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田方
宋神宗 熙宁 五年颁行方田制;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按地之肥瘠分五等以定其税。田方,一方之田。宋史·食货志上二:“凡田方之角,立土为埄,植其野之所宜木以封表之。有方帐,有庄帐,有甲帖,有户帖;其分烟析产、典卖割移,官给契,县置簿,皆以今所方之田为正。”参见“ 方田法 ”。
《漢語大詞典》:方田法
宋 王安石 所行新法之一。以东西南北各千步为一方,根据土质肥瘠分等定税。宋史·食货志上二:“ 神宗 患田赋不均, 熙寧 五年重修定方田法……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岁九月,县委令、佐分地计量,随陂原平泽而定其地,因赤淤黑壚而辨其色;方量毕,以地及色参定肥瘠而分五等,以定税则。”
《漢語大詞典》:七众(七衆)
佛教按受戒程度和修行方式将信徒划分为七种。其中出家五种,在家二种,合称七众。大智度论卷十:“佛弟子七众:比丘、比丘尼、学戒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优婆塞、优婆夷是居家,餘五众是出家。” 南朝 陈 徐陵 《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七众攀号,哀踰青树。” 唐 道宣 《统略净住子净行法门序》:“以三归七众,制御情尘。”
《漢語大詞典》:德隅
犹言德行方正。语本诗·大雅·抑:“抑抑威仪,维德之隅。” 毛 传:“抑抑,密也;隅,廉也。” 郑玄 笺:“人密审於威仪抑抑然,是其德必严正也。” 清 王夫之 《牧石先生暨吴太恭人合祔墓表》:“嗣与先考同受业於 伍学文 先生之门,匪徒文誉齐腾,抑且德隅均整。”
《国语辞典》:念力  拼音:niàn lì
佛教用语。五力之一。一种佛教的修行方法──正念。因为正念有灭烦恼、證解脱的作用,故称为「念力」。《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二四:「是菩萨修行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慧力,依止厌离灭,回向涅槃。」
《漢語大詞典》:顿修(頓修)
佛教语。指佛教禅宗顿悟佛果的修行方法。《坛经·顿渐品》:“自性自悟,顿悟顿修,亦无渐次。” 元 邓文原 《重刻〈禅源诠〉序》:“至於空宗、性宗之别,顿修、渐修之殊,莫不会其指归,开示正觉。”参见“ 顿悟 ”。
《國語辭典》:顿悟(頓悟)  拼音:dùn wù
佛教用语:(1)谓在一时间證得真理。《五灯会元。卷四。荐福弘辩禅师》:「如来出世为天人师,善知识随根器而说法,为上根器者开最上乘顿悟至理。」(2)證悟一切现象都无真实的生灭变化。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南朝梁。刘孝标。注:「法师研十地,则知顿悟于七住。」
《國語辭典》:坐关(坐關)  拼音:zuò guān
一种修行方法。修行人在一定时间内,个人独居静室,或诵经、或参禅、或念佛,以求明心见性,称为「坐关」。《西游记》第二回:「此是休粮守谷,清静无为,参禅打坐,戒语持斋,或睡功,或立功,并入定坐关之类。」《醒世姻缘传》第一○○回:「性空长老,一部落腮胡须,貌如童子,每日坐关不出。」
《漢語大詞典》:风检(風檢)
(1).指对自身言行方面的检点约束。晋书·江统孙楚传论:“ 江统 风检操行,良有可称, 陈留 多士,斯为其冠。”新唐书·崔日用传:“子 宗之 ,袭封。亦好学,宽博有风检。”新唐书·裴贽传:“帝疑其外风检而暱帷薄,逮问翰林学士 韩偓 。”
(2).犹风纪。世说新语·规箴“ 苏峻 东征 沈充 ,请吏部郎 陆迈 与俱” 刘孝标 注引《陆迈碑》:“ 迈 字 功高 , 吴郡 人。器识清敏,风检澄峻。”
《國語辭典》:迷航  拼音:mí háng
飞机、船只等迷失航行的正确方向。如:「这架飞机会失事,可能是雾中迷航的结果。」
《漢語大詞典》:顽砖(頑磚)
佛教语。粗劣的砖块。比喻笨拙的修行方法。语本景德传灯录·南岳怀让禅师:“ 开元 中,有沙门 道一 ,住传法院,常日坐禪。师知是法器,往问曰:‘大德坐禪图什么?’ 一 曰:‘图作佛。’师乃取一塼於庵前石上磨。 一 曰:‘师作什么?’师曰:‘磨作镜。’ 一曰 :‘磨塼岂得成镜邪?’师曰:‘坐襌岂得作佛邪?’” 明 王守仁 《无题》诗:“手握顽砖镜未光,舌底流泉梅未熟。” 清 钱谦益 《书破山刻石屋珙禅师语录后》诗:“顽砖不成镜,焦芽难种穀。”
《国语辞典》:四念处(四念处)  拼音:sì niàn chù
佛教用语。佛教修行方法之一。修行者精神专注地观察:身体是不乾净的;一切的觉受是苦;心念是无常,刹那生灭;一切现象都无实体。并一而再地练习。《杂阿含经》卷二○:「如是四念处,修习多修习,于此法律得尽诸漏、无漏心解脱、慧解脱。」
《国语辞典》:佛七  拼音:fó qī
中国佛教净土宗的修行方法。一群修行净土法门的佛教徒,于七日之中专心念佛、拜佛,以愿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为目的的修行法。或称「打念佛七」、「打净七」。
《国语辞典》:参话头(参话头)  拼音:cān huà tóu
中国禅宗的修行方法。修行者集中精神对一字或一句话不断的思索穷究,以达到开悟的目的。《参禅决疑集》:「虽参话头多众不同,而于起疑处无二用心。」
《国语辞典》:三解脱门(三解脱门)  拼音:sān jiě tuō mén
佛教称空、无相、无愿三种修行方法。空是无我,也没属于我的客体;无相是对一切都不想、不念;无愿是对生死轮回不生愿求。修行者对三者可由禅思入定,而證悟解脱。《大智度论》卷二○:「摩诃衍义中是三解脱门缘诸法实相,以是三解脱门观世间即是涅槃。」也作「三昧」、「三空」、「三解脱」、「三治」。
《国语辞典》:观想念佛(观想念佛)  拼音:guān xiǎng niàn fó
净土宗的修行方法之一。修行者专注观想阿弥陀佛形像、功德的方法。修行者可由此方法得證三昧的境界或往生净土。
《国语辞典》:即身成佛  拼音:jí shēn chéng fó
佛教金刚乘的主张。认为用金刚乘的修行方法,修行者可以在今生證得佛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