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化身 拼音:huà shēn
1.佛、菩萨为教化众生而显现的生命形态;亦指人或事物所转化的种种形象。《西游记》第一七回:「尔时菩萨乃以广大慈悲,无边法力,亿万化身,以心会意,以意会身,恍惚之间,变作凌虚仙子。」《西游记》第二五回:「却又打我的化身,所以我真身打噤。」
2.抽象观念的具体形象。如:「他经常仗义执言,为民发声,可以说是正义的化身。」《老残游记》第一一回:「如有一个上帝,则一定有一个『势力尊者』,要知道上帝同阿修罗都是『势力尊者』的化身。」
3.变换身形。如:「孙悟空拥有七十二种变化的法力,能化身为各种人物。」
2.抽象观念的具体形象。如:「他经常仗义执言,为民发声,可以说是正义的化身。」《老残游记》第一一回:「如有一个上帝,则一定有一个『势力尊者』,要知道上帝同阿修罗都是『势力尊者』的化身。」
3.变换身形。如:「孙悟空拥有七十二种变化的法力,能化身为各种人物。」
《國語辭典》:牛车(牛車) 拼音:niú chē
牛所拉的车。《史记。卷三○。平准书》:「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三国演义》第一三回:「杨奉寻得牛车一辆,载帝至大阳。」
《漢語大詞典》:三车(三車)
(1).佛教语。喻三乘。谓以羊车喻声闻乘(小乘),以鹿车喻缘觉乘(中乘),以牛车喻菩萨乘(大乘)。见《法华经·譬喻品》。 南朝 宋 谢灵运 《缘觉声闻合赞》:“诱以涅槃,救尔生老。肇元三车,翻乘一道。” 唐 李白 《僧伽歌》:“真僧法号号 僧伽 ,有时与我论三车。” 王琦 注:“三车,谓羊车、鹿车、牛车也……当是以三兽之力有大小,三车之所载有多寡,喻三乘诸贤圣道力之深浅耳。” 明 唐顺之 《山行即事》诗:“相期 白社 里,共听演三车。” 清 钱谦益 《仙坛唱和诗》之二:“《妙华》已悟三车法,台教今为继别宗。”参见“ 三乘 ”。
(2). 唐 窥基 博通释典,尝至 太原 传法,以三车自随,前车载释典,中车自乘,后车载妓仆食馔。路遇一老父点化,顿悔前非,只身前往。后成为法相宗大师。见 宋 赞宁 《唐京兆大慈恩寺窥基传》。诗文中亦有用其事者。 唐 杜甫 《酬高使君相赠》诗:“双树容听法,三车肯载书。” 钱谦益 笺:“此诗正用 慈恩 事也。言如容我双树听法,亦应许我如 慈恩 三车自随,但我只办用以载书耳。”
(2). 唐 窥基 博通释典,尝至 太原 传法,以三车自随,前车载释典,中车自乘,后车载妓仆食馔。路遇一老父点化,顿悔前非,只身前往。后成为法相宗大师。见 宋 赞宁 《唐京兆大慈恩寺窥基传》。诗文中亦有用其事者。 唐 杜甫 《酬高使君相赠》诗:“双树容听法,三车肯载书。” 钱谦益 笺:“此诗正用 慈恩 事也。言如容我双树听法,亦应许我如 慈恩 三车自随,但我只办用以载书耳。”
《國語辭典》:大势(大勢) 拼音:dà shì
1.大局的形势。如:「现今社会朝向多元化发展,此乃大势所趋,无可避免」。《三国志。卷一四。魏书。刘放传》:「乘胜席卷,将清河朔,威刑既合,大势以见。」
2.大略情形。《儒林外史》第四三回:「大势看来,自是如此,但是上头问下来,这一句话却难以登答。」
3.地位高而有权势。《晋书。卷三八。宣五王传。平原王干传》:「大势难居,不可不慎。」
4.大规模、大数量。元。王伯成《贬夜郎》第二折:「忽地兴兵起士卒,大势长驱入帝都。」《封神演义》第二八回:「次早旭日东升,大炮三声,开城门,大势人马杀奔周营。」
2.大略情形。《儒林外史》第四三回:「大势看来,自是如此,但是上头问下来,这一句话却难以登答。」
3.地位高而有权势。《晋书。卷三八。宣五王传。平原王干传》:「大势难居,不可不慎。」
4.大规模、大数量。元。王伯成《贬夜郎》第二折:「忽地兴兵起士卒,大势长驱入帝都。」《封神演义》第二八回:「次早旭日东升,大炮三声,开城门,大势人马杀奔周营。」
《漢語大詞典》:毗耶
