漢語大詞典》:补冶士(補冶士)
六朝 刑罚之一。罚作矿山冶炼铸造的刑徒。宋书·武帝纪下:“又制有无故自残伤者补冶士,实由政刑烦苛,民不堪命,可除此条。”亦省作“ 补冶 ”。宋书·孔靖传:“律文,子贼杀伤殴父母,梟首;駡詈,弃市;谋杀夫之父母,亦弃市。值赦,免刑补冶。”
《漢語大詞典》:桑榆补(桑榆補)
《后汉书·冯异传》:“始虽垂翅 回谿 ,终能奋翼 黽池 ,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以“桑榆补”谓善于补救失误。 清 赵翼 《树斋大司马述庵少司寇奉使秦邮扁舟往晤留连永日别后却寄》诗:“在朝与在野,均贵桑榆补。”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先太仆》:“勤为桑榆之补,如或我材可用,则将取诸其怀。”
分類:补救失误
《漢語大詞典》:剜补(剜補)
挖去错字,补上正字。 郭沫若 《创造十年续篇》七:“凡是见过他的原稿的人总会注意到它是被写得异常整齐的,一个字的添改剜补也没有。”
《國語辭典》:整补(整補)  拼音:zhěng bǔ
军事上指军队战备的整理和补充。
分類:整修修补
《國語辭典》:互补(互補)  拼音:hù bǔ
彼此互为补充。如:「这对夫妇的个性刚柔不同,但正好可以互补,相处起来倒也和乐融融。」
《漢語大詞典》:补圆(補圓)
犹补完。 元 无名氏 《焚儿救母》第三折:“那爷爷曾抚的社稷安,补圆天地窄。”
《漢語大詞典》:补冶士(補冶士)
六朝 刑罚之一。罚作矿山冶炼铸造的刑徒。宋书·武帝纪下:“又制有无故自残伤者补冶士,实由政刑烦苛,民不堪命,可除此条。”亦省作“ 补冶 ”。宋书·孔靖传:“律文,子贼杀伤殴父母,梟首;駡詈,弃市;谋杀夫之父母,亦弃市。值赦,免刑补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