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91,分47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蹀血
血污
汗血驹
血性
吮血
血花
刺血
雨血
铁血
赤血
出血
血属
不血
荤血
恨血
《國語辭典》:蹀血  拼音:dié xuè
形容杀人众多,血流成河,遂踏血而行。《资治通鉴。卷一九一。唐纪七。高祖武德九年》:「既而为群下所迫,遂至蹀血禁门,推刃同气,贻讥千古。」也作「喋血」、「啑血」。
分類:流血杀人
《國語辭典》:血污(血汙)  拼音:xiě wū
血液沾染的痕迹。《三国演义》第七八回:「伏完、董承等二十馀人,浑身血污,立于愁云之内,隐隐闻索命之声。」《儒林外史》第一二回:「一个人从屋檐上掉下来,满身血污。」
《漢語大詞典》:汗血驹(汗血駒)
即汗血马。 宋 苏轼 《徐大正闲轩》诗:“君如汗血驹,转盻略 燕 楚 。” 明 徐渭 《六昔》诗:“昔乳煦,汗血驹;不得已,今於菟。” 清 孙枝蔚 《饮酒廿首和陶韵》之三:“气若汗血驹,耻蒙駑马名。”参见“ 汗血马 ”。
分類:汗血马
《國語辭典》:汗血马(汗血馬)  拼音:hàn xiě mǎ
1.汉时西域大宛国所出产的良种马。因其汗从肩膊流出,其色如血,故称为「汗血马」。西汉时李广利攻打大宛国,曾得此种马,贡献于汉武帝。也称为「汗马」。
2.千里马。宋。陆游〈九月十六日夜梦驻军河外遣使招降诸城觉而有作〉诗:「将军枥上汗血马,猛士腰间虎文韔。」
《國語辭典》:血性  拼音:xiě xìng
刚强好义的个性。如:「这种欺凌弱小的行为,任何有血性的人看了都不会置之不理。」
《漢語大詞典》:吮血
(1).指吸出败血。 唐 吴兢 贞观政要·仁恻:“ 太宗 征 辽东 ,攻 白严城 ,右卫大将军 李思摩 ,为流矢所中,帝亲为吮血,将士莫不感励。”
(2).野兽、毒虫吸饮人血。常比喻残害人民,榨取血汗。 唐 李白 《蜀道难》诗:“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初刻拍案惊奇》卷二:“怎当得做鴇儿龟子的,吮血摩牙,不管天理。” 高旭 《书感步蒋观云皎然韵》诗:“投身五浊牺牲少,吮血中原豺虎多。” 金近 《“好”人国医生》:“穷人有臭虫吮血,有了病还用得着进抽血医院吗?”
《國語辭典》:血花  拼音:xiě huā
飞溅迸射的鲜血。如:「杀鸡若不得其法,恐将血花四溅。」
分類:飞溅鲜血
《漢語大詞典》:刺血
刺手指出血。表示虔敬的一种苦行。《宣和遗事》前集:“﹝ 大观 四年﹞禁燃顶、炼臂、刺血、断指之类。”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后妃列女:“ 唐 孝女 冯 氏……誓不嫁以奉母。母病篤,刲股治之不救。葬母,乃结草庐墓下,以供晨香夕灯,侍奉如生,又刺血书经,报劬劳之恩。”
《骈字类编》:雨血
班固 西都赋 风毛雨血,洒野蔽天。
《漢語大詞典》:铁血(鐵血)
武器和鲜血。借指战争。 康有为 《大同书》庚部第二章:“又工党之结联,后此必愈甚,恐或酿铁血之祸,其争不在强弱之国而在贫富之羣矣。” 邹韬奋 《消弭内战的唯一途径》:“要对外作殊死战,用铁血来抢救垂亡的国家,来解放被压迫被蹂躏的民族。” 郭沫若 《十年建国增徽识》诗之五:“识得止戈为武意,能将铁血铸平和。”
《骈字类编》:赤血
唐 吕岩 寄白龙洞刘道人 点丹阳,事迥别,须向坎中求赤血。
《國語辭典》:出血  拼音:chū xiě
血管壁破裂,血液外流。
《漢語大詞典》:血属(血屬)
(1).有血缘关系的亲属。 晋 袁宏 后汉纪·桓帝纪:“今弟幸全血属,岂非天乎!” 唐 刘知几 史通·汉书五行志错误:“以曾孙血属,上纂皇统,所谓同姓雄者也。”资治通鉴·唐武宗会昌四年:“今 刘稹 不诣尚书面缚,又不遣血属祈哀。” 胡三省 注:“血属,谓父子兄弟至亲同出於一气者。”
(2).有血的动物。亦指人。 唐 裴铏 《传奇·崔炜》:“ 任翁 家事鬼,曰独脚神,每三岁必杀一人饗之。时已逼矣,求人不获。 任翁 俄负心,召其子计之曰:‘门下客既不来,无血属可以为饗。吾闻大恩尚不报,况愈小疾耳?’遂令具神饌,夜将半,拟杀 煒 。”
《韵府拾遗 屑韵》:不血
谢翱宋铙歌鼓吹曲弓韬于衣刃以不血
《漢語大詞典》:荤血(葷血)
犹荤腥。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上:“ 陵州 刺史 周遇 ,不茹荤血。” 清 侯方域 《沉季宣墓志铭》:“ 誉 天性澹泊,不茹荤血,力学颖悟,有文章名。”
分類:荤腥
《漢語大詞典》:恨血
谓屈死者的血。语本庄子·外物:“ 萇弘 死于 蜀 ,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 唐 李贺 《秋来》诗:“秋来鬼唱 鲍 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 唐 陆龟蒙 《和袭美馆娃宫怀古五绝》之三:“此地最应沾恨血,至今春草不匀生。”参见“ 三年化碧 ”。
分類:死者
《漢語大詞典》:三年化碧
庄子·外物:“ 萇弘 死于 蜀 ,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 成玄英 疏:“ 萇弘 遭譖,被放归 蜀 ,自恨忠而遭譖,遂刳肠而死。 蜀 人感之,以匱盛其血,三年而化为碧玉,乃精诚之至也。”后以“三年化碧”谓忠心不泯。 元 郑元祐 《张御史死节歌》:“孤忠既足明丹心,三年犹须化碧血。” 黄忏华 《亡友周仲穆哀辞》:“三年化碧心难灭,九转成丹目已穿。”亦省作“ 三年碧 ”。 周实 《痛哭》诗:“化作三年碧,荣於一字褒。”
分類: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