亦作“ 毗邪 ”。亦作“毘耶”。
(1).佛教语。梵语的译音。又译作“毗耶离”、“毘舍离”、“吠舍离”。古 印度 城名。《维摩经》说, 维摩诘 (意译 净名 )居士住 毗耶城 (在今 印度 比哈尔邦 南部)。 释迦牟尼 于该地说法时, 维摩诘 称病不去。 释迦 派 文殊师利 前往问疾。 文殊师利 问 维摩诘 :“何等是菩萨入不二法门?” 维摩诘 默然不对。 文殊师利 叹曰:“乃至无有文字语言,是真入不二法门”。古代诗文中,多以此佛教传说故事为杜口不言而深得妙谛的典故。 南朝 齐 王屮《头陀寺碑文》:“掩室 摩竭 ,用启息言之津;杜口 毗邪 ,以通得意之路。” 唐 陆龟蒙 《奉酬裘美早春病中书事》诗:“欲入 毘耶 问,无人敌 浄名 。” 宋 张孝祥 《踏莎行》词:“故人相见尤堪喜, 山阴 乘兴不须回。 毗耶 问疾难为对。”
(2).指 维摩诘菩萨 。诗文中常用以比喻精通佛法、善说佛理之人。 唐 贾岛 《和孟逸人林下道情》:“陋巷贫无闷, 毗耶 疾未调。” 清 钱谦益 《赠胡泌水》诗:“谈天欲杜 毘耶 口,午夜燃灯礼 浄名 。” 清 姚鼐 《硕士约过舍久俟不至》诗:“巵言聊一放,闭口终 毘耶 。”
(3).指《维摩经》。 宋 王安石 《北窗》诗:“北窗枕上春风暖,谩读 毗耶 数卷书。”
(1).佛教语。梵语的译音。又译作“毗耶离”、“毘舍离”、“吠舍离”。古 印度 城名。《维摩经》说, 维摩诘 (意译 净名 )居士住 毗耶城 (在今 印度 比哈尔邦 南部)。 释迦牟尼 于该地说法时, 维摩诘 称病不去。 释迦 派 文殊师利 前往问疾。 文殊师利 问 维摩诘 :“何等是菩萨入不二法门?” 维摩诘 默然不对。 文殊师利 叹曰:“乃至无有文字语言,是真入不二法门”。古代诗文中,多以此佛教传说故事为杜口不言而深得妙谛的典故。 南朝 齐 王屮《头陀寺碑文》:“掩室 摩竭 ,用启息言之津;杜口 毗邪 ,以通得意之路。” 唐 陆龟蒙 《奉酬裘美早春病中书事》诗:“欲入 毘耶 问,无人敌 浄名 。” 宋 张孝祥 《踏莎行》词:“故人相见尤堪喜, 山阴 乘兴不须回。 毗耶 问疾难为对。”
(2).指 维摩诘菩萨 。诗文中常用以比喻精通佛法、善说佛理之人。 唐 贾岛 《和孟逸人林下道情》:“陋巷贫无闷, 毗耶 疾未调。” 清 钱谦益 《赠胡泌水》诗:“谈天欲杜 毘耶 口,午夜燃灯礼 浄名 。” 清 姚鼐 《硕士约过舍久俟不至》诗:“巵言聊一放,闭口终 毘耶 。”
(3).指《维摩经》。 宋 王安石 《北窗》诗:“北窗枕上春风暖,谩读 毗耶 数卷书。”
《漢語大詞典》:金地
(1).土地的美称。 南朝 陈 张正见 《从永阳王游虎丘山》诗:“瑞草生金地,天花照石梁。” 北周 王褒 《日出东南隅行》:“银缕明光带,金地织成襦。”
(2).佛教谓菩萨所居以黄金铺地,故称。《释氏要览》上:“金地或云金田,即 舍卫国 给孤 长者,侧布黄金,买 祇太子 园,建精舍,请之居之。” 宋 赞宁 《宋高僧传·感通·唐五台山竹林寺法照传》:“他日斋时,还於鉢中五色云内现其 五臺 诸寺,尽是金地,无有山林秽恶。”
(3).借指佛寺。 宋 曾巩 《钱塘上元夜祥符寺陪咨臣郎中丈燕席》诗:“金地夜寒消美酒,玉人春困倚东风。” 元 刘埙 《隐居通议·骈俪三》:“玉京十二阑干,分明可到;金地三千世界,倏忽见前。”参见“ 银地 ”。
(2).佛教谓菩萨所居以黄金铺地,故称。《释氏要览》上:“金地或云金田,即 舍卫国 给孤 长者,侧布黄金,买 祇太子 园,建精舍,请之居之。” 宋 赞宁 《宋高僧传·感通·唐五台山竹林寺法照传》:“他日斋时,还於鉢中五色云内现其 五臺 诸寺,尽是金地,无有山林秽恶。”
(3).借指佛寺。 宋 曾巩 《钱塘上元夜祥符寺陪咨臣郎中丈燕席》诗:“金地夜寒消美酒,玉人春困倚东风。” 元 刘埙 《隐居通议·骈俪三》:“玉京十二阑干,分明可到;金地三千世界,倏忽见前。”参见“ 银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