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旧唐书》卷一百六十六〈白居易列传〉~4345~
居易儒学之外,尤通释典,常以忘怀处顺为事,都不以迁谪介意。在湓城,立隐舍于庐山遗爱寺尝与人书言之曰:「予去年秋始游庐山,到东西二林间香炉峰下,见云木泉石,胜绝第一。爱不能舍,因立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馀竿,青萝为墙援,白石为桥道,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红榴白莲,罗生池砌。」居易与凑、满、朗、晦四禅师,追永、远、宗、雷之迹,为人外之交。每相携游咏,跻危登险,极林泉之幽邃。至于翛然顺适之际,几欲忘其形骸。或经时不归,或踰月而返,郡守以朝贵遇之,不之责。
《全唐文》卷六百七十六〈白居易二十一·草堂记〉~6900~
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
典故
杜老草堂

相关人物
杜甫


《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下〈文苑列传下·杜甫〉~5054~
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甫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尝凭醉登武之床,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忤。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
《國語辭典》:草堂  拼音:cǎo táng
1.隐士自称其居住的地方。如唐代杜甫的浣花草堂、白居易的庐山草堂。
2.草舍、草屋。《水浒传》第四回:「赵员外携住鲁达的手,直至草堂上,分宾而坐。」《儒林外史》第一回:「所以敬他,爱他,时时和他亲热,邀在草堂里坐著说话儿。」也称为「草庐」。
《国语辞典》:阅微草堂笔记(阅微草堂笔记)  拼音:yuè wéi cǎo táng bǐ jì
书名。清纪昀撰,二十四卷,因自号所居为阅微草堂,故以此名书。其书分〈滦阳消夏录〉、〈如是我闻〉、〈槐西杂志〉、〈姑妄听之〉、〈滦阳续录〉五种,皆杂记所见闻之事,风格近六朝志怪之文,亦寓劝惩,而立论多与宋儒相异。
《国语辞典》:草堂诗馀(草堂诗馀)  拼音:cǎo táng shī yú
书名。四卷。编者姓名不详,旧传为南宋人所编。收录唐、五代、宋各代词,而以宋词为主。词有小令、中调、长调之分,自此书始。
《漢語大詞典》:杜甫草堂
又称浣花草堂。为 唐 杜甫 流寓 成都 时的故居。在今 四川省 成都市 西郊 浣花溪 畔。内有工部祠、诗史堂等建筑和 杜甫 石刻像等遗迹。1954年建立 杜甫 草堂纪念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明 杨慎 《泛舟浣花东阜》诗:“ 扬雄 玄阁不寂寞, 杜甫 草堂天下稀。”
《漢語大詞典》:浣花草堂
即 杜甫草堂 。位于 成都市 浣花溪 畔,故名。 唐 杜甫 《从事行赠严二别驾》诗:“ 成都 乱罢气萧索, 浣花草堂 亦何有。”
《漢語大詞典》:草堂体(草堂體)
明 宁王 朱权 所定乐府体十五家之一。 明 朱权 太和正音谱·乐府体式:“草堂体,志在泉石。” 姚华 《曲海一勺·骈史上》:“曲之传远而所著又伙者,或神游於广漠,或託志於泉石,或攄忠而诉志,或嘲讥而戏謔,厥有黄冠、草堂、楚江、骚人诸体,皆不得志於时者之所为。”
《漢語大詞典》:椿庭萱草堂
指父母。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伯喈五娘相会》:“书,我只为你其中自有黄金屋,却教我撇却椿庭萱草堂。还思想,休休,毕竟是文章误我,我误爹娘。”参见“ 椿萱 ”。
分類:父母
《國語辭典》:椿萱  拼音:chūn xuān
椿,香椿。萱,萱草。椿萱比喻父母。唐。牟融 送徐浩诗:「知君此去情偏切,堂上椿萱雪满头。」《醒世恒言。卷一九。白玉娘忍苦成夫》:「万里十六岁时,椿萱俱丧。」
《国语辞典》:如泥  拼音:rú ní
1.比喻人酩酊大醉。如:「烂醉如泥」。唐。杜甫〈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诗五首之二:「肯藉荒亭春草色,先判一饮醉如泥。」明。周祈《名义考。卷六。人部。如柴如泥》:「南海有虫无骨,在水中则活,去水醉如一块泥,因名『泥』。人醉则肢体软如泥虫然。」
2.像泥土一样松软或没价值。如:「削铁如泥」、「价贱如泥」。唐。李益〈紫骝马〉诗:「歇鞍珠作汗,试剑玉如泥。」
《国语辞典》:芦帘(芦帘)  拼音:lú lián
芦苇编成的帘子。唐。白居易〈香炉峰下新卜山居草堂初成偶题东壁〉诗:「来春更葺东厢屋,纸阁芦帘著孟光。」《水浒传》第一一回:「林冲看见,奔入那酒店里来,揭起芦帘,拂身入去。」
《国语辞典》:茶园(茶园)  拼音:chá yuán
种植茶树的园地。唐。白居易〈香炉峰下新置草堂即事咏怀题于石上〉诗:「架岩结茅宇,斲壑开茶园。」宋。陆游〈石帆夏日〉诗二首之二:「短棹飘然信所之,茶园渔市到无时。」
《漢語大詞典》:飞云履(飛雲履)
相传为 唐 白居易 居 庐山 草堂时自制鞋的名称。 唐 冯贽 云仙杂记·飞云履:“ 白乐天 烧丹于 庐山 草堂,作飞云履,玄綾为质,四面以素綃作云朶,染以四选香,振履则如烟雾。 乐天 着示山中道友曰:‘吾足下生云,计不久上升朱府矣。’”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白居易:“公好神仙,自製飞云履,焚香振足,如拨烟雾,冉冉生云。”
《国语辞典》:巴人调(巴人调)  拼音:bā rén diào
泛指民歌俚曲。参见「下里巴人」条。元。陈基〈题玉山草堂〉诗:「竹枝已听巴人调,桂树仍闻楚客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