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边候(邊候)
(1).边吏;边守。韩非子·说林上:“ 子胥 出走,边候得之, 子胥 曰:‘上索我者,以我有美珠也。今我已亡之矣,我且曰子取吞之。’候因释之。” 王先慎 集解:“候,吏也。《吴越春秋》作‘关吏欲执之’。”《陈书·高祖纪上》:“三山 獠 洞,八角 蛮 陬,逖矣水寓之乡,悠哉火山之国, 马援 之所不届, 陶璜 之所未开,莫不惧我王灵,争朝边候。”
(2).古代边境上伺望侦察的土堡,哨所。《南齐书·孔稚珪传》:“ 建元 之初,胡尘犯塞, 永明 之始,復结通和,十餘年间,边候且息。” 唐 长孙佐辅 《陇西行》:“早晚边候空,归来养羸卒。” 宋 张方平 《河北都转运使工部郎中张昷之可兵部郎中充天章阁待制三司户部副使》:“今边候多警,戎车未脱,凡物才之充屈,生齿之耗登。”
(3).边境的侦察人员。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下:“时 吠舍釐王 闻 频毘娑罗王 野处 寒林 ,整集戎旅,欲袭不虞。边候以闻,乃建城邑。”
(4).边地的时令节气。 唐 岑参 《武威送刘单判官赴安西行营便呈高开府》诗:“孟夏边候迟,胡国草木长。”
《國語辭典》:历书(曆書)  拼音:lì shū
1.记载年、月、日、时、节气等可供查考的书。也称为「历本」。
2.《史记》八书之一,专谈律历。《史记。卷一三○。太史公自序》:「律居阴而治阳,历居阳而治阴,律历更相治,閒不容翲忽,五家之文怫异,维太初之元论。作历书第四。」
《漢語大詞典》:四立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个节气的合称。周髀算经卷下:“四立者,生长收藏之始。”《后汉书·蔡邕传》:“一事:明堂月令,天子以四立及季夏之节,迎五帝于郊,所以导致神气,祈福丰年。” 李贤 注:“四立,谓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宋史·律历志一:“求五行用事:各因四立大、小餘秒命之,即春木、夏火、秋金、冬水首用事日。”
《國語辭典》:星气(星氣)  拼音:xīng qì
1.占星与望气的方法。《史记。卷二七。天官书》:「争于攻取,兵革更起,城邑数屠,因以饥馑疾疫焦苦,臣主共忧患,其察禨祥候星气尤急。」
2.星宿与节气。用以比喻时光。晋。陶渊明〈饮酒诗〉二○首之一九:「冉冉星气流,亭亭复一纪。」宋。秦观春日杂兴〉诗一○首之一:「飘忽星气徂,青阳迫迟暮。」
《漢語大詞典》:顺气(順氣)
(1).和顺正直之气。礼记·乐记:“正声感人而顺气应之,顺气成象而和乐兴焉。” 唐 王勃 《九成宫颂序》:“然则高栋深宇,威神之大节也;顺气发生,巡游之大功也。”
(2).谓使气性和顺。 汉 班固 《白虎通·礼乐》:“亦犹乐所以顺气,变化万民,成其性命也。”
(3).指使体气顺畅。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二·防风:“消风顺气,老人大肠秘涩。防风、枳壳麩炒一两,甘草半两,为末,每食前白汤服二钱。”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三:“肉豆蔻花油……能补脾胃、顺气、保心、化痰。”
(4).顺应节气。后汉书·舆服志下:“皁衣羣吏春服青幘,立夏乃止,助微顺气,尊其方也。”
(5).随顺和气。《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三:“亏得 天祥 兄弟和睦, 张氏 也自顺气,不致生隙。”
(6).犹顺遂,称心遂意。 赵树理 《三里湾·菊英的苦处》:“在那样的家里活一辈子多么顺气呀!” 王汶石 《新结识的伙伴》:“ 淑兰大姐 ,你抡走了我们的红旗,给我们换来那么个烂黄货,我们大伙都觉得不顺气。”
《國語辭典》:星次  拼音:xīng cì
星星运行的位次。相传为黄帝所定,分为十二等次。
