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茂美
美好。吕氏春秋·首时:“方叶之茂美,终日采之而不知。秋霜既下,众林皆羸。” 宋 苏轼 《送顾子敦奉使河朔》诗:“归来如一梦,丰颊愈茂美。”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论文下·以考证入文:“以考证佐义理,义理乃益可据;以考证入词章,词章乃益茂美。”
分類:茂美美好
《國語辭典》:芳华(芳華)  拼音:fāng huá
1.香花。唐。赵冬曦奉和圣制同二相已下群官乐游园宴〉诗:「爽垲三秦地,芳华二月初。」
2.比喻青春年华。如:「芳华虚度」。
《國語辭典》:芬华(芬華)  拼音:fēn huá
1.荣显。《史记。卷六八。商君传》:「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2.茂美。唐。白居易种桃歌〉:「忆昨五六岁,灼灼盛芬华。」
《漢語大詞典》:英茂
(1).茂美。 三国 魏 曹植 《芙蓉赋》:“览百卉之英茂,无斯华之独灵。”
(2).才智超群出众。《三国志·吴志·孙霸传》:“窃从下风,听採众论,咸谓二宫智达英茂。” 晋 皇甫谧 《释劝》:“今子以英茂之才,游精於六艺之府,散意於众妙之门者有年矣。”《晋书·裴頠传》:“ 頠 才德英茂,足以兴隆国嗣。”
(3).才智特出的人。梁书·昭明太子传:“总览时才,网罗英茂。”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上:“ 高似孙 子略谓 始皇 不好士, 不韦 招英茂,聚俊豪。”
《國語辭典》:英英  拼音:yīng yīng
1.俊美、气概不凡。《南史。卷四八。陆慧晓传》:「顾琛一公两掾,英英门户。」
2.白云舒卷的样子。《诗经。小雅。白华》:「英英白华,露彼菅茅。」南朝宋。谢庄怀园引〉:「朱光蔼蔼云英英,新禽喈喈又晨鸣。」
3.音乐和谐美盛的样子。《吕氏春秋。仲夏纪。古乐》:「以其尾鼓其腹,其音英英。」
《漢語大詞典》:华林(華林)
(1).茂美的林木。 三国 魏 嵇康 《酒会诗》之五:“肃肃苓风,分生江湄,却背华林,俯泝丹坻。” 清 龚自珍 《尊隐》:“夫日胎於溟涬,浴於 东海 ,徘徊於华林,轩辕於高閎。”
(2). 华林园 的省称。晋书·后妃传上·左贵嫔:“体羸多患,常居薄室,帝每游 华林 ,輒回輦过之。”魏书·高祖纪下:“二月辛丑,帝幸 华林 ,听讼於都亭。” 清 吴伟业 《送周子俶张青琱往河南学使者幕》诗之六:“《典》《坟》留太学,鐘鼓起 华林 。” 清 赵翼 《友人以邺城怀古诗见示》诗之二:“别筑 华林 广 鄴 臺,破车快犊亦雄哉。”参见“ 华林园 ”。
分類:茂美林木
《漢語大詞典》:华林园(華林園)
(1).宫苑名。 三国 吴 建。故址在今 南京市 鸡鸣山 南古 台城 内。 南朝 宋 元嘉 时扩建,筑 华光殿 、 景阳楼 、 竹林堂 诸胜。其后 齐 梁 诸帝,常宴集于此。 南宋 时尚有残存遗迹。
(2).宫苑名。本 东汉 芳林园 , 魏 正始 初因避 齐王 芳 讳改。故址在今 河南 洛阳 东 洛阳 故城内。有 瑶华宫 、 景阳山 、 天渊池 诸胜。 东魏 天平 二年(公元535年)毁。
(3).宫苑名。 后赵 石虎 都 邺 后建。故址在今 河北 临漳 西南古 邺城 北。园墙周围数十里,有 凌云城 、 金花洲 、 光碧堂 诸胜。 北齐 武成帝 扩建后,华丽似神仙所居,因改名 仙都苑 。
(4). 弥勒 成道后说法的僧园名。中有龙华树,故名。《弥勒下生成佛经》:“尔时 弥勒 於 华林园 ,其园纵广一百由旬。”
《漢語大詞典》:茂苑
(1).花木茂美的苑囿。穆天子传卷二:“﹝天子西征,﹞丙辰,至于 苦山 , 西膜 之所谓茂苑。”
(2).古苑名。又名 长洲苑 。故址在今 江苏省 吴县 西南。后也作 苏州 的代称。 晋 左思 《吴都赋》:“造 姑苏 之高臺,临四远而特建。带 朝夕 之濬池,佩 长洲 之 茂苑 。” 唐 白居易 《初到郡斋寄钱湖州李苏州》诗:“ 霅溪 殊冷僻, 茂苑 太繁雄。” 明 文徵明 《次韵履仁春江即事》:“ 洞庭 烟靄孤舟远, 茂苑 芳菲万井明。”
《漢語大詞典》:秀岭(秀嶺)
茂美的山岭。 晋 支遁 《咏禅思道人》:“迴壑佇兰泉,秀岭攒嘉树。” 宋 黄晞 《祭左丘明文》:“秀岭参天,苦雾冥紆。”
分類:茂美山岭
《漢語大詞典》:秀麦(秀麥)
茂美的麦苗。 南朝 陈 阴铿 《闲居对雨》诗之二:“嘉禾方合颖,秀麦已分歧。” 宋 林景熙 《葛岭》诗:“春风吹秀麦,误国竟何言。”
分類:茂美
《漢語大詞典》:芳茵
茂美的草地。 晋 葛洪 抱朴子·嘉遁:“庇峻岫之巍峩,藉翠兰之芳茵。” 唐 崔日知 《奉酬韦祭酒偶游龙门北溪》诗:“巖前窥石镜,河畔踏芳茵。” 清 纳兰性德 《浣溪沙》词:“掩抑薄寒施软障,抱持纤影藉芳茵,未能无意下香尘。”
分類:茂美草地
《国语辞典》:玉在山而草木润(玉在山而草木润)  拼音:yù zài shān ér cǎo mù rùn
玉石蕴藏山中,则草木温润茂美;比喻君子具有良好德性,即能风化万物。《荀子。劝学》:「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