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公廨田
隋 唐 时期给各官署以所收地租补充办公经费的公田。 隋文帝 开皇 九年(公元589年),诏给外官公廨田,为公廨田名称之始。 唐 制内外各官署均依照等级高低,分别给予公廨田。在京官署公廨田自二十六顷至二顷,在外诸州公廨田自四十顷至一顷。官吏解职,移交后任。公廨田租给农民耕种,苛收地租。 唐 以后无给公廨田的记录。
《漢語大詞典》:弘润(弘潤)
(1).宽宏温和。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宽明弘润,优游躇跱。”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品藻:“‘ 阮思旷 何如?’曰:‘弘润通长。’” 南朝 梁 沈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惟公少而英明,长而弘润。”
(2).宏伟圆润。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铭箴:“箴全御过,故文资确切;铭兼襃讚,故体贵弘润。其取事也必覈以辨,其摛文也必简而深,此其大要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封禅:“ 秦皇 铭 岱 ,文自 李斯 ,法家辞气,体乏弘润。” 金一 《文学上之美术观》:“鐘鼎灵长,故弘润而简贵;山岳气壮,乃肃括而华腴。”
(3).谓补充润色。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政事:“ 贾充 初定律令,与 羊祜 共咨太傅 郑冲 , 冲 曰:‘ 皋陶 严明之旨,非僕闇懦所探。’ 羊 曰:‘上意欲令小加弘润。’ 冲 乃粗下意。”
《漢語大詞典》:补定(補定)
(1).补充订立。晋书·礼志上:“又以《丧服》最多疑闕,宜见补定。”
(2).见“ 补绽 ”。
分類:补充订立
《國語辭典》:补绽(補綻)  拼音:bǔ zhàn
修补缝隙。《后汉书。卷五二。崔骃传》:「期于补绽决坏,枝柱邪倾,随形裁割,要措斯世于安宁之域而已。」
《國語辭典》:补给(補給)  拼音:bǔ jǐ
供应、补充不足的东西,大多用于军事。如:「此地物资缺乏,每半年才获得一次补给。」
《国语辞典》:补精神(补精神)  拼音:bǔ jīng shen
补充体力、营养等,使恢复精神的最佳状态。如:「中医学上认为人参可以养气血、补精神。」
《漢語大詞典》:补摄(補攝)
谓相互补充替代。逸周书·籴匡:“年俭穀不足,宾祭以中盛,唯钟鼓不服美,三牧五库补摄。” 孔晁 注:“职事相兼不物设也。”
《國語辭典》:假发(假髮)  拼音:jiǎ fǎ
指非由人自然生长出来的人造仿真头发。用真发、动物毛发、植物纤维、化学纤维等加工制成。如:「一阵强风,把他的假发吹落地。」
《國語辭典》:楔子  拼音:xiè zi
1.填补空隙的东西,如木塞。《水浒传》第五五回:「水底下早钻起四五十水军,尽把船尾楔子拔了,水都滚入船里来。」
2.元杂剧中,在四折之外,视剧情需要所加的独立段落,以衔接剧情。
3.小说前的序文。《儒林外史》第一回:「这不过是个楔子,下面还有正文。」
《漢語大詞典》:支诺皋(支諾皋)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前集有《诺皋记》二卷,自谓“因览歷代怪书,偶疏所记”而成。续集有《支诺皋》三卷,意为《诺皋记》的分支、补充。诺皋,呼召鬼神之词。 宋 陆游 《题〈夷坚志〉后》诗:“笔近《反离骚》,书非《支诺皋》。” 清 赵翼 《放言》诗:“试广《支诺皋》,一一数僂指。”
《国语辞典》:疏證  拼音:shù zhèng
考据、会通古书的义理,加以补充、校订、考證、阐释。如清王念孙《广雅疏證》、皮锡瑞《郑志疏證》等。
《國語辭典》:副题(副題)  拼音:fù tí
1.加在文章或新闻标题旁边,或下面用作补充说明的标题,称为「副题」。也称为「副标题」。
2.考试命题时,于正题外,另命一副题目,做为备用。
《國語辭典》:互补(互補)  拼音:hù bǔ
彼此互为补充。如:「这对夫妇的个性刚柔不同,但正好可以互补,相处起来倒也和乐融融。」
《漢語大詞典》:补订(補訂)
补充订正。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礼部一·吴仙居夺谥:“于时 于景素 孔兼 为仪曹副郎,即疏请夺諡矣……时礼曹无人肯出疏。 于 即任之,亦以旧隙相左也。其事予曾记之,又为补订云。”
分類:补充订正
《漢語大詞典》:起补(起補)
(1).征集补充。《元典章·台纲一·行台》:“把军官起补逃亡、军人存心作弊搔扰、军户前不得实用者纠察。”
(2).服丧期满补官。 清 钱泳 《履园丛话·耆旧·端卿刺史》:“服闋,起补 黔西州 知州。”
《国语辞典》:补约(补约)  拼音:bǔ yuē
一种条约。为补充正约而设。
分类:条约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