《漢語大詞典》:变气(變氣)
(1).变化的节气。韩非子·解老:“四时得之以御其变气。”
(2).奇异的云气。汉书·天文志:“迅雷风祅,怪云变气:此皆阴阳之精,其本在地,而上发于天者也。”
(3).异常的气味。 晋 郭璞 《山海经图赞·中山经·蓟柏》:“蓟柏白华,厥子如丹。实肥变气,食之忘寒。”
《國語辭典》:吹灰  拼音:chuī huī
1.吹扬灰尘。《淮南子。齐俗》:「夫吹灰而欲无眯,涉水而欲无濡,不可得也。」
2.节气变换。参见「吹葭」条。唐。韩愈忆昨行和张十一〉诗:「忆昨夹钟之吕初吹灰,上公礼罢元侯回。」
《國語辭典》:吹葭  拼音:chuī jiā
古代将葭莩灰放置在律管内,以占知季候。若某节气至,和它相应的律管里的葭灰便飞动起来,故称节气变换为「吹葭」。见《续汉书志。第一。律历志上》。唐。杜甫 小至诗:「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琯动浮灰。」也作「吹灰」。
《國語辭典》:吹灰之力  拼音:chuī huī zhī lì
比喻很微小的力量,多用以形容事情很容易办成。《西游记》第四四回:「我两个是他靠胸贴肉的徒弟,我师父却又好道爱贤,只听见说个『道』字,就也接出大门。若是我两个引进你,乃吹灰之力。」《文明小史》第三七回:「那几个土匪,若要平他,不费吹灰之力。」
分類:极小
《國語辭典》:时律(時律)  拼音:shí lǜ
合于月令的音律。《后汉书。卷二。显宗孝明帝纪》:「吹时律,观物变。」
《國語辭典》:调气(調氣)  拼音:tiáo qì
1.调节四时气候。南朝梁。江淹〈为萧太傅东耕教〉:「今玄司调气,青祇伫节。」
2.调节呼吸。汉。陆贾《新语。道基》:「调气养性,仁者寿长;美才次德,义者行方。」唐。白居易 负春诗:「病来道士教调气,老去山僧劝坐禅。」
《漢語大詞典》:青律
(1).古代为了预测节气,将苇膜烧成灰,放在律管内(每一律管代表一个月,共十二律管,以十二律吕命名,如黄锺、太蔟等),到某一月份,相应律管内的灰就会自行飞出。青律,则指代表春天的律管。 五代 李建勋 《梅花寄所亲》诗:“一气才新物未知,每惭青律与先吹。”
(2).借指春天。 唐 王勃 《上巳浮江宴序》:“于时序躔青律,运啟朱明。” 蒋清翊 注:“礼·月令:‘孟春之月,律中大蔟;仲春之月,律中夹钟;季春之月,律中姑洗。’” 闽 徐夤 《牡丹花》诗之一:“开当青律二三月,破却 长安 十万家。” 宋 柳永 《迎新春》词:“ 嶰 管变青律,帝里阳和新布。”参见“ 葭灰 ”、“ 起灰 ”。
《漢語大詞典》:廿四风(廿四風)
“二十四番花信风”的简称。古人把从小寒到谷雨八个节气中的每一节气分为三个候,共二十四候,每候五日,应以一花,始于梅花,终于楝花,共二十四个花期。风应花期而来,称“花信风”。《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五回:“楼东乙字初三月,亭北丁当廿四风。”又:一年十二个月,每月两番花信,故
《漢語大詞典》:灰管(灰琯)
亦作“ 灰琯 ”。
(1).古代候验节气变化的器具。以葭莩之灰置于律管,故名。晋书·律历志上:“又叶时日於晷度,效地气於灰管,故阴阳和则景至,律气应则灰飞。” 宋 梅尧臣 《和十一月八日圃人献小桃花》之二:“丹艳已先灰管动,不由人力与栽培。”
(2).指时序;节候。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陇东郡公侯莫陈君夫人窦氏墓志铭》:“风霜所及,灰琯遂侵。”《陈书·宣帝纪》:“灰琯未周,凯捷相继,拓地数千,连城将百。” 唐 刘禹锡 《代谢冬衣表》:“灰琯屡移,尘露无补。”
《漢語大詞典》:杓建
谓以北斗星斗柄所指方向确定四时、节气。汉书·律历志上:“玉衡杓建,天之纲也;日月初缠(躔),星之纪也。”
《國語辭典》:黄历(黃曆)  拼音:huáng li
1.黄帝时的历法。唐。卢照邻中和乐九章〉之一:「炎图丧宝,黄历开璿。」
2.清代所颁行的历法。后泛指历书,载有农时节气和日常生活的宜忌。也作「皇历」。